【编者按:此文发表后引起很多关注;此次,杨教授本人对文字又进行了修订。特此重发,请以此版本为准,造成不便之处,特向读者致歉!】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某些原因把“东突厥斯坦共和国”叫做“三区革命”,实际上没有这个名字,就叫“东突厥斯坦共和国”,1944年11月建立。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后,其武装部队民族军接受中共领导,改变为第一兵团第五军。毛泽东曾对三区革命的评价很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为新中国解放做出贡献。但1958年成都会议和其他会议上几次说过,苏联想在中国搞两个殖民地,一个东北,一个新疆。这显然和他自己说的三区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是矛盾的。
70年代开始甚至更早些,境内外的一些分裂组织在他们的政治纲领和其他文件中都明确地说:“要继承东突厥斯坦共和国民族独立运动的光荣传统”。
冷战前后,特别是国外,出版了不少关于这方面的书,比如王珂的《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和王达刚(澳大利亚华人,澳大利亚或是香港中大出版)写的英文书,还有琳达·本孙(音),包括台湾的学者张大军等,都对“三区革命”的主要活动和苏联在其中的作用做了研究,看法基本一致。中国社科院边疆研究所的厉声《新疆的历史与现状》也涉及到这一问题。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不足,就是说苏联人干的啥都是推测,没有直接的证据!!!最近几年,俄罗斯和中亚、主要是哈萨克斯坦的学者利用苏联解密档案出版了多部书和论文论述了苏联和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关系,但不是很集中,集中写的很少。一个是克拉西里尼科夫的书,比较薄。还有阿塞拜疆的学者哈桑里写的《苏联政策中的新疆》,引用了大量的官方解密档案说明苏联在东突厥斯坦共和国做了很多事情。我们从其他渠道也搜集到了一些没有公开发表的档案和文献。整体来说,苏联是“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制造者策划者和参与者,这个“共和国”是苏联为了实现自己在新疆的利益而制造的工具。
首先,研究这个问题,必须放在中苏关系的大背景下。民国时期的中苏关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是中国当时对外关系最复杂的一个。中日关系虽然复杂,但未知的东西少。中苏关系中的很多东西到现在也不清楚。
这个时期的苏联对华政策是由三个层面组成的。
第一层,苏联政府与中国中央政府。第二层,苏联与中国地方政权。最突出的就是与东北和新疆。第三层,苏共和中共的关系。这三个层次和不同的主体造成了中苏关系的复杂性。就苏联来说,一方面,它支持中共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因素,但更核心的是他的国家利益。即双重原则,但以其国家利益为主。
苏联和新疆的关系。杨增新时期苏俄和新疆的关系大体上是正常的。当时苏联有过把十月革命推广到东方广大地区的考虑。但经过几年的争议,联共中央中亚局和联共中央先后做出决议,停止向苏联西南部的周边国家输出革命。苏联内战时期,新疆局势不稳定,一大批白俄军队、资本家、政府官员及其家属跑到新疆,这些军队装备好,作战经验丰富,在北疆为非作歹,新疆的省军太弱,无法控制他们。于是杨增新和苏俄突厥斯坦军区签了个协议,邀请苏联红军进入新疆消灭白匪军。苏俄积极响应,派出大批军队,在1921年的6月和秋季共两次,消灭了白匪军。沙俄时期在新疆建立了五个领事馆,乌鲁木齐、塔城、伊利、喀什、阿勒泰,苏联这时候都恢复了。苏联的方针是支持新疆地方政权,但条件是不反苏。但杨增新之后新疆内部局势引起苏联注意,加强介入新疆。
突出例子是金树仁时期的马仲英,通过河西进攻到乌鲁木齐城下,新疆政府又邀请苏联出兵。苏联派当时名为“阿尔泰军”的部队穿着白俄的军服进来了。杨增新时期的白俄主力被红军消灭,还有一些零散的部队被杨增新收编进省军。按当时中国的习惯把他们叫归化族,军队叫归化军,是省军的一部分。当时为了避免出现“苏联干预中国内政”的舆论,阿尔泰军很多穿着归化军的制服。归化军的制服既不同于白俄的制服,也不同于省军。这批军队很快打败了马仲英,马仲英遂进入南疆灭了“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这次红军很快就撤回去了。1937年马仲英去苏联后,他的部队新编36师留下了,由麻木提领导,与原“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余孽合流暴乱,在1937年在和田建立“和田伊斯兰国”。
盛世才邀请苏联平叛。红军反应也很快,局势很快平定。苏联对这个时期日本势力进入新疆万分警惕。日本确实有沿着长城一线逐步往西推进的打算,最西的情报站已经设到今天的酒泉地区。苏联几次积极出兵新疆也有这样的考虑,即不允许在新疆出现亲日政权。因此这次没有全部撤走,留了一个加强团在哈密,即红八团,配有坦克和30多架飞机。这是苏联第一次在新疆长期驻军。目的一是为了防日本,另一个是应盛世才要求守住新疆东大门防止国民党势力进入。1936年盛世才提出六大政策“反帝、亲苏、平民、清廉、和平、建设”。很明显,对外政策就是亲苏。盛世才秘密加入苏共,党证号码是1859118。后来盛世才还提出要新疆成为苏联第16个共和国,斯大林没有同意。盛世才靠苏联统治新疆,苏联靠盛世才维护在疆利益。
新疆对苏联来讲,第一是安全利益,第二是经济利益。还有一个特殊阶段,时间不长,和西路军有关。中共和盛世才、苏联的势力在新疆交叉了,陈潭秋、毛泽民都在新疆工作,但最后被盛世才杀了,中共在新疆的组织被盛世才一网打尽。总之,盛世才时期苏新关系达到了高潮。
卫国战争开始以后,起初盛世才不清楚战况,全力支持苏联,在全疆号召募捐了上百万卢布和50吨锡(炮弹头和子弹头需要用大量的锡)。但德国法西斯打到莫斯科城下时盛世才开始重新确立自己的站队,认为苏联靠不住了,日本太远,只能靠蒋介石了。另一方面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德日宣战,蒋介石又亲英美。所以盛世才认为只要有美国支持,蒋介石跨不了,只要蒋介石支持我,我就跨不了,有没有苏联都行。1941年底到1943年秋天,盛世才公开对抗、排斥苏联。1942年底要求撤走苏联企业,关闭贸易公司,这时国民党的军队已进入新疆。苏联忙于苏德战争,表面答应撤出人员(红八团没撤),公开从新疆撤出;另一方面开始做重新返回新疆的准备。
1943年5月4日是苏新关系史上具有转折关系的一天。这一天联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了全面干预新疆的政策。以前的决议主观上是为了苏联的利益,但客观上是帮盛世才的。但这次会不是。从组织、宣传各个方面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即苏联全面改变对新疆政策的决议。
决议内容大致是:历数苏联政府如何帮助盛世才而盛世才如何忘恩负义,“苏联政府不能容忍督办这种挑衅苏联、敌视苏联的行为,不能帮助他实施这种压迫新疆各民族的现行措施,为此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停止了苏联在新疆的各组织工作。鉴于此,作为对之前通过的决议的补充,联共中央委员会决定……”下面一共14条。这个决议决定“在新疆的非汉民族反对督办和新疆政府的殖民压迫政策的斗争中,向他们提供支持。”这里面几条关键的内容我说一下。
第一条“在新疆的非汉民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及其他民族)反对督办和新疆政府的殖民压迫政策的斗争中向他们提供支持。”这是纲领性的话。原来是不支持,现在支持,实际上是苏联鼓动。
第二条,责成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中央委员会和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中央委员会(各主要领导人名字略)——
第一,在新疆境内建立秘密组织,民族复兴组。这个组织的名字在汉文文献里一直有争议。联共中央文件上的文字叫民族复兴组,因为他用的是группа ,不是кружок,不能翻译成“小组”。使它分布到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和蒙古族及其他民族当中,即,组成既有当地民族人士,也有专门接受了苏联培训的各加盟共和国的工作人员。等于从这些共和国秘密派出专门人员与当地人合作组织起来,这非常清楚。
第二,帮助民族复兴组培养民族干部,培训军事和政治干部,为此在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境内建立学校,同时提供必要的武器。实际上这些学校是特工学校。从我们了解的档案里,出现名字的有这么几个地方,一个是吉尔吉斯比什凯克,还有吉尔吉斯的另外两个地方(镇子),从这类学校出来的特种部队就以地名命名。还有撒马尔罕、阿拉木图、塔什干,至少我们看到的就有这样六七座。名单之外还有没有,说不准确。
第三条,组织乌兹别克、哈萨克、吉尔吉斯斯坦三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的学者、社会活动家和科研机构与新疆的教育团体和著名的社会政治活动家开展书信联系。组织印刷并在新疆传播使用新疆各民族语言的传单、文艺和政治作品。
第四,组织以苏联境内亲属的名义,向新疆境内的苏联移民邮寄饱含爱国精神的书信。爱国爱的当然是苏联。注意,当时新疆的苏联移民有俄罗斯人、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乌兹别克人,总数至少超过十万。因为后来苏联从这些地方撤人的时候就撤出了十几万,所以数字只能比这多。
决定第四大条,对非法移居到新疆的苏联公民实行大赦,给予他们返回苏联的权利。当时非法移居到新疆的有两种人,一种是白俄,还有一种数量也很大,就是苏联在20年代30年代初期大饥荒和集体化、消灭富农运动时有一大批人逃到新疆。大赦的条件没有写在文件上,其实就是你帮助我们在新疆从事相应的工作。这对在新疆的苏联移民有很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对年轻人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的很多家人都还在苏联,但苏联的一系列运动让他们不敢回去。在民族军里有很多俄罗斯人和哈萨克人,就是这种非法移民而不是(很少量)原住民。参加完民族军就像参加红军一样,打完仗就可以回苏联了。这是个很重要的措施。
另外一条,向那些因参加民族反抗斗争而遭到新疆省政府追捕的人提供到苏联境内避难的权利,在苏联境内向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在他们通过边界进入苏联时要给予便利,为此,要改变边防机构的工作。
下面一条是关于情报方面的,写得很简单。责成苏联国家安全人民委员会利用自己已有的情报网,利用新疆已有的情报,帮助组建“民族复兴组”,进行秘密的口头和书面宣传,实施本决定规定的其他措施。按照苏联的习惯,情报工作一般不在中央委员会上讨论。责成外交人民委员会和卫生人民委员会扩大苏联在新疆各领事馆下设医疗点,允许当地民众在那里就医。这里说明一下,苏联在新疆设了好几个医院,最大的医院在伊宁市,这个伊宁市医院的院长就是苏联当地情报机关的负责人,上校军衔,但他确实在吉尔吉斯拿了医学副博士学位,在消化病上很有建树,但同时是克格勃的上校。这样的人也难得。此外,在乌鲁木齐开设日均接待量达到200人以上的苏联诊疗所。这些都是情报机构,通过给人看病的方式存在。因为当时盛世才让撤走的人里不包括医院。苏联方面就考虑多设几个医院。
这个决议尽管在情报方面说得很简单,军事方面更没有提,但是不意味着在苏联的整个计划中没有这两个方面。而是有更重要的东西。这文件是纲领性的,从政治上讲,从组织、宣传、情报、军事四个方面提出了原则性的考虑。
下面说一下情报的事。根据档案材料很清楚看到,5月4号开的中央委员会的会,5月底,贝利亚(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负责国家安全,一说实际地位是老三,一说伏罗希洛夫在他之上)就召开了关于新疆的大型情报工作会议。参加人员包括国家安全委员会,内务人民委员会,军事情报部门、边防部队的领导人、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勒泰边疆区、苏联驻蒙古的情报部门的领导人以及在新疆的各个情报站的负责人等,对下一步武装干预新疆做情报上的准备。会议宗旨是为全面干涉新疆做好情报工作。另外,1943年下半年,从在西方作战的部队中抽调一部分中亚民族的军官和士兵到新疆。这次抽调军人的总数不清楚。这里有个背景要交代,1942-1943年5月,是苏德战场库尔斯克战役前期,该战役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保住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成果。在这么紧张的时候苏联政府还在干预新疆的事,足以说明新疆的重要性。
等伊尔库斯克战役胜利了,1944年下半年苏联就开始正式干预新疆了。会议开完以后,苏联开始执行5月4日的决定,散发宣传品,组织当地人搞反政府活动,越来越频繁。1944年11月7日,伊宁发生武装暴动,很快控制整个伊宁市。稍晚些,根据贝利亚命令,在苏联内务部专门成立特别任务处,其目的之一是“负责领导新疆的穆斯林民族的解放运动并向其提供帮助”。这是贝利亚命令的原话。注意他用的词是“领导”而不是“参加”。
这时候苏联军队已经进入新疆了。特别处处长是叶格纳洛夫少将(内务部队),副处长是个中将。1944年12月成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1945年1月在伊宁召开东突厥斯坦人民大会,通过《人民主权宣言》,宣言中明确说“中国对东突厥斯坦领土的占领已经被根除”,“已建成的东突厥斯坦共和国证明,自己是一个自由、独立的国家,我们要同全世界所有国家,尤其是苏联建立友好关系。”
正是因为“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分裂性质,所以现在新疆分裂势力多个组织都在纲领中提到,要继承“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民族解放斗争传统。
1945年4月正式建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武装部队民族军。暴动之后他控制范围有限,只控制了伊宁市和伊宁县周边几个地区。当时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并不在伊宁市,而在海林巴克机场,打这个机场花了好几个月,最后被俘人员被杀了很多。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在这次主要军事行动中,苏联红军参加了多少?我们还缺乏主要的数字。一些回忆录中说,有几个团,俄文用的是несколько,这个词三、四、五、六个团都能说,但差别就大了。再有一个,直接参与的至少有八支有名字的特种兵部队,还有飞机、坦克。苏联红军在占领伊宁和海林巴克机场中起了关键作用,光靠巩哈的起义游击队想把比原来省军战力高很多的一个多师的国民党正规部队打掉是不可能的。
第二次苏联直接参与的重要军事行动,是1945年5、6月份后,东突厥斯坦共和国搞的“三线攻势”。解放前的新疆分为十个专区。当时是以伊宁为中心,北线进攻塔城,中线进攻乌鲁木齐,南线越过天山进攻库车、阿克苏。这次有很准确的数字,靠刚建立的民族军打不过国民党中央军。苏共中央通过特别决议,为了巩固“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军队,向新疆派遣500名红军军官,2000名军士和士兵。基本上相当于一个军的干部编制了。有一个回忆录讲,三线攻势开始前,他们所属部队的军官全部换了,高级军官是俄罗斯人,中、下级军官是哈萨克人和吉尔吉斯人,还有技术兵种的军官,炮手、第一机枪手。
另外,在贝利亚向斯大林的报告里说,“从缴获的武器中(苏德战场缴获的德国武器)向起义者提供15000人的武器和装备。”卫国战争期间苏联一个满员作战师的兵力大约12000人。此外,参战空军至少是一个团加两个大队。按照卫国战争期间的编制,空军一个团下辖三个大队。1942年做了调整,大队下直接辖小队。一个团加两个大队的话,有80多架作战飞机,将近多半个师了。这还是至少,仅在伊宁就如此。苏联提供了远远超过当时苏联一个建制师的装备。所以很快打到玛纳斯河,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是很自然的事。
国民党政府的空军,在抗战开始时飞机才300多架。当时民族军的总数大概是20000人,苏联派出的500名军官和2000名军士和士兵大都担任了各级指挥员的职务,从而建立起一套由苏联红军人员担任主要领导的、从师长、团长一直到连长、排长、班长的作战指挥系统。当时的民族军的作战命令多是俄文,这就很说明问题了。有一位俄国学者写道,在二战期间,在新疆(在同一部队里同时)出现大量苏制和德制武器,这种现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可能是唯一的。打到玛纳斯河的时候,苏联和国民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此后,苏联逐渐改变了在战场上的行为。鉴于中苏签订了同盟条约,继续在新疆扩大军事行动是不适宜的。背景需要知道,二战后,苏联和中国同盟关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稳定亚洲东部的局势,另外也是为了不和美国对抗。实际上它的目的是以新疆换蒙古。这在雅尔塔会议上说的很清楚,苏联档案里非常清楚。
苏联的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 撤出红军人员。
第二, 撤出民族军中的重武器和大量轻武器。
我们有一份档案是耶格纳洛夫给贝利亚的信,里面提到“从民族军里已经收回7000支步枪,其他武器正在收取中。已收取的武器已经集中到霍尔果斯将运回苏联。”新疆联合政府成立后关系又破裂,民族军为何不再和国民党作战了?没力量了,苏联不让了。
还有一条档案材料:1946年8月6日,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贝利亚,内务部长克鲁格洛夫,国家安全部部长阿巴库莫夫向联共中央提交了一份报告,建立由政府奖励内务部、国家安部行动组的优秀工作者,他们胜利完成了联共中央政治局1943年5月4日确定的在新疆的任务。可见这个共和国就是苏联手里的工具。
这里还有几个具体情况需要说明,也是我们还在研究的方面。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总统,艾烈汗·吐烈是乌兹别克人,这个人的背景尽管档案还不太全,但有些学者已经写有文章。他是克格勃人员,在20年代因为从事宗教活动被内务部抓起来判了十年。但他从劳改营跑了,到了伊宁在一个清真寺里做了主持。他的宗教修养水平比较高,在当地民众中威信比较好。后来成立民族解放组织的时候,他是积极的参与者。后来成立共和国时就安排他当了总统,他当总统的过程至今有疑问。当时共和国所有的部实际上起作用的是苏联顾问。成立联合政府时苏联政府对华态度起了变化,吐烈不同意,苏联就把他弄回塔什干软禁起来,1974年去世。
关于苏联成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原因除了上述以外,最近几年哈萨克斯坦有个学者叫奥布霍夫,他写了好几本书,里面有大量关于“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情况。他有个观点很引人瞩目,他认为苏联这时候改变新疆政策建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最主要目的是为了新疆的铀。苏联的原子弹计划和干预新疆的计划是同时进行的。苏联地质勘探队在1942年9月在苏联境内寻找铀矿的工作成绩不大,而在新疆境内的塔城地区勘探到一个储量丰富的铀矿。
最后介绍几位国外学者关于“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结论性意见:
哈萨克斯坦知名学者西罗耶日金(他曾是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所的副所长,也是苏联时期哈萨克斯坦科学院维吾尔研究所的人):没有苏联政府的积极支持,三区革命根本不可能发生。每一次当起义者们无力前行时,红军部队就会穿越边境,干完事情后撤走。
俄罗斯学者巴尔明写了好几本书,包括他的博士论文,他儿子的博士论文也是关于新疆的。他第一次引用苏联解密档案说到一些三区革命的情况。他认为:可以完全确定地说,苏联领导层不仅在起义的组织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还向起义者提供了物质、军事技术和教练人员的援助,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东突厥斯坦共和国政府的活动。今天可以肯定地说,1944-1945年的起义运动在新疆北部三区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苏联方面提供的积极而全面的援助。
波里卡尔波夫是俄罗斯东方所的学者,他说:毫无疑问的是,苏联领导层在1931-1934,特别是1944-1949年民族解放运动相关事件中的行为,明显违背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克拉西里尼科夫,其父是当时驻阿勒泰的苏联领事,他从小懂中文,三区革命时他已经9岁了。他的书中引用了很多苏联解密档案,他的结论是:苏联领导人在组织三区革命中的主导作用是毫无疑问的。同样的是,起义运动直接依赖于莫斯科的立场,取决于苏联方面帮助的程度和规模。这些对取得最终胜利发挥了主导作用。总之,新疆民众在苏联领导的一场与中国的政治大博弈中只是一张可以用来交换的牌。我觉得他这个总结更准确一些。
根据以上的情况,我们认为东突厥斯坦共和国不是一场自主的民族解放运动,而是苏联把新疆纳入自己势力范围的工具。大量参与其中的各族民众,特别是中下层成员,他们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愿望和要求是应该给予肯定的。他们不可能了解苏联建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真实目的和具体行动,他们不能为分裂、排汉行为负责,但他们也应该清楚,自己并不是这个所谓的“共和国”的主人。这是我们的基本看法。东突厥斯坦共和国是苏联为了维护自己在新疆的利益,或者说是在中国的利益(还牵涉到蒙古的问题),利用新疆各民族各阶层民众反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愿望而制造的一个干预新疆事物的工具。东突厥斯坦共和国完全由苏联策划、领导、组织并派出了大量人员参与。民族军的高层领导人几乎全是苏联红军和克格勃的人员或关系密切的人员。列斯肯就是苏军军人。为了隐藏作为干预作为盟国的中国的事物,避免国际舆论和盟国的谴责,避免中苏关系的破裂,苏联为“东突厥斯坦共和国”装扮了所谓“穆斯林反汉”、“民族矛盾”、“民族斗争”的外衣,并使各项行动高度保密。现在我们看到的档案完全是绝密级的。苏联的这些做法完全无视中国的主权,毫不顾忌两国的盟友关系,对两国关系造成了恶劣影响,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新疆分裂主义的发展。
现在研究工作的问题在于,俄罗斯独立之后很多解密的档案现在又关闭了,想继续深入这些研究变得很困难。将来能做到什么程度还不好说。
【整理:董雨,此版本经讲座者本人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