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香港特约记者 张文中

香港情势继续恶化,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今天的观察中国要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势的分析评论。台湾《联合报》的社论称:“情势急遽升温。街头暴力藉大学生身亡为由,再度发动罢工、罢课与罢市,黑衣人接管大学校园,作为瘫痪交通枢纽的阵地,与港警对战。示威进入以高校为基地的游击战,北京与港府高唱‘止暴制乱’却束手无策”。

“‘勇武派’黑衣人近期取得暴力抗争的主导地位,最初倡议‘和理非’的示威发动团体因拒绝与之割席,使自己困在支持非法暴力夺取民主的陷阱。两派人马均把使用暴力归咎港府镇压,近期也遭到国际媒体批判其正当性,并称香港充斥假讯息。由于运动逐渐变调,让国际社会不再一面倒声援示威,英美政府都持中立态度要求港府及抗争者双方自制。”

台湾《中国时报》的社论称:“这座曾经被称作‘东方之珠’的城市已成暴戾之城,人民生命安全与生活秩序备受威胁。部分民众望治心切,开始呼吁暴力分子撤出大学校园,也有民众自动自发出来协助排除路障,解放军离开营区搬除路面砖石,协助恢复交通。香港舆论普遍正面反应,香港的风向正在改变。不过,这不表示香港暴力抗争问题可以解决。固然愈来愈多民众主张和平、理性、非暴力,但仍有人继续暗助暴力示威者施暴,默许、支持黑衣人肆无忌惮破坏香港社会秩序,挑战香港的法治底线。从悲观角度看,仍看不到言和止息的蓝图,但从乐观角度看,却看到一线曙光,因为绝大多数民众已厌烦没完没了的暴力与破坏,希望赶快回复平静。”“原先中共当局提出‘止暴制乱’的目标与诉求,外界未必认同,如今谁都无法否认平息暴乱绝对是最紧迫要务。”

香港理工大学学院内的标语 2019年11月21日
香港理工大学学院内的标语 2019年11月21日 REUTERS/Athit Perawongmetha

新加坡《联合早报》“中国早点”署名易锐民的评论称:“经过这五个月时间,现在可以比较清楚看出,反中、反共是香港青年身份认同的核心部分,也是他们的最大纽带、集体意识及政治目标与理想。北京可能一下子很难从心理上和认知上,接受香港一整代人都反中、反共,不想承认过去的政策和模式存在失误。因此,可能是低估了港青的这种政治意识,也不忍心放弃这些人。然而,要赢得香港这一代年轻人的心,只能说是会错意了,港青根本不领情。经过持续的政治运动,港青在政治上正建立一套更系统的反中、脱中、港独的政治身份。北京会否真的放弃这一代港青呢?虽然‘黄丝’学者认为,北京根本从未拥有过港青,又何来‘放弃’。然而,放弃不一定是实物,思想上也可以放弃,而且是真的彻底不要了。”

美国中文《世界日报》的社论称:“四中决定对港加强管治,立23条、行网禁、大捕七名民主派议员、取消本月24日区议会选举、取回特首和高官的任免权、废除香港法院终审权(人大可无限释法)、清洗教育界(中大、科大校长最近反抗、八大院校成为暴乱之源、中学生必须加强爱国教育),这些都势在必行,而且将很快推动,香港的形势因此将急转直下。”“中共强硬路线的目的当然是要香港全面受控,听不到任何反对声音,没有游行、没有示威、一切听从党的指挥,像北京、上海和深圳。但香港可能成为北京、上海和深圳吗?国际社会和香港司法界必然反对,”“香港民众也必然反对,不会让中共全面控制。五个月来的抗争,年轻一代和数百万‘和理非’已彻底觉醒,看透港府的傀儡本质,也看透中共压制民主自由的本质,所以绝不会轻言放弃抗争。年轻人有‘宁化飞灰不作浮尘’的决心,北京无论如何强硬,不一定胜利。”

发表时间: 21/11/2019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