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的战况依然胶着,普京陷入从军事、经济、外交到政治的全面困境。俄罗斯经济本就捉襟见肘,战争每天消耗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又面临前所未有的全球制裁。普京实在有点玩不转了,想到了他的中国老弟。
一、普京的求助等于把中国放火上烤
昨天欧美各大媒体都报道,普京已经向中国求助,要求中方提供军事装备和经济援助。据英国《金融时报》和CNN报道,普京向中国开出的清单至少包括五大类:
1)地对空导弹;
2)军用无人机;
3)情报设备;
4)装甲车及用于后勤支持的车辆
5)保持期长的军用速食食品
《金融时报》还说,中国方面已经初步答应了俄方的请求,但目前尚未有提供装备的级别、水平及具体的时间表。
报道出来后,中俄两国官方都对此事矢口否认。而美国官方则通过各种渠道发出严厉警告,如果中国帮助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那将会面临严重后果。
此前几天,美国商务部部长已经公开点名中芯国际等中国企业,如果帮助俄罗斯取得欧美国家对俄禁运的芯片,那中芯国际本身也将面临更严厉制裁。
中国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事件中扮演什么角色,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关涉中国未来的敏感而严重的问题。
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中方至今未对俄罗斯有任何谴责,在公开场合也从未使用“入侵”一词。在欧美国家对俄罗斯展开全面制裁时,中国却宣布放开对俄罗斯小麦的全面进口。而在此前的2月4日,普京借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与中方发表了开启两国“战略协作”关系的联合声明,并签署了一系列多方合作协议,表现出了与俄罗斯站队的鲜明立场。
但到二月底,普京在乌克兰战场失利,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普京已在乌克兰陷入困境后,中方的态度就暧昧起来,开启“既要……又要……”的话语模式,大意是说,既要尊重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也要重视俄罗斯对自身安全受威胁的合理关切。开始居中骑墙。但国内舆论的基调一目了然,批评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网络舆论一律封杀,官媒则全是替普京和俄罗斯帮腔的,并与俄方一唱一和,大炒美国在乌克兰和世界各地搞生化武器的假新闻。俄罗斯这个猪队友在中国国内炒得火热,这新闻点击已上两亿的关口,突然放出美国也资助了武汉P4实验室的消息,让中方顿陷尴尬,迅速从热搜上撤下了生化武器的炒作,一时成为坊间笑料。
欧美国家这次对俄罗斯严厉制裁的力度,不仅让俄罗斯,也让中国深受震慑,制裁对俄罗斯经济的严重后果亦使中国深感不安。这一切都迫使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走钢丝,希望既保持与俄罗斯的战略协作关系,又避免引火烧身,陷入与俄罗斯一样的全球孤立。具体做法,就是在各方面鼎力支持俄罗斯的同时,也给了乌克兰价值500万人民币的人道物资援助,做个样子。
但俄罗斯直接向中国求助,就让中国陷入了非常尴尬的两难。
拒绝普京求助,则违背“联俄抗美”的既定战略方针,不仅会影响与俄罗斯的伙伴关系,影响长远的能源和粮食供应,更担心普京的俄罗斯一倒,中国将孤掌难鸣,独自面对美国的打压。接受普京求助吧,又担心引火烧身,欧美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直接落到自己身上,后果更加难以预料。
这等于是直接把中国放火上烤啊。
二、中国努力走钢丝,搞平衡很难
陷于这种两难的深层原因,是中国预设了中美对抗、与美争霸的前提。
如果中国像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一样韬光养晦,埋头发展经济,不搞价值观输出,不在南海、台湾海峡制造威胁,老老实实遵守WTO规则,承担应有的义务,与世界各国互通有无,形成经济结构上的互补,那中国的选择就十分简单:与全世界大多数国家一道站在文明世界的一边,融入国际主流,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的野蛮入侵,才是对中国的未来最负责任的选择。
但如果像普京整天沉浸在他的“新俄罗斯帝国”梦想中一样,中国的伟大领袖也整天沉浸在“大国崛起”、“东升西降”的幻觉里,不惜践踏国际社会的主流规范,决计要与美国一争高低,而真正面对美国的打压时自己又顿感力不从心,就会陷入目前这种进退两难的尴尬。
中国政府想努力走钢丝、搞平衡,但这难度实在有点高。
中国政府对乌克兰危机现在也内心矛盾:一方面希望危机拖长点,普京那边可以分散美国对中国的巨大压力,延缓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的转移。中国还可以坐山观虎斗,免费看大戏。模拟测试大陆一旦对台湾动武可能引发的国际反应。同时国际社会希望中国从中调停,也会增加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但另一方面,乌克兰战事拖得越长,对普京的俄罗斯越不利。作为普京的小伙伴,普京会向中国求援也很自然,但这等于直接把中国放到火上烤。
中国政府现在还没有勇气公开直接地侵略者普京绑在一起,一是因为道义上的不利,二是因为实力上的不济。中国公开与俄罗斯绑在一起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军事上都处于完全下风,没有一个明智的政治家会这么做,尤其是个个熟谙三十六计的中国人。
对中国来说,乌克兰危机最好是按普京原先的闪电战计划迅速搞掂,普京一占上风,西方国家就只能全神贯注对付普京。但现在俄军无能,闪电战流产,普京四面受敌,风雨飘摇,被迫向中国求助,这就不太好玩了。把中国直接绑上俄罗斯的战车,这不是作死么?精明的中国领导人这点还是拎得清的。
三、俄乌和谈传出“重大突破”好消息
所以,目前的局面下,中国最希望俄乌能尽快达成和平协议,别让中国被迫去做 “是否支持俄罗斯”这道难堪却又命运攸关的选择题。
随着普京的国力不支,中国的压力越来越大。今天在罗马举行的中美最高级外交官员的会谈,主题只有一个,就是如何化解乌克兰危机,中国如何做“是否支持俄罗斯”这道选择题。
会谈前美国方面已经表明立场,希望中国能在乌克兰危机中发挥积极作用。如果中国向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提供援助,将会面临严重后果。现在长达六七个小时的会谈已经结束,据说没什么积极的成果。这表明,中方现在还想继续走钢丝。
另一头,也传出了俄乌和谈有“重大进展”的好消息。据悉,上周俄乌第三轮和谈无果后,双方代表一直保持视频沟通,昨天传出双方有可能达成协议、在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签署协议的风声,但俄乌双方均未透露和谈细节。
从俄乌双方的立场看,因战事不利,俄方的要价在不断降低。
俄方一开始的要求,至少有五条:
1)解除乌克兰武装,等于乌军交枪不杀,无条件投降。
2)更换泽林斯基政府,由一直躲在俄罗斯,被称为“乌奸”的前总统亚努科维奇回来建立亲俄罗斯的傀儡政府。
3)修改宪法,承诺乌克兰永远不加入北约。
4)承认克里米亚永久归属俄罗斯。
5)承认顿巴斯地区所谓的“顿涅斯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独立。等等。
这就是普京入侵乌克兰一开始做的春秋大梦。现在肯定不行了,俄方的要求前两条不见了,坚持要求后三条。但乌方仍然坚决拒绝,在领土问题上寸步不让,只松口说保持中立(意即不加入北约)问题可以讨论。因为现在乌克兰加入北约无望,所以放弃这条也无所谓。
但最新传出达成的和谈条件,在领土问题上俄罗斯又有重大让步。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和谈协议包括以下几条:
1)俄罗斯全面撤军;
2)乌克兰承诺不加入北约;
3)俄乌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国际社会要为乌克兰的安全提供保障;
4)2014年被俄侵占的克里米亚由两国共管;
5)乌东的顿涅斯克和卢甘斯克两个州回归乌克兰,但实行高度自治;
6)欧美国家解除对俄罗斯的大部分制裁。
另一个悬而未决的条件是俄罗斯如何赔偿乌克兰,总不能把一个国家打烂了,打完就拍屁股走人啊。
乌克兰总统泽林斯基前两天表示,乌克兰已经开始制定战后重建计划,欧美方面已经同意,俄罗斯中央银行被欧美国家冻结的3000亿美元不再还给俄罗斯,用于战后乌克兰的重建,等于赔偿。
俄乌双方都公开谈到了和谈的“重大进展”。从上面的6条看,达成协议的可能性还是很大。当然这些协议条件要最终达成,欧美国家肯定必须参与,因为涉及对俄制裁的解除、战争赔偿和乌克兰重建计划。
如果俄乌能尽快达成和谈协议,停止战火,这不仅对俄乌双方是个解脱,对中国来说也是个重大利好。因为在目前普京必败的局面下,中国政府不必去做那道性命攸关的选择题,从这种致命的两难中解脱出来,一切可以从长计议。
四、站在哪一边,仍是中国无法逃避的选择题
当然,从长远看,在更大的时间尺度上,中国仍然回避不了这道性命攸关的选择题。
中俄选择联手与欧美对抗,不只是地缘政治利益那么简单,深层的原因是制度性的。一种国家制度的选择代表着一种价值观。国家制度对立的背后,是核心价值观的对立。
俄罗斯和中国共同经历了他们在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下的极权时代。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历了叶利钦时代的民主变革,但很快又重回普京的威权统治,至今已经超过二十年。中国则从七十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经历了三十多年的经济自由、政治控制但逐步宽松的改革新时代,但近十年却开始全面倒退,重回极权统治。
俄罗斯和中国的这种倒退与世界文明主流格格不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国家与国家也会自动归类,就像欧美民主国家会形成七国集团、组建欧盟、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等,或者像当年二战时德、意、日组成的“邪恶轴心”。这是中俄自觉站队走到一起的制度原因或价值观基础。
即使乌克兰危机很快消除,中国如何进一步选择发展道路的问题依然十分严峻地摆在面前。
最近五年,中美之间已经严重对立,正在滑向全面脱钩。欧美国家联手扼制中国已成趋势。如果中国政府不能利用乌克兰危机提供的难得机会改弦更辙,与俄切割,最终仍只会与欧美主流社会对抗,这是一条死路,前景渺茫。那些“大国崛起”的民族主义狂想,其实仅从芯片制裁结果这一条,从华为一夜之间的跌落就不难看出是多么的虚幻,多么的不堪一击。
放着融入国际文明主流的康庄大道不走,非要与现代文明对抗。普京的俄罗斯已经在乌克兰危机中给中国做了一个足以令国人猛醒的示范,那中国领导人能从中吸取教训,重新选择最有利于中国人民的发展道路吗?
说实话,我有点悲观。关键还在三观。
不改变世界观,不知道世界有多大,不知道自己处于什么位置,坐井观天,不自量力,就会自取其辱,真叫不作不死。
不改变价值观,不知道当今世界文明的主流是什么,还做着泱泱大国世界中心的旧梦,还想以丛林法则争霸世界,必将碰得头破血流。
不改变人生观,不务民生之实,不踏踏实实做人,总想制造伟大创举成就世纪伟业做彪柄史册的世纪伟人,不惜逆世界潮流而动,最终必将身败名裂,就如昨天的希特勒,和今天的普京。
中国还有机会,就看如何选择。(完)
2022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