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公民能发现生活越来越困难,而不是觉得一切都越来越好,或者只是暂时的坏;第二,能对这样的困难做正确的归因,知道当下的不容易到底是什么造成的;第三,知道原因后,能给有所表达,有所建议,有所行动。
我不觉得当下的我们拥有这些条件,相反,能促成这些条件的土壤,很可能正在一天天恶化下去,鲁迅先生讲“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叫“合理的做人”,不知道作为人可以拥有什么,什么拒绝什么。
生活在互联网上的我们,很容易对这里的“基本盘”有误解,毕竟电视剧里几乎没有穷人,日常买一杯十多块钱的奶茶也稀松平常,哪位明星离婚了生娃了做小三了,整个朋友圈都会讨论,但这些或许只是这片土地的一个切面。
2020年,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说:“中国有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
这句话如果不是从总理口中说出,恐怕会被扣上“境外势力”的帽子,我们可以更直观的从网民数量上看,中国互联网用户约10亿,如果按人口数14亿算,也就是说,还有30%的国人,没有条件上网。
2020年底,中国居民存款总额为93.44万亿,人均6.67万,按照三口之家计算,一个家庭平均存款基本在20万元左右,而这还只是平均数,按2015年央行调查公布,只有0.37%的储户存款超过50万元,即便如今六年过去,这个数据恐怕也不会超过1%。
这些才是真正的“基本盘”……
现实往往比想象更现实,如果经济持续萎靡,一切都只会越来越艰难,我们需要让渡的权利,也只会越来越多,所谓解放与觉醒,如果可能的话,还是更希望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到来,而不是伴随崩溃和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