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慧燕 曾慧燕 2022-01-08 19:00

文字|曾慧燕 

2022   1.8

前     言

深夜伏案,搜索资料,无意中看到诗人老友顾晓阳写的《顾城最后的日子》,继而顺藤摸瓜,找到拙文巜顾城、谢烨最后的访问録》。

ImageImage

顾城、谢烨这对当年人人称羡的金童玉女,最后以顾城杀妻復自尽的悲剧收场。

我早年每天至少有二三千字见报,文章从不剪存,现在“失而复得”,意外惊喜,这也是顾城夫妇生前最后一次接受访问,兹旧文重登。

“家是最重要的,毁灭也是从这里开始”。这是顾城在杀妻自缢前,接受访问时对我说的话,没想到竟是悲剧注脚。

顾城与谢烨1993年9月取道洛杉矶返新西兰,在诗人顾晓阳家住了半个月。9月18日,我通过电话访问了顾城夫妇。稍后,他们给我寄来四张生活照片和《英儿》一书的目录及其中一章。

ImageImage

谢烨对顾城百般呵护,却惨死在顾城斧下。

以下是曾慧燕与顾城夫妇的访谈内容。

首先顾城接受访问:

曾慧燕问:你们为什么到洛杉矶?

顾城答:纯粹是路过。一年前我们买了法航的来回机票,本来应从旧金山返新西兰,没想到原来航线已取消,必须经洛杉矾登机。

问:你们什么时候离开?

答:21日(按:1993年9月),本来前几天已准备离开,订好了飞机票,但到了机场不让上,说要签证。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后来新闻报导说那架飞机刚起飞就掉落海里了,死了几个人。

问:可要恭喜你们逃过一劫了。

答:也很难说,有时想想不如死了好。

问:真奇怪,为何你有这样的念头?听说你在德国给汽车撞倒也没事。

答:对,我骑自行车,给一辆卡车拦腰撞了一下,只是腿部受了一点伤。

问:言归正传,我访问你,是因为最近看了你写的《英儿》一书的内容简介及节选。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很感兴趣,对你太太也很好奇,待会我也要和她谈谈。这本书描述的全部是真人真事吗?

答:基本上是真实的,是一本自传式纪实小说,是我在德国写的,花了四五个月时间。主要是想反映一些又能解释又无法解释的事情。全书原来写了23万字,现在压缩到l7万字。

问:你是否还在为英儿的事情伤心?有没有继续寻找她?知道她目前在哪里吗?

答:不找!有人说她在英国(其实是去了澳洲),但我不会再找她。

问:看来你已走出英儿的阴影了。如果现在你重写这本书,写法会不会不一样?

答:肯定不一样。开始写《英儿》时,我是发疯了,所以开头是表现性、散文性,有点像断章,后来变成回忆性、过程性,就像有个盒子,各种形式的东西都装在里面。这本书是我不得已而写的,当时我处于一种特别状态,失去英儿好像一个人被分成两半,很想发现一些东西,现在我已平静了。

Image

顾城被誉为朦胧诗天才,短暂的一生,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作。

问:英儿在你们的海岛住了多久?

答:一年半,由l991年3月到去年l0月,她是跟一个教气功的洋老头一起失踪的。

问:看了这本书,我觉得你太太非常伟大,希望你把握已有的幸福。

答:英儿的事情已经结束了,我们之间还有另外一些事情,下一步在继续。世事阴差阳错,明天发生什么事,谁也不知道。

问:是否除英儿外,还有其他第三者?

答:我们在德国时,发生了一些事情,是英儿的后续,但跟这个小说没有关系。

问:很冒昧问你一个问题,你为何有自绝的念头?是否曾付诸行动?你在《英儿》中,也是”决定自绝”的。

答:这是非常好的问题。实际上我从17岁开始,一直有这种念头,虽然这想法很残酷。我一直很迷惘,为何长成一个男孩?奇怪天把火焰撒在我身上。我内心永远矛盾,看见两个女孩一起和睦相处,心里很高兴。在岛上的生活,是我一生最美好的日子,感觉自己的生命已达到最和谐状态。

人承受的东西很有限,人可以”生如蚁,去如神”,能够生如蚁,虽然很困难,但已满足。许多事情在我身上阴差阳错地发生,我跟世界有强烈冲突。不瞒你说,我自杀很多次,在德国有两次,但都死不掉。我的第一本小说,就已把根砍掉了,大地也没有了,写到后来,知道该怎么做了。

问:你是一个很有才气的诗人,希望你珍惜生命,为世界创造更多作品。

答:每当我在最绝望时,自杀反而帮助了我。大概这就是置诸死地而后生吧。我希望还可以重新开始。家是最重要的,毁灭也从这里开始。对了,我要找艾端午给我占一卦,最近我连续三次看见死鹰、死麻雀,这事有点邪门。前两次是在自家门口看到的,最近一次是在晓阳门口看见一对死麻雀。

Image

左起:謝烨、顾城和李英(又名英儿、麦琪),在新西兰激流岛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没想到种下日后顾城夫妇双双命丧激流岛的祸根。

我与顾城的访谈告一段落后,由谢烨接过话筒,以下是摘要:

曾慧燕问:看了《英儿》的内容提要,一般世俗中人的反应都认为你简直不可思议,你如何看待”爱是自私的”这句话?

谢烨答:我在帮助英儿出国的时候,没有过多地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为顾城着想。从道理上、概念上来说,此事不通;但直接从人性角度来看,就通了。顾城为英儿那么伤心,英儿对他又那么好,我很同情他们之间的感情,成全他们未尝不可。有人说我很傻,甚至怀疑我是否根本不爱顾城。其实我是太爱他,才为他们作了很多牺牲。唉!谁也说不清楚爱是什么东西。

问:顾城在书中承认这样做伤害了你,你认为是伤害吗?

答:我是一个希望所有的朋友都高兴的人。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接受这种做法。从道理上大家都觉得奇怪,但从感情上一点也不奇怪。直接点说,英儿的事我有很多喜怒哀乐。

小时候我不能接受父母离婚的事实,但母亲告诉我说,一看到父亲就有点神经质。我曾生气地说,如果当初要生活在一起,就不应该分手。后来我特别谴责自己不应说这种话。很多人在生活中都发生不如意的事,要学会忍耐和改变。

问:你从一开始就接受英儿,不觉得委屈吗?

答:英儿刚来时,我有过很多想法。但我们在岛上的生活很愉快,我很喜欢她,所以没有太大冲突。我们个性不一样,但后来两人居然很像。

问:英儿后来为何出走?是否她觉得你太好?

答:出走原因很难说,她与我们不辞而别,其中牵涉到顾城对她的看法。我觉得她必然会离开,名不正则言不顺。

问:顾城在北京是女大学生迷恋的对象。当年你与他结婚,很多女孩子都羡慕或妒忌你的”福气”,但事实上,你为他吃了很多苦。跟这种人生活,是否觉得很累?

答:有时的确感到很累,有时非常痛苦,想法挺复杂、矛盾的,好与不好的感觉都非常强烈,但总的来说,整个生活还是挺有意思的。丢开生活不说,顾城无论艺术创造,还是思维方法,都是个天才。他的创造力强,跟他的破坏力恰成正比。我们在具体生活中有冲突,因为人通常是处于生活状态。但在精神生活方面,我们活得很愉快,这种好与不好的感觉都非常强烈。

问:你眼中的顾城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他性情率真,不懂世故,有时很孩子气。但他的确有灵气、才气。正如你刚才所说,很多女孩子都迷恋他。

问:刚才听顾城说,你们之间除英儿外,在德国又发生了另外一些事情,是否他又有女朋友了(后来才知问题出在谢烨身上)?这次你持什么态度?

答:我相信不管顾城与哪一个女人好,他都离不开我。他的生活能力太低,依赖我简直到了令人无法相信的地步。

问:你为了他把小木耳(两人的独子)送给毛利人,作为母亲,不会觉得不舍吗?

答:生这个小孩是意外。我们1983年结婚,顾城一直没有具备当父亲的条件和思想准备。儿子出世后,我们夫妻关系一度很紧张,最可笑的是顾城也像个孩子需人照顾,他认为儿子抢走我对他的爱,我们之间为这个孩子产生了不少磨擦,后来他企图自绝。在他与孩子之间,我必须作出选择,只好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他心情也慢慢好转。

Image

顾城简介

1956 年9月24 日生于北京,中国当代诗人,作家顾工之子,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鸭绿江》诗刊一九八一年评选“最年轻的青年诗作者”,《拉萨晚报》一九八五年评选“你最喜欢的中国十大青年诗人”,顾城均榜上有名。

天才与疯子,只是一线之隔!才华横溢的顾城,也逃不过其宿命。

顾城于文革前即开始诗歌创作,著作主要有《黑眼睛》(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首只有两行的小诗,1980年在《星星》第3期发表后,震动整个诗坛。

顾城著作有《英子》(1994年元月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与谢烨合著)《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城》《走了一万一千里路——顾城旧体诗、寓言诗手稿集》等,部分作品被译为英、德、法等多国文字。

另有文集《生命停止的地方,灵魂在前进》,组诗《城》《鬼进城》《从自我到自然》《没有目的的我》。

1993年10月8 日,顾城在纽西兰奥克兰激流岛杀妻后自缢。

(访问于1993/9/18;发表于1993年11月)

作者/  曾慧燕

曾慧燕:资深媒体人,香港作家协会首任理事,纽约华文作家协会资深会员、北美华文作家协会会员、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创会会员。自1980年起至2017年底,先后任职港台和北美七家大报共38年,发表二千多万字报导,为海峡两岸三地採访过最多名流政要的华人记者。其文章为海内外各大报刊广泛转载,并收録在《中国当代新闻文学选》等数十本出版书籍,其事迹为海内外一百多家媒体报导,并入选《香港沧桑──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香港著名女记者曾慧燕》(中国社会科学院编辑)等。

1983年获“香港最佳记者”、“最佳特写作者”、“最佳一般性新闻写作”三个大奖,打破历届得奖纪录;1984年当选“香港十大杰出青年”;1985年当选“世界十大杰出青年”。2006年入选“全球百位华人公共知识分子”。2017年获美国中国戏剧工作坊“跨文化传媒贡献奖”。2018年获美国圣约翰大学亚洲研究所华美族研究会“卓越贡献奖”。2021年获华美族移民文学佳作奬,以及海外华文著述獎新闻写作评论佳作奖。

重要著作包括:《外流人材列传》;《在北京的日日夜夜—中英谈判我见我闻》;《一蓑烟雨》;《飞花六出》(合著)等;曾撰写《大城小景》、《外流人材》、《杰青天地》、《路漫漫》、《人在纽约》、《慧言燕语》、《人间烟火》等十余个专栏。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