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网友“ 养一只阳光” 《有知识而无良知,是一场灾难 》 2021-12-09一文有所感。
有“知”而无“识”,知道而已;有知有识,则是内在理路道理,两者结合,才是真正的有效知识。“知”是什么,是前人传承的有价值的、能用于生活与生存、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有用的经验与信息,人类生存博弈文明的传承与累积常识。“识是什么?蕴含在前人传承的有效信息基础上的内在理路与价值观。正是在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我们讲,光有知,只能知其然,不能知其所以然;识则是信息的内在理路与价值,是人类真正追求的道理”。
本位论的知识,是来自于前人伟人们的传承的有效的信息,是用于认识自然、征服自然、认识人类社会自身和征服人类自身的、切合自然规律、系统化、结构化的信息。包括一切的科学、历史、人文、物理、化学、音乐、体育等等一切人类智慧的创造。
它必基于几个要点:
一是前人创造发现的与传承的—牛顿曾说过,“我之所以伟大,是因为站在伟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因此对于前人传承的知识要有充分的理解与敬畏,不要自以为是,妄图轻易超越传统,“革命性”地另起一套,妄图轻言超越故前人探索的历史经历、千年淘汰律。
二是有价值、有实用主义的信息,能用于认识世界征服自然服务社会的工具理性。
三是种种信息必须是结构化、系统化、有道理的信息。
四必须深具人文价值的信息,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类的信息。
五一切知识都具有可累积、递进,在前人的基础上,可以加以再创造、再发现发明,累积更多的知识信息。
六一切知识俱可实践化,从认识到实践,再实践出知识如此循环不断,达到追求真理的终极道路。
此六者,乃知识的六特征。
而如今的天朝教育,许多老师与学生忘却了最重要的价值观,把点滴的信息,变成知识本体本身;人们知识之用,是为了得到比别人的羡慕,为了要证明给人看,比别人高人一等,而不是根植于内心的自我追求:对真理的追求。他们不求自胜,唯求胜他人而已。目标价值观不同,知道与知识者,远矣。
“我比别人多知道的那一点,就是我知道自己是无知的。”他们说这些不是谦虚,只不过说出了一种真相。面对世界的无限,我们短暂生命里的知识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们应该允许自己的无知,也应该宽容别人的无知。知识是人类对真理不断追求、求索后,遗留下来的信息精华;人们可以追求绝对真理,但永远不能达到绝对的真理。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任何人都不可能自称代表着真理,掌握了终极真理。在真理面前,每个人都必须存着敬畏之心,在上帝与天面前,保有一份谦卑与真诚,直面无穷无尽的宇宙。“其人有涯,其理则无涯。以有限之生命,追求无限真理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
“知”,谓这信息;识是才组织协调沟通与联结信息内部的一种根本性的重要的理路,内在的“道理”。故有知有识,方谓才知识本身。
因此,与碎片化的知识点–点点滴滴的信息相比,知识应该具有更高更有价值的内在,它应该包括:对于人自身存在的价值观,“人文价值”,以人为本的良知–有利于人们自身价值的才是知识;知识应该是系统化结构化的信息,有着内在的理路,不能光讲点滴,不讲结构;对信息的有效认识与判断力,更要活化成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力量,是知行合一。
伪知识不是真知识,某种可怕的“知识”可以把任何一个人打倒。要算知识的总量,我相信今天在座的人,你们的知识总量都超过孔子。比如说,我可以出计算机、物理、英语、数学之类的题目,孔子肯定答不过你们。但孔子的人文价值与良知,不是今天的人们所能够超越的。决定孔子境界的不是知识的总量,而是内在人文价值核心观念。
所以,知识就是力量,是个伪命题。一切知识,只有在活化在以人为本的良知价值中,才是能被人们所利用、认识世界、征服自然、使用社会的真智识!
与诸君共勉。
202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