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清涟  来源:上报  2023年12月04日

季辛吉在人生的顛峰時期展示了20世紀美國主宰世界的巨大力量。(美聯社)

季辛吉在人生的颠峰时期展示了20世纪美国主宰世界的巨大力量。 (美联社)

季辛吉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最重要的美国三大国际战略大师之一,他在人生的颠峰时期展示了20世纪美国主宰世界的巨大力量,美国超级霸权的构建有他相当重要的贡献;他人生的最后15年,美国力量的内涵发生变化,加进了人权因素,视他为「老朋友」的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威胁」成为美国的重要话题,也因此,他的「重要贡献」的影响非常复杂,注定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评价将随中国国际地位的起落而浮沉不定。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建立时间座标

古今中外,重要人物去世的时点对其身后评价非常重要,对季辛吉这种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更是如此。他一生最重大的两项外交成就,一是促成美国联中抗苏,结束了冷战,在苏联崩溃之后,美国得以建成单极霸权。具体说来,从中美建交至2016年,美国对华政策的总体方针,用中文概括就是八个字:接触、合作、影响、改变。季辛吉定下的是「接触、合作」,柯林顿时期增加了「影响、改变」。我曾经总结过,中美建交以来四十多年间,除了江泽民时期曾经部分达成「影响、改变」,大多数时候都停留在接触、合作这个层面,所以,无论是赞美者还是批评者,都承认他在主导美国对华关系上所起的重大作用无人能及。

二是在美以外交及美国与中东关系上,始终贯彻支持以色列的战略方针。二战结束后,美国三大战略家对美国的地缘战略和外交政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三大战略家当中的两位犹太裔分别是季辛吉和布里辛斯基,另一位是亨廷顿。亨廷顿的重要性奠定了他在学术万神殿的位置,但季辛吉与布热津斯基走的是事功道路,两人前前赴后继,把美国一步步扶上了全球霸主的地位。

但季辛吉长寿,百岁高龄方辞世,而他就在临终之前的几个月,还继续活跃在中美外交领域,10月24日,多年来致力于促进美中友好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年度颁奖晚宴在华府举行,受奖人是中美友好的象征性人物、「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前国务卿季辛吉。他的获奖致词现在可以看作他的临终遗言:美中之间的和平合作至关重要,符合两国和世界的利益。


季辛吉在临终之前的几个月,还继续活跃在中美外交领域。 (美联社)

如果他在冷战结束之后三五年内去世,将是集百誉于一身,人们会记得他联中抗苏大战略的首功;如果他在2005年「中国和平崛起」之前去世,会得个「二八」开,赞誉仍然是主调;但过了2009年,随着美国对华关系从「战略合作伙伴」退居为「经济合作伙伴」,再到川普开打「对华贸易战」师疲无功,主导美国对华外交多年的「拥抱熊猫派」势力式微,2019年底疫情从中国武汉开始流播世界,中国与美国终于成了「全方位竞争关系」,季辛吉的历史功过评价注定将贴上「充满争议、毁誉参半」这个标签。如今中国政府对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评价越高,美国政界、国际关系研究界对他主导下形成的对华关系的负面看法越深。

五大因素影响了对季辛吉的评价

目前的时势,于这位前国务卿与国际战略大师并非良时,五大因素直接影响了世人对他的评价:

第一,美中关系自2019年以来发生剧变,美中新冷战的担忧有如乌云聚集,但是季辛吉仍然一如既往地坚持对华友好,这自然影响到世界尤其是美国国内对这位「破冰之旅」首航者一生最重要的外交成就之评价;无论是中国历届政府,还是美国的拥抱熊猫派及屠龙派-美国鹰派,在对待季辛吉的评价上,有一点相同:他主导了美国对华开放的政策,帮助中国走向世界,因此有了后来的中国崛起。但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三者的评价完全不同。

第二,美国拜登政府完全放弃了季辛吉与布里辛斯基的地缘政治战略构想,无视二位的劝告:千万不要让中国与苏联-俄罗斯结盟,不要让伊朗与北韩与中俄走近,因为同时对付这四个敌人,美国会非常吃力。如今的美国地缘政治正好与这两位国际战略大师反其道而行之,形成了四国合盟。

第三,美国新一代中国专家亟欲事功。在小布希时期对华外交已经有「拥抱熊猫派」与「屠龙派」之争,前者几乎完胜,屠龙派则日渐式微。川普的对华政策对拥抱熊猫派的打击非常沉重,日渐崭露头角的新一代中国通对华态度与老一代完全不同。 2019年8月17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一篇题为《美国对华政策大辩论呈现「代际冲突」》。该文记述,川普对华贸易战5个月后,由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主办的「21世纪中国中心首届中国论坛」(the 21st Century China Center’s inaugural China forum)上,美国外交战略界持续进行的对华政策大辩论正产生逐渐清晰的代际分野,美国新生代中国问题专家在对华认知问题上更趋负面,在对华政策主张上比老一代更强硬、也更趋攻击性。他们对季辛吉的对华友好主张并不买帐。

第四,以巴(哈)战争引发美国左派内部巨大分裂,虽然政府、国会以及几大媒体都支持以色列,支持巴勒斯坦-哈马斯的记者、教授不少都被辞职。但更多的基层左派则支持巴勒斯坦,对以色列的怨恨与对拜登政府以色列政策不满的人,自然会对季辛吉的以色列及中东政策重新检讨。他们认为,从甘迺迪到拜登,季辛吉为12任总统(占到美国迄今所有总统的四分之一以上)担任过顾问,改变了几乎一切有他参与的全球关系格局。

季辛吉(左)在1974年11月,与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在北京会面。 (美联社)

第五,美国力量对世界的作用正在被重新思考。

这一条,是影响季辛吉的功过评价最主要的因素。二战之后,美国力量崛起,从此时直到1990年前苏联崩溃,美国需要赢得冷战,建立一个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这既是美国本身的需要,也是二战中被严重削弱的西方国家的共同需要。因此,美国力量主要表现为以军事力量为核心的硬实力,一切均以美国优先。季辛吉作为1970年代至1990年代最重要的美国地缘政治大师,自然只考虑如何壮大美国力量,实现美国的战略利益。这时候,他将美苏竞争置于人权之上,并且在世界多地支援高压政权,包括智利的奥古斯托·皮诺切特(Augusto Pinochet)政权。在他能够影响美国白宫决策之时,他对小国人民的民主斗争似乎漠不关心,似乎对非洲、拉丁美洲、印尼以及其他地方的政府侵犯人权的行为漠不关心。批评者写道:「尼克森的椭圆形办公室录音显示,季辛吉更关心的是让盟友们留在反共阵营里,而不是他们如何对待自己的人民。」

到了1990年代,已经成功在美国教育界、传媒界安营扎寨多年的美国左派快速崛起,人权逐渐成为美国外交的目标之一。不过,小布希与柯林顿两位总统的人权外交是手段,奥巴马才当作主诉,他看到了美国力量对其敌人来说是非常可怕的摧毁力与杀伤力,因此他成为第一个对季辛吉说「不」的总统。奥巴马在2016年接受《大西洋月刊》的采访时说,他任内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致力于修复季辛吉留下的世界。他将季辛吉的失败视作一种警示。 「我们在柬埔寨和老挝投下的炮弹比欧洲在二战经历的炮火还要多,」但到最后,尼克森撤军了,季辛吉去了巴黎,留给世界的只有混乱、屠杀和随着时间推移终于从地狱里爬出来的专制政府。 」奥巴马说,他在总统任内仍需努力帮助各国「拆除仍在炸断小孩双腿的炸弹」。 「这种战略怎么可能促进我国的利益呢?」——奥巴马批评的是季辛吉的外交政策,但表明的是他改变美国包括改变美国价值观的态度。无论结果如何,今后的美国历史会以奥巴马的「改变」做为美国命运的转捩点。

季辛吉涉足美国外交时间之长堪称独一无二,《纽约时报》11月30日连发两篇文章《亨利·季辛吉逝世:影响半个世纪全球事务的争议外交家》,《季辛吉去世:曾主导美国对华开放,一生毁誉参半》对他一生做了相当全面的评价。这两篇文章只有一个重大遗憾:作者都是欧巴马之后的美国价值观评价季辛吉此前的外交生涯,忘记最重要的一点:季辛吉所作所为,完全符合他担任要职之时的美国价值观。季辛吉的历史功过评价之所以如此复杂,在于他长寿而且过分热衷于中美外交。

※作者为中国湖南邵阳人、作家、中国经济社会学者。现今流亡美国,曾任职于湖南财经学院、暨南大学和《深圳法制报》报社。长期从事中国当代经济社会问题研究。着有《中国:溃而不崩》、《中国的陷阱》、《雾锁中国:中国大陆控制媒体大揭密》等书。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