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近期推出的旅客赴华政策,完全是不合理的(甚至可说“畸形”的),近乎是不让旅客赴华的政策。
当前国内正在轰轰烈烈地搞“动态清零”,官员们为保“乌纱帽”,对广大民众可以使用“封城”等方法尽力折腾——即便是上海这样的大都市,看似比较先进、较为国际化,也搞起了“花式封城”,浦东封4日后浦西再封4日。至于在国外者,尤其在外的中国公民(包括留学生等),中国政府为实现“动态清零”,推出的政策近乎是不让其回国。国内的官僚们,对这些在外中国公民(以及其他华人)有时设法加以利用,有时又很冷漠(甚至怀有敌意)。当然,在国外的太子党、公主党、驸马党甚至“二奶党”等,肯定另当别论——比较突出的例子之一就是孟晚舟乘中国政府包机回国。至于海外“草民”们,还是别做“中国梦”了,现实提醒你该做的是回中国的“噩梦”。
这里不必提中国公民回国后需要21日集中隔离(比如从广州入境)加7日居家健康监测,不必提回国机票如何难买且昂贵,先看看健康码的申请如何“有趣加有料”吧。在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网站上可以看到《关于申请绿色健康码等事宜的最新通知》,里面提到无论是否接种疫苗,都要进行4次检测。对于未接种疫苗人员(以及未完成疫苗接种程序人员),登机前第7日进行1次核酸检测;登机前2日内进行1次血清抗体检测;登机前1日内进行第2次核酸检测;登机前12小时内进行1次抗原检测。而中国国内专家的说法是,抗原检测灵敏度不够,不能替代核酸检测。但在登机前两日内已经进行两次核酸检测的情况下,为何要求乘客多做一次“灵敏度不够”的抗原检测?
另外,12小时内的抗原检测,若机场可以做还好,可考虑多提前一小时左右(甚至更长时间)到达机场。若机场不能做,对有些乘客而言就遇到真正的难题了。如果买的是中午12点起飞的航班,需要午夜零点以后做抗原检测,而且最好要在上午9点前拿到结果,然后赶往机场,这该多么困难?难道“官猿”们认为那些乘客属于“千里投毒”、“恶意返乡”?或者官老爷们没从他们回国捞到好处于是他们就该多浪费些钱?或者大人们有意折腾乘客以“取乐”?
至于完成非灭活疫苗(辉瑞、莫德纳、强生等)接种的人员,也要与未接种疫苗人员一样,进行4次相同的检测。中国“官猿”们尽管在国内大力推广新冠疫苗,但对疫苗其实缺乏信任,包括国外“主流疫苗”。而完成灭活疫苗(如中国国药、科兴等)接种的人员也要进行4次检测,只不过登机前2日内需进行的是核酸检测而非血清抗体检测。然而,“官猿”们能否出面解释,行前两日内连续做两次核酸检测,究竟有多大意义?
至于既往感染人员,需要至少提前三周进行准备,并需进行7次检测,含5次核酸检测与1次抗原检测,再加1次肺部CT或X光检测。可见,对于这样的人,中国政府显然更不欢迎。官僚们不会认为既往感染人员更“安全”(即便他们患新冠肺炎后已痊愈),而是认为他们更危险——甚至更有“千里投毒”嫌疑,对他们的歧视虽未公开宣布但确实存在。
在此姑且不说赴华外国公民,在海外的中国公民本来就有权利回国。但中国官僚们不会考虑中国公民的合法权利——他们主要考虑自己统治的“喜好”以及工作的“方便”。这些在海外的中国公民若在疫情期回国,会被他们近乎视为“麻烦制造者”。这其实给背井离乡的人们上了一课,让他们认清该政府究竟是什么样的政府,官员究竟是什么样的官员,以后又当如何与这样的政府、官员打交道。
忽然想起几年前去总领馆拿护照之事。在窗口领到护照,打开才看了一眼,里面就传来雌声吼叫:“别挡着!后面还有人!”当时临近中午,身后只有两人排队(等领护照)。我“颤抖”着转身让开,后面那位男士吸取了我的“教训”,一抓住窗里扔出的护照,就满脸紧张地匆匆离开。疫情期我没去任何中国驻外大使馆或总领馆,但可想见他们拿到前来办事者提供的文件或证件时,内心该有多害怕会感染病毒,雄声或雌声吼叫又不时会响起。
身在海外的中国公民,在疫情期倘若回不去这样的国家也罢。真要在国外遇到困难,可以阅读孙中山等人的传记——学学百余年前孙先生如何在海外活动的。至于外国人,在与这样的国家做生意前,还是应该慎重。
林原,历史学博士,时评人,主要研究领域之一是当代中国问题。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