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楊沫,因為其小說《青春之歌》片段可進入中學課本而為人們所熟悉。而人們不熟悉的是作為妻子和作為母親的她,是如何地不堪。
哲學家、散文家張中行先生1909年出生於河北省香河縣的一個農民家庭,193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後在中學和大學任教。1949年以後,他一直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任職,從事中學語文教材的編輯工作。他一生筆耕精勤,著述頗豐,曾參加編寫《漢語課本》、《古代散文選》等,著有《負暄瑣話》、《負暄續話》、《負暄三話》、《月旦集》、《禪外說禪》、《順生論》、《流年碎影》……
張中行研究國學,邏輯學、哲學,不僅思索老莊、孔孟、佛學,而且研究羅素、培根,這在當代文人中並不多見,其成就令眾人仰視。與張老有半個多世紀交情的好友啟功這樣評價張中行:“說現象不拘於一點,談學理不妄自尊大。”熟悉他的人評價他是性格耿直,心地善良,有長者風範。可張中行一生清貧,85歲的時候才分到一套普通的三居室,屋裡擺設極為簡陋,除了兩書櫃書幾乎別無一物。可老人對此卻從未有怨言,甚至還為自己的住所起了個雅號叫“都市柴門”,安於在柴門內做他的布衣學者。 曾經有記者採訪張中行時問他:“一個人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情感是什麼?”張中行答曰:“男女之情”,再追問對暮年老人來說最重要的情感是什麼時,張中行還是回答男女之情,可見張中行絕對是位多情才子。





(責編:糊湯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