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敏祯 2023年02月19日
中国搜寻引擎龙头百度2023年2月7日宣布,将在 3 月推出类似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的人工智慧(AI)聊天机器人,产品名为「文心一言」,英文名为「ERNIE Bot」。百度表示,集团拥有ChatGPT相关技术,且百度在AI四层架构中具有全线布局,从底层晶片、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DL)框架、大型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及最上层的应用例如搜索、AI生成内容(AI Generated Content, AIGC)等。
中、美抢争布局,聊天机器人进入战国时代
自2022年11月30日美国科技巨擘微软支持的OpenAI公司释出AI聊天机器人ChatGPT后,因其反应迅速与回答精准性而爆红,创下上线五天即吸引逾百万使用者纪录(Instagram花费2.5个月才达到,而Facebook更花费10个月),至1月底ChatGPT活跃用户已突破1亿,扩张速度前所未闻。近期除百度宣称将推出中国版的ChatGPT——「文心一言」,无独有偶,Google对外发表对话式AI服务「Bard」,宣布未来几周内就会开放大众使用这项技术,另微软将通过内嵌ChatGPT,上线新版Bing搜寻引擎和Edge浏览器。
而中国各大网路科技企业纷纷嗅到ChatGPT巨大商机,亦公布人机对话相关专利,腾讯申请「人机对话方法、装置、设备及电脑可读储存介质」专利,可实现人机顺畅沟通;阿里巴巴申请「人机对话及预训练语言模型训练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专利,可提升问答互动的准确性;华为申请「人机对话方法及对话系统」专利,可辨识用户异常行为并进行回覆,显示中、美在聊天机器人版图竞逐白热化,科技巨头大动作插旗抢占布局,美企目前虽维持在AI领域优势地位,而陆企则是紧追在后。
中国的AI文献汗牛充栋,AI研发创新九牛一毛
回顾2021年9月中国浪潮人工智能研究院在北京发布号称全球最大规模的AI巨量模型「源1.0」(2,457亿参数量),宣称超越美国OpenAI研发的GPT-3(1,750亿参数量),然2022年11月OpenAI即已率先推出GPT-3.5(ChatGPT的基础),引发一波爆红潮,凸显中、美在研发的落差。 《日本经济新闻》(Nikkei)2023年1月16日报导,指出2021年中国AI研究论文产出数量和品质上都已超越美国,结合《人工智慧现状2022报告》(State of AI Report 2022),自2010 年以来中国机构发表的论文数量是美国机构的4.5倍,远高于美国、印度、英国和德国加总,但中国在研究「监控(surveillance)、自主(autonomy)、场景理解(scene understanding)和目标检测(object detection)」等对安全和地缘政治有影响的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鉴于美国在AI领域的基础性技术,如神经网路(Neural Network, NN)更为先进,这些技术可用于构建大型语言模型,如ChatGPT,而中国的AI研究集中在人脸辨识及身份验证的「电脑视觉(Computer Vision, CV)」与语音识别如智能客服等应用型技术,在大规模AI模型的训练与应用方面与国外存在差距。加上ChatGPT技术研发和长期部署成本较高,而中国企业偏好开发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项目,且近20年许多网路相关新技术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通常以Copy to China商业路径速成,如搜狐Copy Yahoo、百度Copy Google、淘宝Copy eBay等,惟该等模式难以具有颠覆性创新突破技术,致中国论文研究虽有其特别擅长且领先世界的领域,但在聊天机器人等创新研发的核心项目,中国却无法拔得头筹,至多只能模仿复制。
无所不在的网路审查,打造中国版ChatGPT誓死效忠
揆诸2017年中共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到「人工智能技术可准确感知、预测、预警基础设施和社会安全运行的重大态势,及时把握群体认知及心理变化,主动决策反应,将显著提高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对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的作用」,凸显中国运用AI首要政策目标,系须有助中国政府了解和掌控社会动态。鉴于ChatGPT不开放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地区注册,故而在淘宝、微信公众号、闲鱼等交易平台,针对ChatGPT「代问、代注册」的服务销量迅速暴增,上述平台内亦出现多个山寨版的ChatGPT 产品,呈现中国网民对该新产品跃跃欲试的心态。
对中国而言,ChatGPT以知无不言的答覆特点,倘未来上亿的中国网民可使用ChatGPT并接触其提供的回覆,如询问「1989年天安门事件中,中共军队做了什么?」、「2019年香港『反送中运动』期间,香港政府及员警有什么表现?」抑或「2022年为什么会爆发白纸革命?」等真相,必让中国芒刺在背。故而百度的「文心一言」宣称3月前完成内测对外开放,显示中国必须制造自己的版本与之抗衡,用符合「国安标准」的内容来教育训练它,避免「境外敌对势力」从背后控制它的资料筛选和整合回覆逻辑,创作出「辱华」、「谣言」和「抹黑」等挑战中国意识形态的「有害内容」,惟此凸显既要拼命桎梏人民思想,又要在科技创新上赶超他国,可谓自相矛盾。
※作者为国防安全研究院网路安全与决策推演研究所政策分析员。本文授权转载,原文出处。
(本评析内容及建议,属作者意见,不代表财团法人国防安全研究院立场)
文章来源: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