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怡忠:伊朗与沙乌地复交所折射的美中俄中东地缘政治

freedom

沙乌地阿拉伯与伊朗复交震动全球

三月十日于北京出现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原本在中东是宿敌的沙乌地阿拉伯以及伊朗,在中国的斡旋下宣布恢复邦交。属逊尼派的沙乌地阿拉伯与属什叶派的伊朗是伊斯兰宗派的宿仇,从八十年代的两伊战争到二十一世纪的对伊拉克战争,乃至近几年爆发的叶门内战,沙乌地阿拉伯与伊朗都站在对立面,彼此更领导其他类似宗派的伊斯兰国家相互对垒,在2016年沙乌地阿拉伯驻伊朗使领馆还被伊朗抗议民众洗劫,导致沙乌地阿拉伯主动对伊朗断交。但也因为这个敌对关系经历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当复交相息传出后,立即引发外界议论纷纷。

伊拉克协助复交谈判,但中国收割结果

事实上从2021年开始,在伊拉克的斡旋下,沙乌地阿拉伯与伊朗就已经展开有关复交的秘密谈判,还举行过六次。因此这个复交宣布当然不是横空出世的一笔,但因为过去是由与伊朗没有敌对关系的伊拉克协助对话,因此当消息是由北京传出,且是由北京代为宣布后,也引发大家的关注。询问到底伊拉克出了什么问题,以及为何是由北京宣布等。所谓伊拉克播种浇花,但中国直接把果实拿过去的解读立即出现。


原本在中东是宿敌的沙乌地阿拉伯以及伊朗,在中国的斡旋下宣布恢复邦交。图片来源:美联社/达志影像

复交宣布时间与习近平三连任国家主席相重合

这个宣布的时间点有诸多巧合,引人疑窦。首先,它是刚好在习近平确认连三任国家主席后宣布的,但时间点的重合,应是巧合迹象居多。其次,它也是在以色列国安顾问预计要去美国讨论伊朗议题之前。沙伊复交之举立即降低美以对伊朗战略讨论的重要性,也让2020美国协助让以色列与六个逊尼派阿拉伯国家建交的「亚伯拉罕和议」(Abraham Accord,但未包括沙乌地阿拉伯)的战略意义被大幅弱化。

当然在之前,先是习近平在去年十二月访问沙乌地阿拉伯,接着在今年一月,伊朗总统访问中国四天,这些动作都显示中国与沙乌地阿拉伯、伊朗的关系已较过去更为密切,只是中国多对外宣称这些关系是经济关系,不是政治关系并强调中方可以使用的说词是其为伊朗最大贸易伙伴,也是沙乌地石油出口的最大买家。但关键是这两个被视为宿敌的国家可以在中国的协助下彼此正式成功复交,就显示北京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经济场域了。

伊朗与沙乌地愿意复交的彼此考量

伊朗与沙乌地阿拉伯因为存在明显的伊斯兰宗派纷争,并从这个纷争延伸出其他的地缘政治对垒。八十年代两伊战争基本上也是沿着逊尼派─什叶派分歧的轴线,但当时主要是沿着伊拉克─伊朗两伊战争的对立进行,到了二十一世纪反恐战争与入侵伊拉克后,原本抗伊朗前线的伊拉克复兴党势力被击溃,沙乌地阿拉伯变成团结逊尼派国家扛起对抗伊朗的最主要国家。但也因为反恐战争与对伊战争之故,导致伊朗影响力开始深入伊拉克,甚至美国需要伊拉克境内听命于伊朗的什叶派伊拉克裔力量的协助,否则无法稳定后复兴党时代的伊拉克内部状况。

伊朗因为成为后复兴党时代对伊拉克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力量之关系,将其原先与对叙利亚阿赛德政权、对黎巴嫩真主党、对巴勒斯坦的哈玛斯等伊朗合作力量连成一气,成为在肥沃月湾极具主导力量的存在,对沙乌地阿拉伯也产生极大威胁。先前肆虐一时的伊斯兰国发起之战争,就被认为是沙乌地阿拉伯支持以对抗伊朗在肥沃月湾优势存在的作为,之后在出兵叶门以对抗胡赛派(Houthi)叛军,也被认为是沙乌地阿拉伯担心被什叶派伊朗势力前后包围的反应作为。在这两个冲突中,美国一直怀疑沙乌地阿拉伯是否无异对伊斯兰国采取措施,后者虽然美国与沙乌地站同边,但美国一直很小心,不愿让自己这个行动被认为是支持对内凶残且不尊重女权的沙乌地阿拉伯政府。

而沙乌地阿拉伯与原先在此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美国之间的矛盾,除了这些问题外,「九一一事件」的主谋多是沙乌地阿拉伯的圣战士,以及本也身是沙乌地阿拉伯富豪的宾拉登,已经使美国不少人高度怀疑美沙关系的永续性,而之后伊朗的核武问题也似乎没被美国正视,美伊还有个伊朗核协议(JCPOA),沙乌地阿拉伯感受到的中东地缘风险立即提高。

但现在的美沙争议主要是人权议题,特别是在现任王储涉嫌主导杀害一位旅美的沙国记者卡绍基后,关系变得更差。去年拜登去沙乌地时也因人权问题,使得美国对沙乌地的武器供应出现问题,拜登政府与王储的关系更是不佳。

另一方面,伊朗与美国关系本就很难回稳,伊朗不仅与美国有核武争议,至今其宣称要消灭以色列的立场也没有改变,在俄乌战争期间也持续供应俄罗斯无人机,补充其对乌克兰的战争能量。但去年开始的女性抗议运动至今没有止歇,偏偏在此时,一个由沙乌地王室资金支持的「伊朗国际」(Iran International)卫星电台对伊朗境内的投送让伊朗政府头痛万分,认为这是美国意图颠覆伊朗的阴谋。而在这次的复交中,伊朗不只一次对沙乌地提到要其关掉「伊朗国际」电台。据估计,沙乌地阿拉伯希望能对伊朗问题有个处理,以便改变其在中东的地缘战略态势。而伊朗非常希望沙乌地阿拉伯可以对「伊朗国际」采取更强势作为。这应该是彼此希望复交的重要原因吧。

中国开始成为中东关键外交要角,美国影响力下探,但俄罗斯被边缘化

当然,中国因此事件显示其为中东外交的重要行为者,一跃成为中东极具影响力的大国,更因其显示中国与全世界石油产量前三的国家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未来中国对于世界石油地缘政治的影响力肯定会大增。而这个协议也发生在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Global Security Initiative)后没多久发生的,因此伊沙关系的回稳,在某种程度也是对中国「全球安全倡议」的肯定,特别当中国因为提出「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冲突的中国立场」之十二点主张被欧美国家骂到臭头后,这个重要的外交成就就扮演了让中国借此扳回一城的作用。中国显然是在此事受益最多的国家。

此外,原本在中东最具支配力的美国,因这件事的出现,会使其影响力大幅下坠。美国虽与伊朗对立且没有邦交,但沙乌地阿拉伯至今仍是美国中东政策最主要的支持对象之一,与以色列不分轩轾。但此次沙乌地阿拉伯与伊朗的复交谈判,美国是在沙乌地阿拉伯坚持下被刻意排除的,显示美国在中东影响力的急速下坠。

此外,伊朗过去的域外盟友是俄罗斯/苏联,但这次的复交谈判是在中国的协助下完成,这显示了俄乌战争对俄罗斯的国力与国际影响力的所加诸的沉重损失。往昔俄罗斯透过介入叙利亚与土耳其关系,使其在利用叙利亚内战问题而获得极高的政治影响力,但这个影响力因俄乌战争而锐减,同时也让俄罗斯从伊朗的支持者,降级为需要伊朗提供军事资源住对乌战争的受助者。我们可看出,俄罗斯在中东影响力已经被大幅边缘化了。

相对的,中国似乎学习到俄罗斯是如何利用叙利亚内战所产生的中东国际效应。北京也是在依样画葫芦,利用过去二十年来美沙日趋矛盾的关系、美国内部对与伊朗和协议的立场纷扰、以及2021美军混乱撤出阿富汗后让中东对美国产生华府会抛弃此区域的认知等这三个主要因素,让中国有了可趁之机。

「亚伯拉罕和议」与以色列的战略焦虑

但除了中国影响力大幅上升,美国影响力下坠,以及俄罗斯几乎在中东被外交三振等发展外,另一个存有高度焦虑的国家就是以色列。

以色列虽然不是沙伊和议的直接受影响者,但因以色列过去数十年来的政策就是希望与沙乌地阿拉伯共同建构反伊朗阵线。希望可以利用反伊朗的共同利益下以因此绕过巴勒斯坦议题,而与主导阿拉伯半岛的沙乌地阿拉伯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如果此举成功,这对以色列来说将是继1978大卫营协定稳定了以埃关系,以及1994年让以色列与约旦建交的以色列─约旦和约之后,另一个可以根本改善以色列被孤立处境的战略突破。而这条战略路线在2020美国主导协助的「亚伯拉罕和议」(Abraham Accord)后,似乎更有发展希望。

但现在因为沙伊复交的发展,以色列期望与沙乌地阿拉伯建立反伊朗阵线的期待可能会被逆转。这一方面显示以色列对于主导沙乌地对外政策的沙乌地王储之不熟悉,也同时使沙乌地阿拉伯是否会愿与以色列共结反伊朗连线的期待,被画上很大的问号。毕竟沙乌地阿拉伯宣称,这个复交作为是其多面向外交的一环。当美国都被这个多面向外交摆了一道后,以色列能够拿到什么,自然更无法有期待了。

预期叶门冲突降级,红海地缘政治会怎么走

沙伊复交的直接影响就是预期叶门内战的降级。在今年一月,沙乌地阿拉伯外长「再度」提到希望叶门内战可以停战,但由于过去两年沙乌地阿拉伯也提出类似倡议,只是要嘛参战各方对此完全忽略,或是停战发生几个月后又再度开打。所以针对今年一月沙乌地阿拉伯的提案,当时的联合国高官也不看好。

但现在沙伊要复交了,是否这意味着叶门内战/沙乌地阿拉伯VS.伊朗的代理人战争真的会要走向终点?目前看起来是有这个迹象。沙乌地阿拉伯现在是有出面压制其资金支持的「伊朗国际」(Iran International),促使其将总部搬到华府。是否这代表伊朗也会相对压制叶门胡赛派促使其停火呢?

叶门冲突会影响红海地缘政治,最直接就是沿着红海到亚丁湾的非洲国家,包括埃及、苏丹、吉布地、厄利垂亚(Eritrea)、衣索比亚、索马利兰、与索马利亚。中国在吉布地有海外军事基地,衣索比亚是中国在非洲最大的据点之一,中国在苏丹的石油挖掘存在感极强,中国在取缔索马利亚海盗的国际海洋执法连线中有很重要的存在。但因种种关系,不承认索马利兰的国家地位,也因此未与索马利兰有任何关系。

现在如果因中国成功促使沙乌地阿拉伯与伊朗复交,进而真的带来叶门内战的暂时终结,中国在红海东西两岸到亚丁湾的存在感将会大增。由于吉布地不仅是中国首个海外军事基地,也是美法日等国都有军事存在的地区,因此当中国在此地区的影响力增加,对于这些国家派军队进入印度洋可能在必要时刻会形成阻碍,这可能对台海的军事部署会产生间接的负面影响。台湾也要注意这对于索马利兰状况以及台索关系的影响。

当中国支配世界供油的政治,台湾须注意的议题

除了关注其对红海地缘政治的影响外,台湾也须注意这对于中国─以色列关系的冲击。因为以色列既然受到很大的战略震撼,以以色列的思考惯性,一定会针对在中东地区已显现重要存在感的中国,寻求与其关系的深化。中国是否会想要从以色列拿到诸如网路安全与其他高科技的能力,我们也要关注这对台以关系会出现什么影响。

此外,当沙乌地阿拉伯与中国关系出现变化,同属逊尼派的其他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的关系也可能会因此出现变化。沙乌地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大公国、伊拉克这四国占台湾石油进口的七成,俄罗斯与卡达也是台湾天然气进口的前三名。我们不知道中国是否会利用其对中东的影响力,对台湾的石油与天然气等能源的供应端下手,但目前的状况我们必须保持警戒。

中国在沙乌地阿拉伯与伊朗复交的说明上,特别强调世界不是只有乌克兰议题。以此强调其对「全球南方国家」((Global South)的重视,潜台词就是美欧等国为了乌克兰议题根本无意重视广大全球南方的需求,而中国会填补这个空缺。日前即将下台的密克罗尼西亚总统就提到中国是如何对全球南方国家采用贿赂与施压的手段,以便可以弱化美国的全球存在。沙乌地阿拉伯与伊朗的复交事件,就显示这个趋势,台湾对此自然须高度警觉。

作者是读错书,入错行,生错时代的政治边缘人

来源:思想坦克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