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迹说 :倪匡走了,他逃离的时代回来了
昨天,与金庸、黄霑、蔡澜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的倪匡去世了,无数国内外影视人为之惋惜。成龙还发了悼念微博,只是评论区翻了车。跟当年一样,在成龙的微博评论区,倪匡又一次成了贼。
倪匡的一生如传奇一般,50年代初,他的父母察觉氛围不对,决定去了香港,他却不肯走觉得留下来更有未来。父母离开后他一个人从上海到苏州,在人民革命大学受训三个月,成了江苏省公安厅干警,没多久就被派去内蒙古,专职管理劳改犯人。
到内蒙后得罪了上级,因为拆废弃木桥取暖,被借机扣上“破坏交通”的罪名。那是1957年,正是政治气氛极其诡异的时候,因为烧了几块烂木头,当地给倪匡开了批评会、批判会、批斗会,甚至还要公开审判。批评、批斗都不算严重,但到了公开审判这一步,就很不妙了。即便不是死刑,也得服二十年刑。
22岁的倪匡吓坏了,在朋友的帮助下,决定逃跑。逃跑途中,去了鞍山哥哥家,哥哥当时是优秀党员不敢留住他,回到上海又去投奔了舅舅,舅舅也不敢收留他。最后他花了450元,从广州到澳门再到偷渡到香港,从此走上了文学之路,在香港大放异彩。
我们耳熟能详的《卫斯理》、《六指琴魔》、《蓝血人》等都是他的代表作,他还曾为金庸老爷子的《天龙八部》代笔。但跟金庸注重家国情怀不同,倪匡更偏向个人自由。也正因如此,在大陆金庸的知名度要远高于倪匡,但在大陆之外,倪匡与金庸齐名,甚至更富盛名。
12年时倪匡的一条微博无缘无故被删,他感慨的说:
今天我们为倪匡的离开惋惜,但我认为他又是幸运的。在时代巨浪到来前逃到了香港,将原本灰暗的人生过的璀璨无比,又在巨浪回潮时撒手人寰。有些人就没那么好运了,比如这两天被网暴的张学友。只是因为赞美的不够热情,就引起了蛆们的围攻,让人感慨这个时代也没有理性表达的空间,仿佛回到了五十年前。
上海疫情之后,润成了网络热词。只是跟当年不同,香港已经不在是成就才俊的理想之地。不仅歌神惶惶不安,每一个拒绝下跪的人都会惶惶不安。
这让我想起了穆旦的《隐现》:
它的黑暗里,
我们有机器和制度却没有文明,
我们有复杂的感情却无处归依,
我们有很多的声音却没有真理,
我们来自一颗良心却各自藏起。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