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抱权力不放就意味着很多人会死,随之而来的还有巨大破坏。不,我不能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辞去苏联总统一职,就是我的胜利!
一一戈尔巴乔夫
在俄乌冲突陷入僵局之时,苏联第一任同时也是最后一任总统戈尔巴乔夫8月30日在莫斯科去世,终年91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布推文深表哀悼,他在推文中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是一位独一无二的政治家,他曾改变了历史进程。”
俄新社8月31日援引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对戈尔巴乔夫的去世深感哀痛,并在31日早上给他的亲友发去唁电。
01
戈尔巴乔夫亲历了历史,他是苏联“红色政权”的终结者,促成了苏联各加盟国和平协议的达成,使俄罗斯走向“民主”,把自由还给人民,但对他的评价却褒贬不一。
“自由世界的领袖”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但对“亲共”和受“苏维埃文化”影响的人来说,却认为他是“叛徒”,亲手葬送了列宁建立起来的“红色帝国”。
苏联解体之快,让很多人错愕,即或是历史学家,也认为这是一个谜。但对于戈尔巴乔夫来说,他早就明白计划经济已经让帝国陷入绝境,为了把人民从饥饿中拯救出来,实行经济改革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而要使经济改革深入、保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改革政治制度,由专制的中央集权走向民主,改变多年慵政和庞大的官僚机构、把自由还给人民,但对于无数具有路径依赖和既得利益者来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改变就是“颠覆”。
这将考验戈尔巴乔夫的勇气,他在个人回忆录多次写到,这不仅需要有强大的意志、对世界局势深度洞悉、还有对“自由”、人民的热爱,因为要终结一个政权意味着要承担历史的后果。而英雄与凡人的不同就在于他凭一己之力改变了世界,愿意承担责任,而不是任由世界向着悬崖跌落,个人却袖手旁观。
1991年,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被迫放弃了权力,辞去了总统职务,把总统权力让给了叶利钦。对戈尔巴乔夫来说避免了内战,但不知他后来是否会后悔,叶利钦没有继续深化经济、政治改革,让俄罗斯进入威权统治。
世界各国领导人和学者对他的评价很高,觉得他站在了历史的高度,使中西不再对抗,而是促成了国与国之间的协作,也深度赞同自由、民主和合作的精神。
戈尔巴乔夫对自由的忠诚以及他数十年来做出艰难但必要决定的勇气,世界已经变得更安全,这至今仍然是灵感的源泉。(拜登评)
戈尔巴乔夫主要的历史作用在于,他给了人民自由。他不怕承担责任,在这方面他不同于当代许多要求现代化者。(谢尔盖·米特罗欣评)
戈尔巴乔夫尽一切可能使20世纪的极权主义帝国实际上是在没有牺牲的情况下崩溃的,他已经确保自己在俄罗斯和全世界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卡西亚诺夫评)
戈尔巴乔夫1931年出生在苏联斯塔夫罗波尔边疆的集体农庄,他的祖辈在这里务农,而他后来能成为苏维埃总书记,这也是一个奇迹。
或许是这些经历,让戈尔巴乔夫从小就接受了“集体思想”,他上学加入了“共产党”,但祖母的信仰与自由也不知不觉影响了他,有人说戈尔巴乔夫是理想主义者,正因为这样纯正的信念让他当了总书记后,看到了政权对“共产主义思想”的偏离,他要把人民解救出来,这也是“基督”的精神召唤。
1985年他只有54岁,苏联历史上迎来了一位最年轻的权力人物。
但致使戈尔巴乔夫成为莎士比亚悲剧人物的恰恰是他启用的叶利钦,戈尔巴乔夫多年后回忆这段往事,也承认因为自己对叶利钦的宽容和过于民主导致后来的局面。
叶利钦并没有继承戈尔巴乔夫的政治遗产,普京是接替叶利钦走到了政治舞台。
几个月前普京发动对乌克兰战争后,戈尔巴乔夫多次批评普京的冒失,并认为这是在耗尽他最后的“政治遗产”。
撰文 |吴小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