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右一)与挚友曲波(左一)
孟建平 私人史 2022-06-11 23:06 Posted on 江西
┃守护民间记忆
我的十年
尾声
© 孟建平/文
文革前少先队照
一九七七年 二十三岁
一.小楼之夜
日记“1月/诗两首
天安门前的花
腊梅丛里傲狂砂,英雄碑下露英华。
簇簇白绢滴滴泪,颗颗红心朵朵花。
万木争来春色妍,一枝最俏独未发。
严霜毕竟封不住,且看来年一月八。
献给总理逝世周年
高天惊欲坠,寒空雪纷纷。
一星还碧霄,八亿哭英魂。
铁链系白花,石阶满泪痕。
凄风啸灵车,压碎万颗心。
……
含泪报新月,翘首盼老臣。
仰眺金辉处,正指桃花人。”
去年十月参加天安门庆祝大会,听到大会讲话还有“继续批邓”,往后再不见公开提。但看到某领导人去年底讲话,还是说“邓小平那两下子,试过了,就是不行嘛!”我对此非常不满。
诗中“一月八”,是总理去世周年。报载英雄纪念碑前,那天摆满白色绢花。我也写诗悼总理、盼起用遭罢黜的“老邓”——时人对下台的邓小平亲切称呼。“一枝最俏独未发”、“翘首盼老臣”、“正指桃花人”,都是希望老邓复出。邓曾自称“桃花源中人”。
日记“2月8日于叶集~信阳汽车路上/
五言古风·过大别山
车行大别山,纵横鄂豫皖。
起伏八百里,巍峨据险关。
当年苏维埃,暴动分地权。
日沐春茶绿,月下梭镖寒。
……
风雨十七载,只盼红军还。
刘邓统大军,挥师下江南。
……
车行大别山,山谷呼声传。
再盼红军归,政委重凯旋。
云海苍茫处,民志高过天。”
新兵连有名叶集战士发病平稳后,我送他病退回家。辞别了他家人,临走那晚,还是在武装部二楼,围着被子,点上颗烟,收听中央台晚八点新闻。
头条又是“两报一刊”社论,要求学好中央文件,深入揭批“四人帮”。这些没啥新内容。但社论后面一段有句话,我听了心里一咯噔。大概意思,“凡是毛主席决策,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指示,都始终遵循”。我马上想,要这么说,那不还要“批邓”,好多极左东西也不能变。
我至今记得,那个皖西乡间小楼之夜,因了社论这两句话,心头蒙上一层阴影。而两年后,我才知道这两句话被称为“两个凡是”。由批判“两个凡是”引发了一九七八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天,我从叶集上长途客车,途经大别山,去河南信阳转火车。客车行驶在大别山中,山路起伏。攀高处可见云雾飘渺,下坡时俯瞰沟壑纵横。有蜿蜒土路,有清流溪水。树多松柏,山露岩石。山势巍峨雄阔。昨晚社论两句话,仍令我心绪难平。眼前的山,让我联想起解放战争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车途安静,似乎耳畔传来山谷中呼声:“政委重凯旋”——刘邓大军邓小平政委。峰巅云海,如见民心之志。即途中成诗。
一年后,从霍邱所属的安徽开始,农村兴起了土地承包。霍邱也一定很快走上了脱贫致富路。我记忆中的霍邱、叶集,应该早已沧桑巨变。
着地勤夏工作服照
二.赋词争鸣
日记“5月4日/
五四运动与四·五
神州夜雾浓,大地无声。
赵家楼上烈火熊。
金鸡引颈啼天晓,五四丰功。
银花鲜血红,展露英雄。
激昂慷慨骂奸佞。
一片丹心卫先灵,史册永铭。”
虽然四人帮已粉碎,但因为“两个凡是”,对四五事件,仍维持“反革命”定性。我借纪念五四,为此赋词鸣不平——“银花鲜血红”,四人帮镇压向总理献花圈群众;“史册永铭”,我认定,天安门“四五”事件,将永远铭刻于青史。
日记“7月30日/七月二十二日晚,红色电波传出特大喜讯,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作出三项重大决议。我拿出珍藏了近一年的鞭炮,庆祝这一伟大胜利。
欢呼邓小平同志恢复职务
风雪大军缚敌酋,半壁江山一掌收。
军师神机出天府,治世才华溢神州。
一腔热血付天下,半点名利无所求。
请出茅庐第三次,雄心犹健志未酬。”
十届三中全会的三个决议,是华国锋任中央主席、“老邓”复出、开除四人帮党籍。粉碎四人帮近一年,老邓终于重回中央,也了我一桩心愿,在营房院外放炮庆祝。诗中“风雪大军”指解放战争时的刘邓大军。“军师”是毛主席对邓的称呼,邓家乡四川号称“天府之国”。“三次”是邓政治生涯三落三起,“犹健”,相信老邓会使国家“拨乱反正”,走上坦途。但我想不到,后来他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让中国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入伍第二年
一九七八年 二十四岁
喜闻昭雪
日记“11月16日/今早闻得北京市委正式宣布为四五事件平反,大快我心,七古以记:……”
那几个月,我被派往沈空,和兄弟部队一个机械师一起,完成飞机超声波探伤任务。先在湖北孝感空降军,参加空军工程部办的超声波探伤学习班,同时还学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学两门课。“超声波”这词儿头回听,它遇到裂纹,仪器会显示出不同的波形。过去查起落架裂纹,只能拆下来去做磁力探伤。而用超声波探伤,不用拆动起落架,方便太多啦。教员是北京来的,位于大红门的空一所科技人员,四十来岁,人瘦、和蔼,讲课耐心、易懂。可我只上过小学五年,学着费劲。简单英文字母代号不认得,连分子分母谁是除数、被除数都分不清。只有比别人格外用功,最后测验成绩还不错。
回到沈阳,开始奔波于沈空各机场。那段日子,东北空军机场几乎跑遍,其中辽南地区机场最多。我俩带个超声波仪器箱,顶着空旷机场的冷风,耳畔回响不远处发动机轰鸣,蹲在飞机机身下,仔细探查。查出一些带裂纹起落架,排除了飞机隐患。
忘了我正在哪个机场,从广播中听到这一重要新闻。距四人帮被抓已过两年,而反四人帮的四五事件,仍被定性“反革命事件”。这天一早突然听到中央台广播:北京市委宣布,四五事件是革命行动。我兴奋地以诗抒发此时感想。
日记接上“七古以记:
此恨有幸未终天,高歌悲壮九霄旋。
泪滴银树丹墀下,血溅钢鞭玉桥南。
黑牢深处冰镯碎,朱宫墙外雪锋寒。
十年魂魄归故土,唤取龙头斩雄奸。”
“未终天”,四五事件平反,让我没有抱恨终天。“玉桥南”,广场位于金水桥南。“十年魂魄”,文革十年被迫害而亡的得以告慰。“龙头”,包公“龙头铡”,祸国殃民的“奸雄”四人帮们应受惩处。
一个月后,刚刚进入数九隆冬。小岭子机场“张公馆”大院,我们车间驻地,铺着木地板的老宅住房,暖气把室内烘得温暖如春。晚饭后,和大半年前收听“四五事件”广播那次一样,按上级通知要求,我们各分队在宿舍集体收听中央台重要广播。
晚八点整,广播里传出中央台播音员字正腔圆的宏亮声音——“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接着,广播《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我听到公报说,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没再提“阶级斗争为纲”;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实际否定了“两个凡是”;肯定邓小平七五年的整顿。明确:四五事件,是人民悼念周恩来、声讨四人帮的伟大革命运动,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公报的这些内容,全都特别符合我的心愿。
从这儿开始,我们国家真的告别了文化大革命“十年”,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我的十年”故事也讲完了。
日记选页
结束语
往事过了半个世纪,里面提到的一些亲友已经不在了。我常常怀念他们,尤其是父母、二哥、刚刚离去的三哥和远行的亲人。
当写到每个战友,即使想不起名,音容笑貌却随即浮现。我离开部队四十年,雪疆戈壁、岭南雨林,奔波迁徙。与战友大多失去联系。带我成长的肖指导员、三个张分队长、柳技师,长辈般的李金章师傅,挚友曲波,战友春雷、小潘、李贵芳……还有好多好多——我想念他们。记忆中的稚气小伙儿,早已是白发老人。有的费力打听到地址,却已辞世。祈祷逝者安息。更盼望每个尚在的战友,都健康长寿!
“我的十年”——其实我心中有两个“十年”。一个是动乱社会的十年,一个军营中十年。社会十年,留给我印象是天空灰暗,浮现场景多黑白无色。甚至前几年,听到样板戏唱腔,都条件反射地心情压抑。而军营中十年,不搞文革的“四大”、相对隔绝。还真应了机场的另一称呼:“桃园”机场,与外面世界比,我敢说那里是受文革影响最小的“桃花源”。留下印记的,是彩色的十年,我青春年华的十年。
我有不幸——刚读小学五年,学业被迫中断;孩童时期,伴随文革荒唐岁月。我又是幸运的——在相对安定的小岭子机场,度过动乱年代;并从少年起,得到军队优良传统熏陶,让我至今受益良多。
年代久远,个别记忆也许有误。文中所涉相识之人,行文若有无意冒犯,希请原谅。
我(右一)与挚友曲波(左一)
四年前的五月十六日,文革五十一周年,“十载少年”的我,早已满头霜发,赋诗咏怀:
七律·咏史
烟尘满目忆神州,十载少年霜覆头。
忍顾忠良成汉鬼,悲闻壮烈作楚囚。
玉碑花祭阶凝血,金水檄飞剑指喉。
往事沉埋皎月在,丙辰秋夜照吴钩。
我年近花甲时,也曾忆起青葱岁月中美好一页——
念奴娇·忆少年
龙年回首,指屈算、五十八秋虚度。
热血一腔年正少,曾步井冈险处。
泉涌崩珠,竹拔挺翠,怎忘峡江雾?
赣流红壤,英雄萦梦无数。
只为执戟酬国,戎装稚气、独自关东路。
万里高天长烟起,心系战鹰飞舞。
机库斜阳,军歌陪伴了(liǎo)、风霜寒暑。
凌河苍塔,勾出倾泪如注!
愿青春的美好永留心中,愿文革“十年”永不再来。
初稿于2021年12月22日
完稿于2022年3月1日
本文由孟建平先生赐稿。感谢作者授权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