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西木1984 西木大叔

最早知道高华,还在大学期间。
那会承惠于几个爱书的师友,得到一本《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电子书。迫不及待就将它看完,还不过瘾,便又将其打印成册,好好研读。
之前对他知之甚少,但看完此书后,我便从此拜服于他。 我最敬佩高华的,是他的贯通能力,擅长将支离破碎的个别史实,编织成一个个令人信服的历史图景,从复杂诡异的权力表象,洞察背后的深层逻辑。
我惊叹于他不曾有过从政的经历,也非贵族后裔,何来如此老辣的内幕观察。我觉得,除了掌握大量史料之外,他的天才想像力和对人性幽暗的敏锐,亦是不可缺少的助力。
高华成长于1980年代,他的骨子里也渗透着那个时代中国知识人独有的精神气质,即对中国历史与现实大问题、大命运的刻骨铭心之关怀,这种关怀与生俱来,深深镶嵌到血脉之中,是那代知识精英中安身立命之所在。 他要从诡秘的政治风云之中捕捉孩提时代一直笼罩在心头的疑问:20世纪中国的历史悲剧,究竟渊源于何处?
从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末,差不多十年寒暑,高华都沉浸于此,无法自拔。他从各种公开发表的档案文献、日记、回忆录当中反复爬梳,回味思考,逐渐整理出一条清晰的历史脉络,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权力网络。
不要以为高华是一个无畏无惧的战士,其实他像大部分中国书生一样,有自己的畏惧,也有一己之顾虑。 但在种种纠结之后,他选择的依然是直行,是对良知和历史的担当。这担当因为有畏惧和顾虑相伴显得格外的沉重。
敬佩他的,并非英雄式的义无反顾,而是凡人意义上的自我超越。明知要付出不菲的代价,依然在挣扎中担起重负。 世人皆道无知者无畏,而知者有畏,依然选择了咬紧牙关前行,反而显出中国知识人的书生本色。
书生非英雄,乃是有可爱的迂腐,明知有苦头要吃,仍然不像聪明人那样识时务者为俊杰,而是傻傻地执著于内心的真与学术良知。 生命如樱花一般短暂,人们总是在追求某种永恒。
对中国知识人来说,有一段留得下来的文字,有一种让后人向往的精神,有一缕超越时代空间的情怀,那便是不枉此行的人生了。
高华,逝于2011年12月26日。
这一天,却也是他倾注心血研究的那人的诞辰。
一生一死,是巧合?还是命数?
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人间有高华,我辈有希望。
————————————
附维基百科:
高华(1954年5月12日-2011年12月26日),江蘇南京人,历史学家,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因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而知名。 他的代表作《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揭示了中共式思想改造的缘起与模式,尤为学界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