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赖怡忠 2024 年 5 月 23 日来源:思想坦克
图片来源:翻摄自赖清德脸书
稳健、自信、负责任、团结是演讲四大要素
赖总统520就职演说众所瞩目。根据5月18日媒体所透露讯息,显示赖总统的520演讲包含稳健、自信、负责任、与团结四大要素。而会以这些讯息与国安高层认为台湾面对中国在军事活动上持续对台湾的侵扰与霸凌、在国际上持续孤立台湾,包括意图扩大曲解2758决议案等以歼灭台湾的国际存在正当性等。以及持续运用讯息战及认知战,并深入台湾内部,包括惩戒名嘴以创造恫吓言论效应、利用政党竞争分化内部,并弱化国安相关法制等作为。
因此在这个艰巨挑战下,赖政府更必须展现稳健以确保现状不被持续侵蚀,在过去台湾被国际高度肯定的基础上,以自信的方式在国际上架台湾,以负责任方式处理两岸关系,以及台湾对世界的责任,最后面对中国各种分化手段,赖政府将更重视团结台湾,即使对立激烈,但会以民意为依归来面对这些挑战。
演讲架构:先处理内部争议、再展现台湾的国际位置
赖清德总统的演说架构反映了赖清德本人的处事风格,先直面面对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主张,接着再说出自己想要着墨与处理的议题。也因此一开始就针对自己执政后会遇到的朝小野大,特别是在「五一七国会」乱象后外界预期会出现的执政困局。对此赖总统直接表示,立院议事运作要遵守程序正义,多数尊重少数,少数服从多数,才能避免冲突。也说人民利益至上是民主的根本,国家利益先于政党的利益是政党的天职。赖清德总统以此对未来府院以及朝野关系作了最直白的表态。
但之后立即进入演讲的主题。以三个民主台湾(世界之光、世界和平舵手,世界繁荣推手),再进入内政主题的「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以及与台湾主权相关的「团结力量大,继续壮大国家」,并在最后以世界的台湾做总结。
这篇演说的题目是「打造民主和平繁荣的新台湾」,但通篇论述,可能最重要的呼召是演讲告的最后一句,要让台湾「成为国际上令人尊敬的伟大国家」。演讲的题目有着重新打造民主进步党价值的意味(DPP代表民主、和平、繁荣),而其目标是希望让台湾变得伟大。
有趣的是,这个让台湾变得伟大(Make Taiwan Great)的召唤,感觉其声气似乎与从川普提出,现在席卷共和党的「让美国再度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颇有相通之处。如果今年十一月美国真的是川普胜选的话,台湾是赖清德总统的「让台湾变得伟大」,美国是「让美国再度伟大」,而习近平还依旧做着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春秋大梦。此时会出现美中台三方的主轴都是希望让自己可以变得伟大,「伟大」反而成为美中台三方的新共识吧。
内政议题有着墨但排序较后
由于赖清德总统是以四成选票胜选,且民进党国会席次从过半掉到第二大党,外界认为这与2020年投票给小英的年轻人在这次没有投给赖清德,反而大量成为柯文哲的小草有关。预期赖清德为了2028年可以获得连任,他必须在2026年地方选举取得战果,因此必须在就任后到2026年地方选举前,在青年与民生议题上要有政绩以争取年轻选票的认同。因此多会预期赖清德总统在上任后的施政重心会是内政议题,并因此反映在其就职演说上。但在赖清德总统的520演说中,内政与青年等议题的顺序被排到后面,而且主要是谈到要持续在这些议题努力,但没有在演说中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
如果再与这个演说中大量的篇幅放在产业政策,强调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数位与净零转型,打造智慧永续新台湾,宣示要投资量子电脑、机器人、元宇宙、精准医疗,以及无人机、中低轨卫星、以及半导体、人工智慧、军工、安控、以及次世代通讯等「五大信赖产业」等细节的宣示相比较。内政方面的社福、青年等议题的内容是相对少的。也让这个比较变得更明显。
当然这不代表赖总统不重视青年社福而只重视经济产业议题,因为赖总统在就职前,就特别出席「投资未来世代青年论坛」且提出相关政策宣示。因此未来如何发展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民主台湾三部曲是就职演说精华所在
整篇演说最引人注目的是民主台湾三部曲:「民主台湾、世界之光」、「民主台湾、世界和平舵手」、「民主台湾、世界繁荣推手」。这个民主台湾三部曲,分别对应到普世价值、区域安全、与全球经济等三个领域。包括了民主台湾是如何与普世价值同步,成为「民主共同体」,还企图使台湾成为「民主世界MVP」;民主台湾如何负责任地捍卫和平,并在这个脉络下提出其对两岸关系的看法以及对北京政府的期待;民主台湾是如何在世界经济上扮演重要角色,是「民主供应链」的关键,甚至成为了世界舞台的中心,还因此让台湾人民决定的未来,也掌握世界的未来。赖清德总统对此还进一步提出三大施政方向(「前瞻未来、智慧永续」、「竞逐太空、探索海洋」、「布局全球、行销全世界」),以使台湾成为「经济日不落国」。
事实上,整个就职演说几个最主要的吸睛标题,如「民主共同体」、「民主世界MVP」、「民主价值链」、「经济日不落国」等,都落在这三个「民主台湾三部曲」的段落中。这个「民主台湾」相关的三章节,可说是通篇就职演说的精华所在。
两岸关系议题,显示赖总统无意在字句上过度纠缠
赖清德总统就职演说的最受瞩目的部分,是其有关两岸关系的论述。但与过去动见观瞻的程度相比,似乎中方早已对赖清德、萧美琴这个组合做出「独上加独」的定性,对赖萧配充满敌意与不信任感。但另一方面,北京政府又自信的认为赖清德不会去宣布台独,加上选后民进党国会未过半,而两大在野党至今黏涕涕无时无刻共同反绿的大小蓝合作,更让共产党对台湾政局走向感到可控。自始就对赖清德总统的就职演说没有期待。也因此会在选后二天就直接拔掉台湾一个邦交国,径自启动充满争议的M503航道及其边道,还利用三无船只翻覆事件直接宣布不承认金门禁限制水域。如果北京还是对赖清德就职演说有期待的话,基本上是不会在这些议题上采取这些充满敌意的做法。
而从赖清德总统就职演说有关两岸关系的陈述可以发现,与2016年蔡英文对两岸关系字斟句酌的方式相比,赖清德的态度更直率,也没有那么多的修饰。对如何称呼对岸,赖清德演说中没有半句使用「北京政府」、「中国大陆」、「大陆」、「对岸」等字眼,全部以「中国」,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称来表示。也以径提「四个坚持」四个字,而不是将蔡总统当时「四个坚持」的政策内容复述一次。
但对于自己在选举时提出的四大支柱,则是将其内容重现,并在顺序上将稳定而有原则的两岸关系领导力从最末提到第三,以及把深化与民主国家的伙伴关系改为价值外交,这两者算是有个小小的更动。这些变动显示了赖清德总统在两岸关系上,可能更重视行动与结果,而不是在文字上字斟句酌,透过言说来管理两岸关系。这可以在赖清德直接向北京政府建议重启双边对等的观光旅游,以及开放中国学位生来台就学作为破冰的善意尝试来看出。
过去不少人还是将赖清德牢牢定位为务实台独工作者的倾向,因此一般性建议会是提醒赖在就职演说时提到两岸关系的字句要十分小心,避免引发外界其他联想,或让中国有指控台独的借口。但感觉赖清德总统的就职演说中,似乎没特别担心这个问题。似乎对他来说,事实是什么就是什么,当中国对外自称是中国,却不准台湾称中国为中国,还规定台湾应该怎么称呼才合适时,赖清德总统似乎认为这种将两岸关系纠结于文字游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似乎是进入新的一页,该怎么合理称呼对方就怎么称呼吧。
因为马前总统对此也指控赖清德就职演说就是新两国论,让两岸关系面临不可预测风险。但有趣的是,中方的反应主要是来自国台办发言人的回应,以及第二天在《人民日报》第四版的全版书写。包括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外交部发言人,以及署名「钟一平」的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就整体来说,其反应不能算是激烈。在此中方相对有限的反应,算是轻轻打了马前总统的脸。
当然就回应内容来说,中国的反应还是很负面。针对赖清德总统就职演说,中方以国台办发言人身分回应:「今天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讲话,顽固坚持「台独」立场,大肆宣扬分裂谬论,煽动两岸对立对抗,妄图「倚外谋独」、 「以武谋独」」、「台湾地区领导人罔顾民意、逆流而动,释放了谋「独」挑衅、破坏台海和平稳定的危险讯号,充分暴露了其「台独工作者」的本性」,但在最后以「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不管岛内局势如何变化,不管谁当权,都改变不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改变不了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阻挡不了祖国终将统一的历史大势。我们将全面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毫不动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
从中国国台办的回应可看到,他们除了对赖清德总统提到开放观光客对等交流,以及开放学位生来台等提议置之不理,更是将赖清德总统归类为台独工作者的总统,认为赖总统的演说是坚持台独立场,释放了谋独挑衅,破坏台海和平的危险讯号。
但中国在行动上的回应却还是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坚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方式来应对。换句话说,北京方面认为赖总统本身是坚持台独立场,演说有释放出危险讯号,但这些作为(还未)改变两岸关系基本格局与发展方向,因此还是要持续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与融合发展以推进统一。
从这个回应可以看到,中方对赖总统充满了不信任感,其回应比起八年前对蔡英文总统以「未完成的答卷」回覆更为严厉,但从坚持和平与融合发展的基调来看,中方的态度也还没到要提高军事动员以准备开战的程度。当然未来两岸关系肯定会更为紧绷,气氛会更敌意,对台湾的压力也只会越大,但整体都还在可控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在赖清德参选总统时,中方是直接点名定位赖清德为台独工作者,但当赖清德当选后,中方的批评就不再对赖清德指名道姓。这与其说中方良心发现突然发现赖清德不那么可怕,还不如说是中方担心一旦对台湾总统本人指名道姓展开台独定性的评论后,中国将被迫要对此展开系列措施,但中国要吗现在根本没有实力处理台湾议题,或是现在无意升高台湾议题的位阶导致自己在最重要的议题(中国经济)会分神而跌得更惨。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赖清德就职演说前夕中国可以针对一群评论经济的台湾名嘴,高调宣称要对其制裁/惩戒,但对于赖清德总统的作为却温和许多,这种种自我矛盾的作为。
但从中方回应以外交系统为主的现象来看(王毅、外交部发言人等),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在未来除了会加大对台辉带压力作为外,最大的压力会展现在外交场域,应是有意图全面截杀台湾的国际交往能量,灭绝台湾的国际生存空间,将台湾的国际交流空间往死里打。包括可能在2027前拔光台湾邦交国,尽量将台湾从国际组织全面赶出,利用联合国以坐实其一中原则等等。因此两岸在外交场域将会是硝烟处处,短兵相接。当年中国外交官直接闯入台湾驻外代表处举办的活动现场闹场,以及结合其海外警察分部人员对我外交人员展开肢体暴力,直接企图以恐吓辗压我驻地外交人员等战狼行为等,都可能会再度出现。
外交议题着墨前景与看法
相对未来两岸在外交场域可能出现短兵相接,赖清德演说重点的民主台湾三部曲中,外交部分却是原则宣示与价值主张多,但具体政策宣示却很少。除了在四大支柱的论述中提到了做为第四支柱的价值外交外,基本上没有其他具体主张,连「新南向政策」这几个字都没有。对很多注意外交政策的国际观察家们,在蔡规赖随的分析预期下,对这个状况私下多表示有些诧异。
但可能是因为外交路线的蔡规赖随成分很高,加上多位蔡政府国安团队成员留任在赖政府中,因此可能没有特别需要阐述一个新的外交主张,以免对外界产生不必要的联想(例如怀疑是否赖清德会因此提出什么务实台独的外交作为等)。但这个现象也代表既有的政策如新南向政策,与美日澳欧等理念相近国家积极合作等路线不会改变,在延续高于更改下,就没必要另提新的主张。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赖清德总统在就职演说没有提出什么很具体的外交政策,但其「民主台湾三部曲」的段落,都是明确站在「世界的台湾」之立场提出自己的主张。除了强调台湾要从世界的角度看待自己,不要自我矮化或否定,同时也高度肯认台湾对世界的重要性。几个很响亮的口号,例如「民主共同体」、「民主MVP」、「民主供应链」、「经济日不落国」等,都是在这个立足点所提出的想望与期待。
换句话说,虽然没有具体外交主张,但通篇的重点就是台湾是世界的台湾,世界也需要台湾,台湾因此所做出的每一个决策,都有很强的国际意涵,是台湾对外政策与作为的一部分。
这是篇站在世界台湾之基础上的自信宣言,也是蔡政府留下的政治资产
就我个人的感觉而言,这个演说用词很直白简单,基本上老少皆宜,没有大学教授倾向字斟句酌,导致文字使用会是玄机处处的字珠算计。但又充满不少简单可记,可以琅琅上口的响亮口号,例如「民主共同体」、「民主MVP」、「民主供应链」、「经济日不落国」等,形象清楚,目标明确的主张或是期待。
更重要的,事前针对这个演讲曾释放出四大要素「稳健、自信、负责任、团结」,这篇演讲给人最直接的印象是满满的自信感,这是一个对台湾充满自信,对未来正向乐观,明白自己的国际角色,不需要在国际上处处要证明自己的存在与价值的世界台湾自信宣言。
这是台湾民主化以来从没出现的状况,包括蔡英文在2016与2020两次的就职演说中,勿使台湾被视为是「麻烦制造者」的心理阴影依旧相当巨大。但在今年赖清德总统的就职演说中,这个自我审查阴影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自我理解到台湾对世界很重要,世界也需要台湾,台湾不需要担心自己可能会被认为是麻烦制造者而被大国丢弃,反而台湾因为发现自己的重要性,取得了在国际事务平起平坐共同参与的资格券,甚至还要变成世界的「民主MVP」。
会有这样的发展而大家不以为忤,这个现象表示在蔡总统八年任内,台湾是如何在国际被看见,蔡总统是如何成功地在国际上架台湾。同时台湾人民也出现了更强烈的自信,不再怀疑自己的能力与身分,不再以要避免成为麻烦制造者的自我否定态度看待自己,也不再认为台湾必须透过做得多好以争取参与的权利,而是认为台湾就是够好所以更应给我应有的权利。这个满满的台湾人自信与国际上架声量,成为赖清德总统今后执政带领台湾向前,自信地宣称「世界的台湾」,「要让台湾变得伟大」等祈愿的最大靠山,同时也显示了这是蔡总统执政后留给台湾最重要的政治遗产。
作者为读错书,入错行,生错时代的政治边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