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娜齐尔·布托(Benazir Bhutto)戴着纱巾(大陆习惯简译为贝·布托)。图片来源:Wikipedia2007年,她刚回到祖国,就遭到自杀式爆炸袭击并身亡。短暂的改善过后,巴国的女性地位好像又回到了原点。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斯坦国」成立,这个国家中的女性将怎么生活。因为这七个国家之间,女性地位的差距实在悬殊。有人坚持穿民族传统服饰,有人执意着短袖短裤。而男性的态度,也将影响她们的选择,特别是她们亲属和丈夫的要求。也许,自由的女性会被迫披上罩衣,也许,她们都能重获新生。/ 03 / 关山难越对于「斯坦国」的可能性,我们已经进行了展望,那么回顾现实,它们真正成为一个国家,概率又有多大?答案是,可能性极小。无论是各国出于自身情况的考量,还是别国维护自己利益的立场,「斯坦国」都鲜有出现的可能。(1)矛盾尖锐:没有国家让步,就不可能合并。有些问题通过商讨,是有可能缓解或是解决的。然而这些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非此即彼」的对立,如果没有国家放弃自己的立场,它们就不可能合并。通过现实我们可以推测,它们放弃固有立场的概率极低,因此,它们从一开始,就不会考虑合并的选项。例如,土库曼斯坦是联合国签署的绝对中立国,承诺不会拥有任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巴基斯坦是世界上九个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 巴基斯坦展示他们拥有的核弹头。图片来源:Wikipedia要么土国放弃中立国的立场,要么巴国销毁核武器,而这显然都是不太可能的。再例如,巴基斯坦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不承认亚美尼亚主权的国家,而其他几个国家都有亚美尼亚人生活,也与亚美尼亚有经贸合作往来。要么巴国承认亚美尼亚的主权,要么其他国家全部与亚美尼亚断交,这对于各个国家来说,也是不太现实的。可以说,只要这样的矛盾还存在于「斯坦」七国之间,「斯坦国」就只是一个幻想,而永远不可能成为现实。(2)民族矛盾复杂,各国内部亦有争端。前文中我们提到过,「斯坦」七国都有各自的主要聚居民族,同时还有大量的杂居民族和跨界民族。而「斯坦」七国国民们对本国的认同感,远远低于对本民族甚至本部落的认同。国家作为「想象的共同体」,还未完成自身的建构。一个生活在阿富汗的乌兹别克族人,会更倾向于自己的乌兹别克族属性,甚至与其他国家的乌族人交好,而不是与阿国的普什图人、塔吉克人等,尽管他们都属于阿富汗国民。就算是同族,其中也有复杂的分支。例如,同是普什图族,在巴基斯坦的普什图人却更习惯称自己为普什图-帕坦人。他们以帕坦人的身份,与阿富汗的普什图人争夺土地,围绕着《杜兰协定》爆发了一系列的激烈冲突。在争端面前,他们不以自己是哪国国民为先,而首先维护自己的民族乃至部落的利益。◎ 阿富汗人正在举行悼念仪式,悼念在巴阿冲突中丧生的人。图片来源:ParsToday1990年6月4日,吉尔吉斯共和国的吉族农民和乌兹别克族人发生大规模械斗。在当时的首都伏龙芝,吉尔吉斯人就举行了示威游行,要求吉国政府帮助本族人。在他们眼中,乌兹别克族人是这块土地上的「外来者」。直到现在,吉尔吉斯斯坦的议会中,90%的议员都是吉族人。在哈萨克斯坦,哈族官员的比例也高达80-90%。他们维护国家稳定的方法是——无视其他民族的利益,把本国当成本民族的后花园,和外国本民族族人的大本营。很难想象,这样一片民族矛盾尖锐,且极难调和的地区,要怎么握手言和,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单单各民族议员在议会中所占的比例,就足以让这些民族的族人打到不可开交。甚至,「斯坦」七国也许面临的,根本不是合并,而是分裂。现有的七个国家分散成更小的单民族聚居国,可能才是它们的国民真正想要的。(3)国家结构奇特,政府的要求远不及各部落的看法。阿富汗国内是传统的部落社会,大致呈现出三级的结构:家族、村庄和部落。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则十分松散,各自处于高度自治的状态,即「谁也管不着谁」。英国人类学家盖尔纳指出:「阿富汗权力平衡存在于部落民之间,以及不同的部落组织之间。」没有部落的许可,政府想要收税、征兵,或是施加任何控制都行不通。正如一句阿富汗谚语的形容:「我反对我的兄弟,我和我的兄弟反对我的堂兄弟,我、我的兄弟和堂兄弟一起反对外面的世界。」如今,阿富汗80%的冲突和矛盾都由地方的传统管理者解决,政府的权威只限于城市之中,不触及乡村的广大人民。◎ 2019年阿富汗部落首领大会,从他们的装束上,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这些部落之间的巨大差别。图片来源:RFI吉尔吉斯斯坦也是类似的情况,血缘和姻亲的宗族关系仍然是社会的主体,政府也要利用这一传统来处理争端。部落是社会上最受民众认可的主体,而政府也被描述为「某部落人的政府」。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斯坦国」要想成立,不是各国政府能决定的,而是各国内部的家族和部落决定的。如果他们不接受,那么新国家就算勉强成立,也可能不会接受太多的整合政策,甚至会随着动荡而陷入分裂。而让成百上千彼此仇视、高度自治的组织互相接纳,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非满足于松散的邦联形态,或者,除非天降「紫微星」,出现让这些部落首领都一致认可的超级领导人,否则,就算政府有意联合,「斯坦国」也只能是泡影。(4)其它国家的反对,「斯坦国」太有威胁。我们可以想象,这几国甚至不需要达成明确的意向,只要有领导人透露出相关意愿,就会有许多国家表示抗议,甚至直接出手加以阻止。早在1920年1月,突厥斯坦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当时的领导人就流露出想把突厥斯坦变为俄国境内所有讲突厥语的民族的统一体。这立刻引起了莫斯科领导人的警惕,最后不了了之。对于俄罗斯而言,「斯坦」七国如果联合,意味着整个中亚和半个南亚都团结起来,像一只猛虎蹲伏在俄罗斯的西南部,对它在后苏联时代掌握话语权极为不利。「斯坦国」还将面临加不加入北约的问题。就如上文所描述过的,分开的七国是草,合并的「斯坦国」则是个宝。加入北约,整个亚洲的局势都将雪上加霜。亲近俄罗斯,那就是活脱脱的「小苏联」。七个「斯坦」中最大的哈萨克斯坦更是一个知名的「亲俄」国家,一直与俄罗斯保持着极其亲近的关系。无论如何,美俄都不可能让这样一颗「定时炸弹」成形。在话语权的问题上,土耳其与美俄的顾虑类似。苏联解体后,土耳其一直试图联结同属突厥语系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以达到软性的「突厥一体化」。◎ 2021年11月12日,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塞拜疆六国在「突厥语国家委员会」基础上成立了「突厥国家组织」,这意味着这些突厥语系的国家将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图片来源:AA哈国、土国、乌国和吉国一边不敢「得罪」俄国,一边悄悄和土耳其利用共同的突厥传统「暗通款曲」。特别是吉尔吉斯斯坦,由于国内立法相对自由,和土耳其迅速搭建起了密切关系。当然,土耳其对自己的定位是:绝对的潜在领导者。如果「斯坦国」成立了,一方面,突厥语系的国家联系更紧密,更有可能达成深度合作,另一方面,谁领导谁将变成未知数,土耳其自然不愿意陷入如此被动的地步。印度则更为恐惧。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只是勉强达成一致,而近年来,由于中亚资源运输必须经由印巴中的一个,才能连接海运,这两国之间更是矛盾不断。一旦「斯坦国」成立,它将成为整个中亚通道的不二选择,而印度就彻底失去了原来的「肥肉」。「斯坦国」在克什米尔争议等问题上,也有了底气,这对印度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威胁。◎ 印巴两国军人正在对峙。图片来源:min.news对于外高加索三国(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小国而言,既多了一个可以依附的对象,又多了一个可能带来损害的敌人。出于现实考虑,它们也不会希望身边出现一个如此庞大的国家。「怀璧其罪」,单单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就足以让「斯坦国」成为一个巨大的威胁,周围各国都不会让它有诞生的机会。因此,「斯坦国」大概率只能留存在美好的想象中。■参考资料王四海.魏锦.对土库曼人及其民族国家构建的若干认知——基于历史与现实观察视角.青海民族研究.2021-09.史谢虹.吴宏伟.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人传统社会探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4-02.刘东.论乌兹别克斯坦与塔吉克斯坦罗贡水电站建设矛盾及发展趋势.中亚研究.2020-07.牟仲清.试论中亚塔吉克民族的形成.中亚民族研究.2012-06.于静洁.阮宏威.史尚宇.乌兹别克斯坦水资源变化及其对供给压力的影响.水利工程.2021-02.卓雅.一场关于服饰选择权的无硝烟战争——新世纪巴基斯坦妇女服饰在电影艺术中的女权投射.国际电影研究.2021-02.侯艾君.中亚的伊斯兰化与现代化:互动及其前景.宗教.2018-10.王治来.中亚通史(四卷本).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02.熊坤新.平维彬.阿富汗跨境民族问题及其对地缘政治的影响.中国民族报.2016-05.Afghanistan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UNDP.2007.Reallifelore.What If Every Country Ending In「Stan」United.YouTube.2020-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