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 DC.

18 4 月, 2024 6:12 下午

关键词(标签):
顾万明,“超级政治地震”,宋平,“老同志”,“挽救了党、国家、人民”,“30多年(不是40多年)改革”,改革开放历史分期,习近平,新“文革”路线,继续改革路线
目录
序言
第一节  频提“挽救”,用意何在?
第二节  阻“挽救”者,究竟是谁?
第三节  改革开放,重新分期?
第四节  短兵相接,生死攸关?
第五节  就文章论作者
序言
2022年9月24日,中国大陆的一个微信公众号“大记者有话说”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其标题为《老同志是党的中流砥柱、定海神针》(文章所列合集为“改革开放”)。作者为顾万明,一位曾经在新华社工作了约29年半、现已退休的资深记者。
顾万明的《老同志是党的中流砥柱、定海神针》文章一出,立即引发了海内外的强烈反响、如潮热议,各种观点、推测纷至沓来。有鉴于此,笔者于十天半月之后,把《老同志是党的中流砥柱、定海神针》一文重新找来细读再三,为的是研究其立意、分析其主旨、梳理其文脉、鉴辨其文风,然后再揣测文章作者的用意所在,以供公众分析中共二十大作舆情参考。
尤其是《老同志是党的中流砥柱、定海神针》文中提出的关于改革开放历史分期的问题,居然被几乎所有媒体和自媒体所忽略,所以笔者特辟《改革开放,重新分期?》一节予以解读。
第一节  频提“挽救”,用意何在?
从标题可知,《老同志是党的中流砥柱、定海神针》(以下简称《老同志》)一文是赞誉“老同志”的。那么,为什么要把“老同志”赞誉为“中流砥柱、定海神针”呢?据文章介绍,是因为他们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在全文中,“挽救了党”的提法共出现了6次,其中4次表述为“挽救了党、国家、人民”(详见下文)。
如果说“老同志”是《老同志》一文的第一关键词,那么“挽救了党、国家、人民”的表述则堪称该文的主旋律。这一主旋律在文中反复呈现达四次之多——
主旋律第一次呈现[评价目前在世的“老同志”宋平]:“老同志常常在党的历史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拨乱反正,如中流砥柱、定海神针,挽救了党、国家、人民。”
主旋律第二次呈现[评价目前在世的其他“老同志”]:“在党、国家、人民命运的关键时刻,还有江泽民、胡锦涛、朱鎔基、温家宝、李瑞环等老同志都起了中流砥柱、定海神针的作用,挽救了党、国家、人民。”
主旋律第三次呈现[评价已经去世的“老同志”朱德]:“在党的历史上的关键时刻,有不少老同志党性坚强,立场坚定,挺身而出,挽救了党、国家、人民。”
主旋律第四次呈现[评价已经去世的“老同志”叶剑英、李先念等]:“在我党与‘四人帮’的斗争中,一批党的老同志起了决定性作用,挽救了党、国家、人民。”
对文章的谋篇布局略作结构性分析,就可以发现文章大致有五个段落或五个部分,与以上“主旋律”大致呼应:第一段或第一部分介绍宋平,第二段或第二部分介绍江泽民、胡锦涛、朱鎔基、温家宝、李瑞环等,第三段或第三部分介绍朱德,第四段或第四部分介绍叶剑英、李先念等,第五段或第五部分则介绍了邓小平——另一位已经去世的“老同志”。
在《老同志》一文的第一段或第一部分中,作者先从中共元老宋平谈起,对这位105岁的“老同志”份量厚重的政治生涯,仅仅作了蜻蜓点水般的简略介绍,但却突出强调宋平是一位“人才伯乐”,并且称赞“他推荐过无数个有才能的干部,却从来不看他们的出身、地位”。作者接着谈到,宋平的最大贡献,应该是他“向中央和邓小平等老领导”举荐了胡锦涛、温家宝两人。这两位被宋平推荐者后来都堪当大用,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至于为什么说宋平“挽救了党、国家、人民”,作者则避而不谈。
文章的第二段或第二部分,介绍胡锦涛、温家宝两人事迹之余,作者笔锋一转,开始集中称赞起因年事高而已离开中共政治局领导岗位的“老同志”这个群体。除了宋平,文章还称赞了其他在世的“老同志”——江泽民、胡锦涛、朱鎔基、温家宝、李瑞环等人。作者称他们在当前“党、国家、人民命运的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挽救了党、国家、人民”。至于这些“老同志”在什么事情上“挽救了党、国家、人民”、以及如何力挽狂澜、如何起到“中流砥柱、定海神针的作用”,作者似乎讳莫如深。
文章的第三段或第三部分,提及1935年红军“长征”过川西草地期间,朱德作为红一方面军(即所谓“中央红军”)领导人,如何与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作斗争,如何说服被张国焘路线引导的红四方面军官兵,使他们愿意跟随以张闻天为总书记、实际领导权则握于毛泽东之手的“党中央”所指出的路线继续北上,向陕北前进。最终,张国焘也不得不跟随队伍北上。在此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面临分裂的“关键时刻”,朱德“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作者谈论已故“老同志”朱德,显然并非为了“发思古之悠情”,而是要影射或联系当前现实的。朱德“挽救”红军于分裂之际,这是一件非常具体的事情。至于这一历史事件要联系的是当前的什么具体事件,这在作者笔下则含而不露。
《老同志》一文的第四段或第四部分,作者介绍了叶剑英、李先念等已故“老同志”[以及“中央领导人”,即时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如何在1976年10月一举逮捕“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从而“挽救了党、国家、人民”。作者笔下,有叶剑英和“中央领导人”即华国锋[实则应为“华国锋和叶剑英”]如何决策、李先念如何传递信息等具体描述;并且评价叶剑英起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李先念起了“关键的沟通作用”,等等。至于“粉碎‘四人帮’”这一历史事件具体对应的是当前的什么事件,作者还是不予点破。
《老同志》一文的第五段或第五部分,则叙述“打倒四人帮、结束文革后,邓小平[如何]再次应全党、全国人民的要求,复出[搞改革开放]”(详见下文)。
第二节  阻“挽救”者,究竟是谁?
《老同志》一文作者先说年事上百的“老同志”宋平,再提岁未过百、相对年轻的“老同志”们。谈论了这些目前在世的“老同志”后,又追述已经去世的“老同志”朱德,以及叶剑英、李先念等。跟随着作者的论述和思路而阅读至文章的第四段或第四部分末尾,本人终于弄明白了,作者想说的是:这些“老同志”都是“挽救了党、国家、人民”的有功之臣。朱德的功勋是挽救红军于分裂,叶剑英、李先念等的功勋是“粉碎‘四人帮’”,那么,目前在世的“老同志”们的功勋又是什么呢?为什么说他们在当下中共二十大前夕“挽救了党、国家、人民”呢?
从逻辑上说,只有“党、国家、人民”濒危之际,才需要“挽救”。因而针对一般情况或事件,中共官方不会使用“挽救了党、国家、人民”这样的说法。可见在中共体制内,这一说法应属非同小可之语。时至今日,在中共党史教科书上,只有遵义会议和“粉碎‘四人帮’”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或曰“超级政治地震”,才够得上这种说法的“震级”——
从逻辑上说,中共在1949年建政以前,只会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一说。“挽救”这个(谓语)动词的主语是毛泽东,所涉历史事件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这样的“挽救”,中共党史上只有过一次。
从逻辑上说,中共1949年建了政、立了所谓“国”之后,才可能会有“挽救了党、国家、人民”的说法。“挽救”这个(谓语)动词的主语,是《老同志》一文里所说的[“中央领导人”华国锋及]叶剑英、李先念等“老同志”,所涉历史事件是1976年的“粉碎‘四人帮’”。这样的“挽救”,中共党史上也曾经只有过一次。[目前有“第二次”了吗?]
由此可见,“挽救了党、国家、人民”的说法,在中共“党文化”话语体系内,无论在媒体评论、宣传规格上,还是在政治定性、历史评价上,都仅限于使用在表述党内几十年一遇的“超级政治地震”上。《老同志》一文频频使用这一说法,显然事出有因,肯定意有所指。
很可能是由于作者生怕读者对此有所忽略,所以直接搬出了“粉碎‘四人帮’”这一历史事件,提示读者要通过这一“超级政治地震”的“震级”,来掂量出“挽救了党、国家、人民”这一说法的份量和含义。[或许,已有掂出份量、嚼出含义的读者在问:目前是否有新的“超级政治地震”了?是谁陷“党、国家、人民”于濒危、又百般阻挠“老同志”来“挽救”呢?]
尽管如此,作者还是生怕不够细心的读者把“粉碎‘四人帮’”看作一个与当前现实政治无关的历史事件,所以干脆用了另一句话(主旋律第二次呈现)予以直接挑明:“在党、国家、人民命运的关键时刻,[除宋平外]还有江泽民、胡锦涛、朱鎔基、温家宝、李瑞环等老同志都起了中流砥柱、定海神针的作用,挽救了党、国家、人民。”
这句话一下子点明:中国当前又爆发了“超级政治地震”即超级政治危机。可不是吗?既然在世的“老同志”目前“挽救了党、国家、人民”,这就说明“党、国家、人民”一度需要“挽救”、正在被“挽救”或已经被“挽救”,这就说明最近以来中南海已经发生了、正在发生着或曾经发生过一场大搏斗、大较量、大决战。
形势危急到需要那么多“老同志”“挺身而出”,其中还包括两位前任总书记、两位前任总理,可见与他们对垒、对峙、对抗的政治对手一定非常强有力,甚至于强大到可以一手遮天。中共体制内,谁能有如此强大的权势和地位呢?掐指算来,差不多只有党、政、军最高领导人才够得上了。而现任党、政、军最高领导人不正是习近平吗?那么,读者自然会问:中共党内的这场已经“挽救了党”的“超级政治地震”,会不会就是“拿下习近平”、“粉碎‘习家军’”呢?
把党的最高领导人拿下或逼退,对于中共党史了解不多的读者可能会觉得难以置信。其实,在中共党史上,下台的最高领导人实在不少。以1949年中共建政前为例,就有陈独秀、李立三、王明等多人,几乎包括毛泽东的所有前任。以1949年中共建政后为例,则有华国锋(《老同志》一文里的“中央领导人”)、胡耀邦、赵紫阳三人(尽管此三人只是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既然如此,当今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为什么就不可能被拿下或逼退呢?但接下来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拿下或逼退习近平呢?
第三节  改革开放,重新分期?
我们暂且把习近平是否会被拿下或逼退的问题放在一边,先来阅读《老同志》一文第五段或第五部分的文字:
打倒四人帮、结束文革后,邓小平再次应全党、全国人民的要求,复出整顿被极左思想、四人帮破坏得支离破碎的人民江山,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只讲政治,不讲经济的极左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国策,对外开放,对内改革,使中国经过30多年(不是40多年)改革、建设,把文革后“国民经济崩溃”的局面,改变为国内生产总值连续20多年增长,成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大国。
这一段乍读下来,只见一大摊中共官方媒体的大话、套话堆砌在一起,的确很难让人“摸得着头脑”。但细读再三,便可发现: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亦即全文之“龙睛”,正闪烁于这段文字中的那个括号之处——“中国经过30多年(不是40多年)改革”。本人再重复一次:《老同志》一文这一首创性说法,正是全文的“龙睛”所在。
如该段文字所述,邓小平是在“打倒四人帮、结束文革后”才复出的,他并未直接参与1976年10月那场“粉碎‘四人帮’”的重大斗争,当然也就谈不上在这一关键时刻“挽救了党、国家、人民”。那么,在几乎通篇论述“老同志”如何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国家、人民”的《老同志》一文中,作者为什么要特地提及邓小平这个并未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国家、人民”的“老同志”呢?
作者搬出邓小平,其用意正是为了在自己的文章里加上论述改革开放的这一段文字。而加上这一段文字就是为了设置一个“龙眼眶”来安放文章的“龙睛”。
[大概正是因为这个“龙睛”恰到好处地“点”在了“改革开放”上,所以微信公众号“大记者有话说”才把《老同志》一文列入了自己的“改革开放”合集。]
那么,这个“龙睛”与习近平到底有什么联系呢?其实,只要弄清楚改革开放至今,究竟是“30多年”还是“40多年”,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就自然浮现了。
以1978年12月18日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起算,中国的改革开放至今已有“40多年”。在此期间,中共有过四任最高领导人:邓小平(10多年)、江泽民(10多年)、胡锦涛(10年)、习近平(10年)。
“改革开放40多年”这个原先通行的提法,或者说“40多年”这块“改革[开放]”的中共党史大蛋糕,被《老同志》一文的作者改划为“30多年(不是40多年)”。这一刀切掉了10年或10多年,差不多相当于整个蛋糕原有“板块”的四分之一。
被切掉的是“邓板块”吗?当然不是。《老同志》一文的作者认为,邓小平“应全党、全国人民的要求”搞改革开放,既然如此,“邓板块”的10多年自然不会被否定,而是应当大加肯定、大加宣传、大加颂扬。
被切掉的是“江板块”吗?显然也不是。既然《老同志》一文的作者认为江泽民属于“挽救了党、国家、人民”的“老同志”,那么“江板块”的10多年显然也不会被否定。
被切掉的是“胡板块”吗?显然也不是。《老同志》一文的作者把胡锦涛同样归入“挽救了党、国家、人民”的“老同志”之列,并称胡锦涛是宋平这位“老同志”中的元老级代表当年“向中央和邓小平等老领导”所推荐的当之无愧的政治局常委,而且如今又“在党、国家、人民命运的关键时刻,[……] 起了中流砥柱、定海神针的作用”。那么“胡板块”的10年显然同样不会被否定。
被切掉的是“习板块”吗?根据逻辑学的排他法,别人都不是,那么就只有他了。《老同志》一文作者这一刀切掉了10年(不是10多年),显然正是“习板块”的10年(2012年至2022年)。《老同志》全文虽然对“习近平”这个名字未着一笔,然而阅读至此,作者否定习近平路线(或政纲)的指向性思路,可以说已经呼之欲出了!
“30多年(不是40多年)改革”,这连括号带数字的“点睛”之笔,放在某一特定段落中,放在肯定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路线、否定“四人帮”(尤其还有毛泽东)的“文革”路线这样一个段落背景下,似乎正是为了告诉读者:“老同志”与“习家军”之间的斗争,是党内的一场路线斗争,是“老同志”为代表的继续改革开放路线与“习家军”为代表的新“文革”复辟路线之间的斗争。
这场斗争涉及面显然既多且广,甚至还牵涉到了中共党史的某个分期问题——习近平执政时的10年,“文革”是否回潮?这10年究竟能不能算“改革开放时期”的一部分?
[顾万明的观点应该说是明确的:改革开放是30多年,不是40多年。习近平执政的10年不算。]
那么,改革开放的分期问题是否会成为二十大的主题(或至少是背景性主题)之一呢?
第四节  短兵相接,生死攸关?
《老同志》一文还以相对间接的方式告诉读者:这场斗争不仅牵涉面广,而且激烈异常,呈现倒海翻江之态势,甚至不排除已经发生兵变、政变的可能性。在此“危难时刻”,所幸“老同志”们“起了中流砥柱、定海神针的作用,挽救了党、国家、人民。”
由此不难明白,为何《老同志》这样一篇约2500字的短文中,作者使用了大量“高强度”措辞,如“挽救了党、国家、人民”(4次)、“挽救了党、挽救了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1次)、“挽救了党”(1次)、“拨乱反正”(1次)、“关键时刻”(6次)、“危难时刻”(1次)、“挺身而出”(3次)、“不避危险”(1次)、“不屈不挠”(1次)、“立场坚定”(2次)、“中流砥柱、定海神针”(1次,不包括文章标题)、“中流砥柱、定海神针(的)作用”(2次)、“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1次)、“决定性的作用”(1次)、“关键的沟通作用”(1次)、“重大作用”(1次)、“重要作用”(1次)、“风雨迷漫”(1次)、“巨浪滔天”(1次)、“险滩暗礁”(1次),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不过,这位作者似乎不想把所知的一切都直言相告,而是希望读者通过自己的阅读而领悟到以下内容:目前中共高层正在发生的激烈内斗,是一场二十大前的大规模决斗,是一场可能涉及制衡、否定、逼退甚或拿下现任中共党、政、军最高领导人的“大仗、硬仗、恶仗”,是决定中国向何处去的路线大较量、生死大搏斗、史诗级大决战! 而且,作者还暗示或“半明示”:“老同志”一方的继续改革路线已经占了上风,胜券在握。如此这般,习近平和平交权、体面下台当然也不无可能。
就这样,文章作者始终“知有不言,言有不尽”如是,似乎希望读者自己来领悟那些隐约半藏、依稀半露于字里行间的“深意”。
本人逐句分析“潜台词”、逐段领悟“深意”之后,将自己的判读结果表述如下——
《老同志》一文实际上想告诉读者:二十大前,中共党内高层发生了惊心动魄的激烈内斗。内斗涉及派系之争,涉及现任中共党、政、军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是否连任,涉及“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之问”,尤其是涉及“老同志”为代表的继续改革开放路线与“习家军”为代表的新“文革”复辟路线之间的大较量、大搏斗、大决战。“老同志”一方似乎已经占了上风,胜券在握。习近平及“习家军”的出路,或是像“四人帮”那样被代表正确路线的叶剑英、李先念等“老同志”所“粉碎”,或是像张国焘那样跟着由“老同志”朱德所代表的正确路线走(但以后可不能像张国焘那样弃党出逃)。习近平为代表的错误政治路线已经为害10年,现在必须被清算。
第五节  就文章论作者
作者顾万明在《老同志》一文中写下了很多敏感语句,其中最为敏感一句就是:“在党、国家、人民命运的关键时刻,[除宋平外]还有江泽民、胡锦涛、朱鎔基、温家宝、李瑞环等老同志都起了中流砥柱、定海神针的作用,挽救了党、国家、人民。”
正如上文所指出的,这句话明白道出:中南海宫廷爆发了“超级政治地震”即超级政治危机。
假设没有中南海激烈内斗,那么,发表这段文字,就属于作者凭空杜撰,就属于谎报涉及重大政治问题的虚假信息,就属于“造谣惑众”、“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安定团结”等等。果真如此,作者会因此而受到处分之外,还要被追究刑事责任。如若习近平二十大后连任,作者完全有可能被判刑20年以上。读者只要参考一下任志强的刑期(18年),就不难得出这个推断。
作为资深的新华社记者,顾万明对此应该有深切的了解。更何况他只要有起码的职业操守(这显然都不难做到)、稍微为自己的个人利益考虑一下(这是本能),就完全不可能在如此重大的政治问题及题材上去编造谎言。
既然如此,那就说明:中南海确实有“超级政治地震”。顾万明所言属实,并非虚构。
如此涉及“党国”最高层政治生活的重大题材,即便是“上级领导”(如新华社领导)让作者报道、评论中南海“政治地震”,文章用这种写法、表述用如此语句,还是风险犹存的。比如,中共宣传部门审稿时、舆论监控部门审查时、甚至作者的“上级领导”看初稿时,都有可能这样责问:解决政治危机仅仅靠“老同志”吗?整篇文章怎么看不到“党的领导”、“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等字样?就算习近平出问题了,就算不再提“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了,那为什么不使用“党中央领导集体”、“党中央的集体领导”、“党的坚强领导”之类的提法?但网上似乎看不到这样的责问,或虽有责问也影响甚微。
既然如此,那就说明:《老同志》一文很可能属于“特别事件作特别报道”,而且是得到中共最高层的某一派或某些人允许和认可的。这样的“特稿处理”或许正是“老同志”们根据某种特定情况所要求的。另外,中共体制内,除了情报机构、中宣部的人员外,大概就属中央级党媒(如新华社、央视、《人民日报》)的记者们信息最灵通了。顾万明居然敢于否定习近平的路线,这应该与他曾任新华社记者而得知若干内幕有关。新闻生涯使之“得信息之先”,记者素质又使之“得结论之先”:判定习近平二十大后要下台。正义感使之敢于发文传播自己的结论,从而又“得风气之先”。
《老同志》一文写有“中国经过30多年(不是40多年)改革”一句。确定这类中共党史分期问题的提法,历来属于中共中央书记处、中央宣传部、中共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党校等官方部门及单位的政治理论特权。提法确定前,是不准媒体、自媒体向公众公开的。其他人,哪怕是顾万明那样的党媒资深记者,有了自己个人的有关想法和提法,但未经中共官方允许或授权,也是不准向公众传播的。然而,作者还是在微信公众号“大记者有话说”提出了自己的党史分期标准,虽然其表达方式委婉有余、明晰不足。
既然如此,那就说明:《老同志》一文很可能属于“特别事件作特别评论”。这或许也是为了向公众暗示:中南海“超级政治地震”不仅是党内派系之争,更是事关未来中国走向的继续改革路线与“文革”复辟路线之争。
《老同志》这样敏感的文章,放在平时,即使作者无所畏惧而豁出命来写,又有谁敢刊用呢?即使微信公众号“大记者有话说”无所畏惧而豁出命来刊登,也会被网络监管部门及时删除,甚至在第一时间删除。放在平时,网络监管部门会不会、敢不敢放任这样的文章存在于网上如此之久呢?
然而,顾万明的《老同志》一文在网上却存在了较长时间,有人说是数小时,有人说大半天,有人甚至说近20小时。以中共网络监管部门的监控之无所不在,《老同志》一文在网络上能存活如此之久,理应绝非偶然。
既然如此,那就说明:网络监管部门在奉命放行。能够放行不利于习近平的文章,可见“老同志”一方的继续改革路线应该是占了上风。
有些读者可能会问:既然有如此大事,为什么中共官方媒体不作报道呢?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为什么按兵不动呢?
有可能是北京当局不想引起整个社会的骚动和不安,因此官方媒体参照“粉碎‘四人帮’”时用过的处理手法,暂时秘而不宣,然后逐渐放风,让公众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不至于感到突兀;有可能是在某些领域或某些方面,内斗双方还在谈判,处于胶着状态;有可能是占了上风的一方想提供氛围、创造条件,以便让居于下风的一方得以“软着陆”,从而保全中共全党“紧密团结”的虚假形象;有可能党内斗争局势突然翻盘,胜负之势反转,开始重新洗牌…… 当然也可能是若干种情况兼而有之。
既然如此,那就说明:中南海“超级政治地震”至少尚有“余震”的能量有待释放。
有些读者可能会问:为什么是顾万明来作报道、评论呢?
由于上述原因,中共最高层的某一派或某些人,或者干脆说就是“老同志”一方,既希望适度“爆料”或放出若干内部信息以引导舆论,但暂时又不希望由官方媒体来确认中南海的“超级政治地震”。让非官方的民间“爆料”吧,又没有足够的权威性。所以最好莫过于通过介于官方和非官方之间半官方渠道来作“预先通报”。
顾万明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堪称标准的新闻专业科班出身;在中共官方头号媒体新华社从业约30年,堪称资深记者;在新华社广东分社担任过领导职务,堪称“新闻官”。顾万明于2011年退休后不再属于新华社在编人员,此为“藕断”;但顾万明在新华社半生从业,已构成其人生背景,此为“丝连”。“藕断”而以个人名义撰文,似乎并不属于官方报道;“丝连”而以职业生涯示之于公众,则又赋予文章以半官方色彩。
既然如此,那就说明:中南海“超级政治地震”的“余震”能量或许会逐步释放,其顺序似应为民间、半官方、官方。民间“爆料”早已遍地开花,影响虽广泛,“震级”却不高。《老同志》一文打响了半官方“爆料”的第一枪,“震级”明显提高。至于“震级”更高的官方“爆料”,估计在2022年10月9日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七中全会结束之际,就将开始。
以上为对《老同志是党的中流砥柱、定海神针》一文的判读、诠释,是基于作者思路而对其文本所展开的分析,因此本文所表述的不完全是本人的观点。
另外,顾万明是中国大陆的体制内记者,笔者是海外的自由撰稿人,思考问题的角度、观点、看法有所不同或不尽相同,是很自然的。例如,顾万明的文章并不否定中共制度,而笔者对中共制度持否定态度。但笔者赞同顾万明先生文章里否定“文革”回潮复辟的立意和主张。笔者据此给出本文标题:“文革”复辟路线不得人心!
(全文完)
童谣
武有李桥铭,文有顾万明。
此“明”非彼“铭”,文、武相呼应。
“明”、“铭”两相通,冥冥有共鸣。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
  • WP Twitter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