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古今】香港DSE公社科是教育大鸡棚

(粤语组制图/RFA)

 

今年是香港中学文凭考试(DSE)公社科(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实施第四年。公社科一味唱好中国,其洗脑性质跃然纸上。这一科一直以来积累的各种争议,今年突然在强制学生参加的中国考察团中爆发。先是2月28日名校圣保罗书院中五生在杭州出席考察团期间离奇死亡,校方和局方以家属私隐为由拒绝公布死因,由此造成全港家长恐慌,质疑中国考察团是否安全;然后有七间学校学生在韶关和黄山感染急性肠胃炎,中国考察团的膳食安全备受质疑。

圣保罗学生离世 疑涉强制参加交流团

圣保罗事件至今已两星期,随着传媒不断发掘出新的资料,社会仍然持续关注,事件注定将会进入港人的集体回忆。悲剧的发生,某程度上与公社科的「鸡棚」性质有关: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曾明言不出席考察团的学生不会有惩罚,政策文件亦明言「内地考察不会纳入公开评核之内,故不会影响学生的公开考试评级」,然而圣保罗的杭州五天团通告却写道:「教育局强制要求参加HKDSE的学生必须参加即将举行的公社科大陆考察团」,暗示不参加便不能报考DSE,所以出事学生去年因事未能参加,今年便以为必须补上,最终天人永隔。

「多快好省」杀走通识科 内联搭棚唱好中国

公社科从一开始便是一个教育大鸡棚。港版《国安法》立法后,教育局大举「刮骨疗毒」,风行雷厉。多快好省地阉走DSE通识科,换成洗脑公社科,成为政府一大政治任务。过程的「鸡棚」程度,乃香港开埠以来所仅见:整个变身过程只用了四个多月,2021年1月21日宣布成立「重新冠名科目委员会」,意思即是「我只求阉走通识科,新科目的名字我未想到,求其叫『重新冠名科目』吧」。当时民间取笑它做「新冠科」,与「新冠病毒」同名。

然后,港府从2月2日起进行了仅仅一个月的教师「咨询」,给了五个科目建议名称供教师选择。最发人深省的是,考评局高层在过程中没有被正式咨询。

咨询结束后不到一个月,课程发展议会于3月31日通过以「公民与社会发展科」为该科正式命名。神奇的是,正式命名仅两个月后,该科的「课程及评估指引」便正式公布,读甚么考甚么大概知道了。是相关人员鬼斧神功魂力惊人,用了仅仅两个月便做好课程,还是一早已有腹稿待科目正式命名便通过,便只有天晓得。

该课程于同年9月在中四施教,取代通识科。

DSE课程实施前五年开始咨询 公社科仅需七个月

该科草创时的「鸡棚」程度,与新高中课程制订时的认真程度一比较,便更加明显。将香港中学会考和香港高考合并成一个公开试,即HKDSE,过程共经历三次咨询:第一次咨询是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第二次是2005年6月至9月,第三次是2006年9月至11月。以上数据最少可以归纳出两点:第一,三次咨询总共为时接近一年,公社科只是一个月;第二,以新高中于2009年9月开始施教计,施教前五年便开始进行咨询,公社科则是施教前七个月。

公社科一味唱好中国,课程单调乏味,三年不需读书在公开试也能达标,于是上堂时全班学生一半以上睡觉便成为日常教学风景。上堂虽然可以睡觉,但三年总有几天不能睡,那便是出席中国考察团。

考察团也是一个大鸡棚。

口讲无「强制」 学生实际无「自选」

这个鸡棚的最大特色,是学校前线教师的做法与政策文件的写法几乎背道而驰。前线教师往往以为,学生不参加考察团便不能报考DSE公社科;由于公社科是核心科目,不能报考公社科便等于丧失报考大学资格。然而,正如上述,教育局局长和政策文件明言,学生不参加考察团不会受罚,也不会影响公开试成绩,考评局在圣保罗书院事件发生后回应传媒查询亦强调,「内地考察不属于文凭试的报考要求,亦不会计入公民科(公社科)的成绩。学校亦毋须向考评局汇报学生参与内地考察的资料。」

这个落差如何造成?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到,教育局对不同人、在不同场合讲的话不尽相同。对立法会讲的话最贴近人话、最客观持平,例如2023年10月局方向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介绍公社科推行时曾说该科「为学生提供不涉及公开考试的内地考察机会」,一句话解决了两大问题:第一,出席与否不影响公开试;第二,考察只是一个「机会」,没有强制意味。2023年12月,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出席该委员会表示,学生若缺席考察团,对同学无法完整学习感遗憾,但不会有惩罚。

然而,课程文件与局方通函在有关问题上加强了辣度。公社科课程及评估指引说「不应将其(考察团)视为学生的自选安排」;2023年第132号通函强调「学校须安排所有高中学生参加」。尤有甚者,由于教育局全额资助有关团费,教育局便用团费作为威吓工具,学生若想退团,教育局便会撤销对该生的资助,该生便「须支付相关团费及额外的退团费用。」

运用各种方法对校施压 中港交流不能动摇

此外,教育局通过各种方法对学校施压,除了要确保所有学生参加考察团外,更让教师和校长们相信学生不参加便不能报考DSE公社科。学校心领神会后,其中一个措施是,相关的学校通告只是通知家长其子女必须参加,回条上不设「允许」、「不允许」参加等选项。

通过以上手段,公社科在课程和考察团中搭起了鸡棚,不同持份者在大量「都市传说」的迷雾下让这一个没有学理的学科偷鸡摸狗地推行。

执笔之日,笔者读到创知中学校长黄晶榕在《紫荆杂志》撰写的文章「杜绝杂音,内地考察交流不能动摇」,在考察团出现种种问题后仍然高调捍卫。该文说,「绝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参加此类考察活动」。

真的吗?为了验证黄校长的真知灼见,以后公社科中国考察团的学校通告都应该均真地让家长选择「允许」或「不允许」子女参加,看看公社科考察团这个鸡棚是否仍然可以屹立不倒。

– 杨颖宇(《教育刺针》创办人)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来源:RFA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