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天下事无奇不有,9月9日英国女皇逝世,居然撞上毛泽东逝世46周年,中文网络上说,中国人更关心女王驾崩,对自己那位皇帝的忌日兴趣不大。其实,毛泽东正在中国「醒过来」,一则因为吃瓜大众叫邓小平给「卖」了,贪腐淹没了中国,大伙儿怀念清贫的日子;二则招魂毛泽东的,是一个小学程度的红二代,他也想清算「邓改革」,招回社会主义,然而,中国还能用「毛神话」去替代「邓神话」吗?我这里就讲讲那个旧神话,以及跟它相关的一些概念,如毛派、光棍、奇理思玛。 】

一九八九年元月,我跟夏骏再次合作,给中央电视台制作《河殇》续集《五四》,在春雪江南之际,依次拜谒安庆陈独秀墓、绩溪胡适故居、绍兴蔡元培故居,然后驱车西行去湖南。我们要拍摄「五四」巨灵、革命枭雄的遗址。南昌五十天写毛泽东,可谓阅尽当代史上最黑暗的一段岁月,也似乎见识了最高端那个残酷政治的「庐山真面目」,而这一切,都来自「五四」。

王鲁湘从北京赶到长沙来会我们,再一同去湘潭。途中,我们特意绕道去宁乡刘少奇的故乡花明楼,那里刚刚落成一座他的纪念馆。那纪念馆规模之大、装潢之华丽,令我们吃惊,自然那是当地政府刻意要做的对他冤屈的一种补偿,但我想若非文革,以刘少奇的谨慎,他绝不允许家乡这么干的。相比之下,纪念馆近旁,他的故居如劫后余灰,保持了旧时的简朴净洁。据说,为刘少奇平反那天晚上,花明楼乡亲们在这故居前,举行了二十年来第一次聚会,如醉如狂。

1989年春,我为《文汇》月刊写的第二篇电视札记〈世纪末回眸〉,叙述了这次韶山之行(该作刊登在1989年5月号,我还是封面人物,但过一个月就是大屠杀,那张封面照片几近我的通缉令照片了):

『宁乡紧挨韶山,仅一山之隔。赶到韶山已近傍晚,夏骏执意要拍落日,鲁湘指点赶快攀上东山。待大伙儿气喘嘘嘘登到山顶亭子时,太阳已经沉落到韶峰背后。惋惜之余,大伙儿忽然发现,高峻的韶峰在西边,韶山冲是根本不可能拍到日出的;过去电影、照片里常见的「韶山日出」,其实都是日落! ……

忽见一块岩石上镌刻着一首诗:

从来仙境称韶峰,笔削三山折天空;
天下灵山三百六,此是湘南第一龙。

鲁湘用张纸片抄下这几句时说:「韶山果然不同寻常,看来,早就有人相信它藏龙卧虎。」他从小在湖南长大,曾两次来此「朝山」,对如今韶山的冷清,颇为感慨。我也谈到,韶山给人的感觉,同花明楼有一股说不出的差异。鲁湘笑了:

「你看对面的韶峰,兀然耸起,有多俊秀。上屋场毛泽东的故居,正背靠这座山峰,面朝山冲出口,这在堪舆学上是典型的『蛟龙出水』。你再看故居前面那两个池塘,恰好是龙的两颗眼珠。毛泽东好看风水。他出生的地方确也有古人所谓的帝王之气,同花明楼的一马平川完全不同。」

这番话赢得大家哈哈大笑。 』

那年去韶山,真不虚此行:我们竟打听出一个神秘的去处。

『上屋场故居西边的山峦中,有一滴水洞,即毛泽东1966年夏天从武昌给江青那封著名的信中所说的那个「西方的一个山洞」。那是毛泽东在韶山的一座行宫。从韶山这边去要绕好几个道,然后走上一条极不引人注意的土路,七拐八拐,在一条山冲的尽头掩藏着这座极为豪华的别墅。过去这个地方是连韶山的乡亲们都浑然不知的。

滴水洞又名龙虎山。紧靠岩壁的一溜建筑物同庐山庐林一号别墅风格相似,都有宽大的回廊,明亮的大窗户。主人的房间有六大间,分别按会客室、办公室、卧室布置成完全相同的两套,不知是何缘故。办公室里照例配备着毛泽东喜欢的宽大躺椅。 ……——〈世纪末回眸〉』

这个「山洞」,或可说是掀起「文革」妖风的那个巢穴,高华考证毛泽东文革前夕「失踪九个月」,即一度在此洞中筹画文革。此洞的来由,据说是1959年6月毛泽东第一次回到韶山,由公安部部长罗瑞卿、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陪同,毛吩咐周小舟为他在家乡「修几间茅屋」。但周小舟未及施工,便在庐山会议上遭殃。第二年,接任的张平化于大饥荒岁月中抽调专人专款,集中施工,称为「二O三工程」,把滴水洞围成禁区。后来毛又授意增添防原子弹设施,按防八级地震建造。其后又调来部队,在别墅后面修建了长100米的防空洞。洞的一侧有防震室、指挥室等军事设施。滴水洞的造价是天文数字,而毛一共只住过十一天。 1989年我们参观这个滴水洞时,还有一个小发现,我也写在〈世纪末回眸〉里:

『在那滴水洞我还看到这样一首带有奇里斯玛时代痕迹的留言诗:

韶乐已停尚有村,
群林始染吊英魂;
巍然勋业兼文采,
功过千秋有定论。

1989年中国尚在「毛神话」余晖中,我什至不便直接写出此诗出自谁人。如今经过二十多年,回头去查采访笔记,原来落款是胡绳 ,日期为1983年11月14日。这是有针对性的,因为邓小平1981年搞了一个《若干历史问题决议》,定性文革为「内乱」、毛泽东犯有「个人专断」、「个人崇拜」的错误。

我的笔记里还录了另外几则「留言」,如薄一波、熊复等,皆口号型的,略去;倒是邓力群留的八个字,简洁而情感难抑:

音容宛在,伟业永存

这才是一群原汤原味的「毛派」。

『我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里看到本世纪初,杨昌济在日记中对青年毛泽东的一则描绘:

「毛生泽东言:其所居之地为湘潭与湘乡连界之地,仅隔一山,而两地之语言各异。其地在高山之中,聚族而居,人多务农,易于致富,富则往湘乡买田。风俗纯朴,烟赌甚希,渠之父亦先务农,现业转贩……外家为湘乡人,农家也,而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余因以农家多出异才,引曾涤生、梁任公之例以勉之。」

那时,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从杨昌济学德国哲学家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极巧,此书恰是蔡元培从德国翻译过来的),曾在书上做了一万两千多字的批语,可见,此书对他影响之大。 ——〈世纪末回眸〉』

在毛泽东那一万两千多字的批语中,有莫名而癫狂的一句,近来常被人引用:

『我是极高之人,又是极卑之人。 』

这原不过是毛泽东怀才不遇的一句牢骚,意即吾乃上乘之才,不幸生得卑下,跟相隔不远的清末广西僻壤那位洪秀全,如出一辙;但我在这里,引它来做一新解:新中国最高权力者,却是一个最卑劣者。此意即为「光棍式人物」(余英时语)窃得神器,则天下涂炭。 「高」「卑」二字皆涵盖也。

—作者脸书

photo 2022 09 12 19 09 52

 

金水 –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香港《今夜報》報道標題為: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一代魔王拉柴!」… | Facebook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