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君载舟,真名立发,其舍家弃业、痛别妻女、忘身取义、 呼唤民主、直面群魔、孤身赴险、挑战习皇、称其“国贼”、 力挽狂澜、匡扶中华之大勇壮举,可比荆轲之刺暴君秦皇、 彭家珍之刺满清权臣良弼、汪精卫之刺满清摄政王,震撼全球, 激荡华夏,堪称反习之雄杰,民运之楷模,当世之大侠。
本文将“彭君壮举”置于“中华侠义精神”之框架进行解析, 以提取彭君壮举之侠义意义。
一、游侠列传写千秋,侠风正气传古今
所谓“侠”,司马迁于《游侠列传》引韩子语:“侠以武犯禁。” 禁,主要指专制独裁统治秩序。“武”,未必一定是武力, 亦可为挑战专制独裁之有力行动、豪壮之举。以此足见, 侠义之士对专制独裁统治秩序极具威胁,且对大众多有惠泽, 舍一己以利天下。
尤其处身专制统治极度腐恶及兵戈扰攘之乱世时, 百姓之侠客情结格外强烈,对其感恩戴德,崇敬有加, 甚至顶礼膜拜。因专制独裁之恶连绵不绝, 中华侠义之风亦长存不衰,扶危济困,匡扶正义, 常令暴君股颤目眩,使酷吏颇为忌惮。侠义精神, 实乃反抗专制独裁之精神利器;侠义文化, 实乃直刺独夫民贼之文化锋刃;侠义行为, 更是激励万民之壮伟行为。虽经极权蹂躏、专制压制、毛皇暴政、 文革浩劫、八九镇压、道德下滑等摧击,侠义之风仍时显于世, 足证中华正气根植天地,虽历经百创,亦无可撼动。
以如椽之笔弘侠扬义者,首推太史公。公虽系一书生, 且遭至辱至惨之刑,然侠义之气凝于心髓,未曾削减, 以至笔墨之下侠气飞扬,字里行间频彰大义,更添文辞之美, 仿若无韵之诗。其所著《史记》之《游侠列传》《刺客列传》, 传颂后世,激励百代,振顽起懦,可谓千古之雄文、扶正之伟作、 祛邪之名篇。
然所憾者,《游侠列传》、《刺客列传》 无后世侠客义士之万千事迹。此虽为两篇雄文之缺憾, 却可被视为中华之幸运:侠风正气千秋传承,义勇精神万世绵延。 荆轲之奇勇不绝,朱家之大义永续,剧孟之豪壮未失, 郭解之悍直长存。故而亦可谓,《游侠列传》之本质, 是写尽了千秋之侠义精神、涵盖了百代之侠义价值。
二、辛亥侠气今犹在,顺天应人壮士来
中华侠风正气大显于世之期有二,一是清末民初革故鼎新、 建立民主共和之时,二是八九民运轰轰烈烈震撼中外之际; 其代表人物,前有邹容、秋瑾、吴樾、陈天华、林觉民、彭家珍、 蒋介石、汪精卫等,后有蒋捷连、坦克人、李旺阳、王有才、 刘贤斌、刘晓波、廖亦武以及体制内军官徐勤先、军人张世军、 警察孙立勇等。
及至红朝“庆丰”年间,习氏权欲熏心,逞其太子党之先天狂傲, 垂涎帝位,必效毛太祖之终身独裁, 竟似丝毫不谙袁世凯之身败名裂,随心所欲,祸国殃民, 其倒行逆施之剧,为祸之烈,堪比毛皇、袁丑。习氏远承皇权遗毒、 近续袁丑之欲,外尊马列邪说、内奉毛皇灵位, 可知其集专制独裁之东邪西毒于一身,故其视中华民族为无物, 以为中华无男儿、华夏无女儿。然而, 中华堂堂之侠风正气岂会俯首于不学无术、惟擅歹计、脑满肠肥、 满面横肉、沐猪而冠、专横跋扈、不可一世之习氏? 先有湘东巾帼英雄董瑶琼泼墨其丑像、指其恶面怒斥,震撼海内外。 后有齐鲁诗人鲁扬(本名张桂祺)、 湘中书生王美余等义士无畏发声,愤谴习氏,责其下台。 庆丰十年一月,深圳无名男儿以弥天大勇,视闹市鹰犬为无物, 举牌以示倒习之志。
而将孤胆单刀式“倒习”壮举推向高潮者, 发生于习氏借以谋取帝位之二十大前夕、二零二二年十月十三日, 一义士于北京四通桥悬挂横幅。横幅白底红字,极为醒目, 怒斥习氏倒行逆施之恶政,呼唤民主人权,斥习为“独裁国贼”, 呼唤罢黜习氏,沿途行人纷纷驻足观望, 可谓是代亿万民众一吐苦习之愤、苦共之怒,顿然引爆网络, 传遍全球,点燃大陆民怨,民怨之沸腾如怒涛排壑, 一发而不可遏止,海内外效法者甚众,中华之侠风正气再掀高潮! 有于墙内网络不避艰险持续声援者;有以笔为刀展开讨伐、 于厕所书写反习口号者;有打印传单、冒险四处张贴者; 有出镜斥习者;有举牌批习者……可谓是:十年积怒,一朝爆发; 民族正气,应时而彰;千古侠风,顺天而显!
据悉,四通桥勇士之网名系彭载舟。载舟者,当取“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之意。勇士真名乃彭立发,生于红朝太祖“ 文革”八年,黑龙江泰来县人,计算机硕士学历, 就职于北京某网络游戏软件公司,家住京西,有一妻一女。
彭君之侠义,首先在于其忍痛弃家、以匡中华。 由网传之彭君全家泛舟照,以及彭君学历之高、专业之热门, 可知其家和业兴,至少为中产之家。正因如此,彭君痛别妻女、 抛业舍家、义无反顾、匡扶中华之侠肝义胆,以及“我不下地狱、 谁下地狱”的圣徒情怀、义薄云天,才尤显悲壮、浩伟!
彭君之侠勇,不仅在于抛业舍家,还在于忘身取义。 这在其实施壮举之过程充分彰显。其时,为保权贵“盛会”, 京城鹰犬密布,暗探处处;且因四通桥所处之地为京城要地, 周边更是戒备森严、岗哨如林、监控密布。事发后,虽插翅亦难逃。 由彭君大量文字可知其翻墙已久, 当颇为了解一些民主异议人士受迫害情况, 应对此举之可能后果有充分预判:轻则长久不返,被加以“ 寻衅滋事”、“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颠覆国家政权” 在囚几年至十几年;重则如王炳章那般终生不得自由, 甚至可能如刘晓波那般有去无回。然而,明知此去凶险万丈, 彭君仍决绝前行,临难不避,可谓是“虽千万人,吾往矣”。 北京昔为燕地,燕赵之地侠风极浓,两千多年前, 荆轲便在距彭君不远处前往秦国,“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彭君壮举,如当代之荆轲刺秦, 堪比百余年前辛亥革命豪侠彭家珍慷慨赴京以命行刺,其殒身不恤、 大义大勇、侠风壮举,令千百网民不能自已、为之潸然泪下!
彭君侠义精神极为高远,其重要体现便是接续辛亥革命之侠义精神。 如上所述,辛亥革命期间及前后,中华大地群英荟萃,侠风激荡, 侠气飞扬,在中华侠义精神发展历史中占有极重要地位。 彭君身陷囹圄时,其推文也已被清空, 显系在国保胁迫下交出推特账号密码,或者推特账号被国保破解。 然而,不久后,突现一条孙中山遗嘱推文,“余致力国民革命, 凡四十年……共同奋斗。”此推文当是以定时功能而发。 此推文既彰显彭君对孙中山先生之敬崇, 亦表对辛亥革命精神传承与发扬之志。推文还有“我已先赴险, 同道多努力”之意味, 同样含有效法孙中山先生及辛亥革命先烈高尚牺牲精神之意。 彭君在其他雄文之中,亦表景仰、效法辛亥英杰、 讨袁先锋蔡锷将军之意。彭君即当今侠气万丈、舍生取义、 以救同胞之辛亥义士!但清末辛亥侠义之士并不孤单, 通常是集体行动,互相照应,而彭君为此惊天壮举时,竟只有一人,
独立桥头,惟有横幅、狼烟相伴,以寡敌众,独木撑天!孤勇之誉, 名副其实!呜呼,行文至此,已然泪不可止!悲哉!痛哉!壮哉! 伟哉!
彭君之侠风、孤勇,亦当令其某些尚存英雄情结、 正义底线之对手折服,此所谓“英雄相惜”。据悉, 北京公安内部消息称,彭君目前很安全,警察对他还算客气, 因为事闹的太大,没人愿担此大责,警方调查很是消极, 希望拖过20大,若习退下,此事或轻轻放下。在我看来, 因事情太大、不想担责涉险而客气对待彭君,也许只是一方面。 习氏之不得人心,不仅是在体制之外,在政法系、警界, 亦当有不少不满习氏者,政法系高官频频因“政治团伙”、“ 妄议中央”之类问题而落马即为明证,只是中下层警察无法抗争、 或不敢抗争,如今彭君之英雄壮举震惊天下,等于为他们出气, 他们心底对彭君岂有不敬之理?愿此为真,亦应为真。
很多受中共专制压迫之不幸者已失去抗争勇气, 这就更凸显了彭君之侠骨铮铮。近日, 推特上传出北京昌平区有人上吊之图片。推友多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既有上吊勇气,何故不能以此勇气学习彭君?选择后者, 总有一些生机,还可为己复仇、为人出气。但此类“宁死不反” 者应是少数,或逐渐减少。我相信, 彭君等人之铮铮侠骨必有振懦起弱之功,海内外涌现大批效法者、 跟进者即为明证。
侠勇与智识,相辅相成。由彭君之文章可见,他之所以侠勇至此, 还在于其对物理、哲学、计算机以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 民主转型、民运抗争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和思考,故而,久而久之, 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宽广胸襟及忧国忧民之责任、情怀, 从而使其惊天壮举及牺牲精神具有了足够理性依据、强大逻辑支持、 充分情感动力、诸多策划智慧。扮作高架桥施工工人、 选择合适地点以扩大横幅口号之影响范围,以及燃物起烟、 喇叭播放其诉求,均是其智识之体现, 必然在相当程度上使其增加了付诸行动之勇气、无惧险恶之侠骨。
以彭君立发为代表之反习义士、反共英雄、民运楷模, 其振臂一呼之惊天壮举,可谓是侠风浩浩,义薄云天,正气凛然, 勇慑敌胆,激励万众,已然用无形巨笔续写了《游侠列传》之新篇, 以壮伟之举传承了辛亥革命之侠义精神,激励、 唤醒了万千中华志士潜存基因之不屈精神、反抗独裁之侠风正气、 舍己为族之慷慨仗义,必将名垂青史,流芳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