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 DC.

19 4 月, 2024 1:05 下午

唐德刚称李鸿章是「四化」祖师爷(办夷务),以海关收入的百分之四十,约四百万两银子,建成一支「世界第八大海军」,但因为没有「第五个现代化」(改制)而功败垂成;梁启超又说他是「以一人而敌一国」——合肥的克星,就是那个挪用海军经费造颐和园(至少一千万两)、也绝对不肯改制的西太后;日耳曼铁血宰相俾斯麦曾揶揄李鸿章只会打内战,中堂叹道:「与妇人孺子共事,亦不得已也。」最终,他还得背「丧权辱国」的黑锅。

1895年甲午战败后,李鸿章向伊藤博文签下《马关条约》,赔款白银两亿六千万两、割让台湾,直隶布政使陈宝箴见光绪「泣曰:『殆不国矣!』」其子陈三立自武昌致电张之洞:「请奏诛合肥以谢天下」,虽然他们父子的问罪,不是责李「议和」,而是责他不肯力争避战,将国家「戏付一掷」。晚清自林则徐禁烟以来,与列强轻启战事而招祸,至甲午重创,始觉亡国灭种,遂成近代激变起点,一发不可收拾。

但是,战败只是政治或制度之败,将其转化为思潮或文化,则需要一只如椽大笔,那就要算到梁启超头上。只须稍爬疏一下,「亡国灭种」的危机意识在中国刻骨铭心、百年不泯,其催发戊戌变法求「全变」「速变」、导引「五四」启蒙救亡于先,遵奉马列、躬迎专政、聊发共产及「文化革命」狂想于后,激进思潮如水银泻地,覆不可收,寻此滥觞,追溯上去,惊骇一世,鼓动群伦者,非粱任公莫属,而后来在历史舞台上风流过的人物,有谁不曾被他那令人「摄魂忘疲」、「血沸神销」的文字触过「电」,包括毛泽东在内。难道这个逻辑是,新大陆的「细菌战」之未预期效应,竟在大洋另一端的东亚桑植,诱发了近现代激化思潮,进而导致苏俄暴力革命元素乘虚而入,将神州浸入血泊?

然而,总结这段中国近现代史,又需要一位思想史家,他则要到中国发生巨变才会出现。巧的是,普林斯顿史学家余英时教授,在香港发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激进与保守》这篇重要文字,恰在中国发生八九学运的一九八九年。

此作梳理的「激进主义」,中国思想史上可谓无人论及,我读过无数遍,也将其浓缩如下:

一、一种对于现状的态度

1,对于一种现存的秩序(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来说,认为基本合理,主张维持的态度称为保守;认为不合理而要改变它的态度称为激进。其间还有各种程度不同的立场,从较温和到最极端(两极化);非两极化时应有一个共通领域存在,如美国的自由传统(liberal),又如中国古代的儒家伦理政治秩序等。

2,中国从十九世纪末以来,没有一个秩序稳定过,因而没有一个基础可以用来衡量保守或者激进,也不可能在两者之间产生一个共通领域。从清末到民国初年,没有一个政治现实是值得维持的,没有一点可以定下来,其结果是保守主义没有办法根据一个现存的秩序来说话,而激进的力量则长足发展,推翻一个东西未能达到目的,就再往下一步走,形成了一个激进化的过程(process of radicalization)。

3,从清末开始怀疑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但却一直无法确立西方式的政治制度,又永远回不到传统制度上去,这个「变」就没有底了,也不知道变到哪里为止,不知道要达到什么地方才可以不变。

4,四阶段

康梁变法:从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张之洞的「旧学为体,新学为用」,都未触动中国的政治伦理秩序,到康有为始提出「速变」,从此中国再没有一个系统、一个共识可以被大家接受。变政治伦理秩序就涉及文化,康有为还想改儒家为孔教,还承认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谭嗣同则把康的思想推到最大限度,要改变整个伦理道德秩序,这显示政治激进主义者已经关注到文化层面。戊戌的失败导致革命,即表示政治理念又一步激进化;但袁世凯的复辟借助孔教,激进化不可避免向文化层面引深了。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社会政治退化,新的秩序建立不起来,旧的权威已经崩溃,只剩混乱,这样保守主义无法根据一个现状来说话。

五四运动:要用西方现代文化来代替中国文化,但涉及到价值系统和政治制度这两个方面,又有激进和保守之争。前者体现在「科玄论战」(1923年)中,激进派认为科学可以解决人生观问题,由此为「唯物主义」开了门,所谓「玄学」即宗教无用;后者体现在「民主与独裁」的论战中(1930年),民族危机使保守派主张接受一个独裁方式的政治中心,激进派则赞成西方式的民主自由。 「五四」以后,中国不复有真正的保守主义,只有要求不同程度变革的人,要求变革较少的人就成为保守派,第一流脑筋的中国学人和思想家,如章炳麟、刘师培、熊十力、粱漱溟等也只是说到不要变得太过为止,原先激进的人很快就被后来者视为保守派。

抗战后期:对于国民党政治现实的失望和内战的原因,知识分子普遍感染盼望一个全新的理想社会的左倾思潮,主张「无产阶级专政」的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五四」所引进的西方民主自由理念又变成保守的观念,此时思想界已无有价值的发展。

社会主义时期:「新中国」终于提供了一个政治现状,知识分子的负面评价引起了「反右」运动。毛泽东则一路激进,从抛弃「新民主主义」到否定「社会主义」,一直走到激进主义的终点:「文革」,中国传统、西方现代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文化这三个主流均被否定。

以上四个阶段,为第一个循环:从「五四」的个体主义迅速向社会主义的整体主义转化,社会主义与民族主义合流,形成一个以群体为核心的新宗教。

「文革」后,第二个循怀即开始,又回到「五四」的起点:个人主义和反传统,全面谴责中国传统文化和拥抱西方现代文化,这是激进思潮的再抬头,其象征即《河殇》。

—作者脸书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
  • WP Twitter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