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邓小平先生诞辰118周年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三落三起”的神奇坎坷经历早已为世人所知,可以说,邓小平工作职务变动之频繁、起伏之大均属罕见,但他一生中究竟都担任过哪些职务,一些与邓小平有关的书籍却介绍得不甚详细。
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职业革命家的生涯始于1923年6月,他加入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出席了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召开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委员。次年7月当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并进入执行委员会书记局。
1925年春,邓小平担任中共旅欧支部的特派员,被派到里昂地区工作,任宣传部副主任、青年团里昂支部训练干事,并兼任党的里昂小组书记,成为里昂地区党团组织的负责人。同年夏季开始同时担任中国国民党驻法国总支部监察委员会书记。
1927年2月,邓小平辗转到达西安的冯玉祥部队后,被分配到西安中山军事学校任政治处处长兼政治教官,并任该校中共党组织书记。后又任中山军事学校政治部主任。7月,邓小平到达武汉向中共中央机关报到后,被分配担任中央秘书。
1927年中共中央机关于9月底到10月初从武汉迁往上海,邓小平也随同迁往上海。到达上海后的12月,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秘书长(至1929年7月),协助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处理日常工作。
1929年8月底,中共中央派邓小平去广西工作,9月上旬邓小平来到广西,公开身份是国民党广西省政府秘书。10月30日,经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建立了中共广西前敌委员会(起义后改为红七军前敌委员会),邓小平任书记。
1930年2月7日,邓小平经香港取道越南回到广西龙州。邓小平兼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政委。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后,根据中共中央的任命,邓小平任红七军、红八军总政委兼前敌委员会书记。
1931年8月邓小平到达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
1932年5月,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李富春将邓小平调离瑞金,派他到瑞金以南的会昌县担任临时县委书记。7月,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共会昌中心(会昌、寻乌、安远)县委书记。
1933年3月底,因坚决抵制“左”倾政策,邓小平被撤销会昌中心县委书记职务,调任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部长。5月5日,在中共苏区中央局派员主持的江西省委工作总结大会上,被撤销省委宣传部部长的职务,受到党内“最后严重警告”处分,并被派往乐安县所属的南村区委当巡视员。这是邓小平“第一次被打倒”。5月,在中革军委副主席兼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的建议下,邓小平被调到红军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
1934年底,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秘书长。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他以中共中央秘书长的身份参加了在贵州遵义召开的遵义会议。6月26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邓小平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1936年5月,邓小平接替罗荣桓,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
1936年12月14日,邓小平接替朱瑞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1937年6月,邓小平接替杨尚昆,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兼工农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邓小平担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
1938年1月,八路军总部任命邓小平接替有病在身的张浩,任一二九师政委。
1942年9月,邓小平兼任中共中央太行分局书记。1943年10月6日,邓小平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主持晋冀鲁豫地区党政军工作。
1945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当选为中央委员。8月中旬,成立中共中央晋冀鲁豫中央局,由邓小平任书记。同时改第一二九师为晋冀鲁豫军区,下辖五个纵队和冀鲁豫、冀南、太行、太岳四个军区,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
1947年5月16日,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
1948年5月9日,邓小平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政委。11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任书记。
1949年2月5日,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邓小平任政委。3月,邓小平参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9月30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月13日,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10月19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2月2日,邓小平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1950年2月9日,邓小平任西南军区政委。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邓小平为政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从重庆到北京任副总理后,还曾兼任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后兼任政务院交通办公室主任和财政部部长。
1953年2月7日,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选举邓小平为常务委员。
1954年2月6日至10日,中共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第三次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这个职务(至1956年9月)。4月,邓小平接替饶漱石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至1956年11月)。9月28日,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邓小平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4月,邓小平在中共七届五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随后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59年4月28日,在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邓小平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9月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1965年1月4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邓小平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
1966年8月1日至12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会上对刘少奇、邓小平的“错误”进行了揭发和批判。此次会议后,刘少奇和邓小平实际上就退出了中央的领导工作。这是邓小平“第二次被打倒”。
1973年2月22日,邓小平从江西回到北京。3月10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的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的决定》。8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当选为中央委员。12月22日,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邓小平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待十届二中全会开会时追认;邓小平任中央军委委员,参加军委领导工作。
1975年1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1号文件,任命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月8日至10日,中共十届二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追认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选举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1月17日,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邓小平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
1976年清明节前后,北京发生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的“天安门事件”。4月5日,“天安门事件”被定性为“反革命事件”。4月7日,根据毛泽东提议,政治局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以观后效。”这是邓小平“第三次被打倒”。
1977年7月16日至21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8月18日,在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8月19日,在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上,邓小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78年3月6日,在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邓小平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1978年3月8日,在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上,邓小平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
1980年 9月10日,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决议,接受邓小平辞去国务院副总理职务的请求。1981年6月28日,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982年9月10日,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当选为中央委员。9月12日,在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上,邓小平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9月13日,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邓小平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
1983年6月,在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邓小平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87年11月2日,在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上,邓小平当选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88年4月,在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邓小平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989年11月,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同意邓小平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请求。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接受邓小平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请求。之后,邓小平不再担任任何正式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