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易 任易 2022-11-01 21:55 Posted on 江苏

我发现媒体人士如果缺少生活体验,不清楚城镇的运转、物流的组织、工业化生产的环节,就会在新闻报道中做出错误结论。如果管理者缺少生产一线及中层经验,同样会捅娄子。

就拿郑州富士康这个事情举例,最大的问题真的是富士康从上到下不遵守防疫规定么?显然不是。像中牟富士康的防疫和生产,做得就很好。

那这次工人组团跑路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的原因是隔离场所不足、伙食保障不足、住宿条件不足。

郑州富士康在2022年4月下旬已经经历过一次静态管理,员工都待在八人间宿舍,坚持了10天,顺利坚持过来了;这一次不愿坚持的原因,显然不是害怕静态管理,而是害怕交叉感染和缺吃少穿

郑州航空港区富士康的大部分员工还是住在月租150的八人间里,有的八人间宿舍甚至没有独立卫生间,如果不能及时转运阳性病人,隔离密接人员,那疫情蔓延的风险极大。

就这,还想让健康人回到八人间宿舍跟核酸检测阳性患者同吃同住,承担被传染的风险,那属于逆反了人性

保障的难度

在《舌尖上的中国II•三餐》中,提到过深圳富士康某园区的三餐;8万员工需要配置20个餐厅,最大的餐厅能容纳2000人;每天累计要消耗2吨鱼,3吨猪肉,15吨蔬菜,15吨大米。

舌尖上的中国:富士康食堂消耗巨大,8万工人一顿饭吃掉15吨大米[1]

在《深圳制造:历史进程中的华为和富士康[2]》这篇报道中也提到,在深圳龙华富士康片区中,有邮局、有银行、有学校、有医院,有占地1.25万平方米的厨房,每天消耗40吨大米、10吨面粉、30吨蔬菜、200头猪、6万个鸡蛋和500桶食用油,供养园区里30万名工人。

郑州富士康目前正处于iPhone14的生产旺季,至少有24万名流水线工人,他们每天需要消耗6吨鱼,9吨猪肉,45吨蔬菜,45吨大米。

把这些东西做熟吃掉,还需要洗菜、切配、厨师、打菜、洗碗吧?一般按照60名员工配置一名食堂工作人员的比例,郑州富士康24万人需要4000名食堂工作人员来保障伙食。这个比例跟辽宁舰差不多,2000名官兵中有40多名炊事员。

如果不能在企业里堂食,而要给24万人全部配置盒饭,那就需要若干个中央厨房;一个70人团队的中央厨房,一天可以供应1.2万份盒饭,保障4000人的用餐量;保障背后的保障 日供万份盒饭的中央厨房[3]

仅满足郑州富士康厂区所需的盒饭,还是需要60个中央厨房,4000余名餐饮从业人员负责生产。下图就是富士康员工食堂正在准备午餐,来源是《独家采访 | 富士康相关负责人:盼望疫情稳定后大家仍能返岗相聚

Image

我们不知道富士康的盒饭是否全都是自家厨房生产的,如果是外采的话,还需要600辆冷链车来给富士康员工送餐。

根据这个报道《「疫情防控 我在现场」兰州“中央厨房”快餐盒饭保障大家吃饱吃好[4]》,34家中央厨房在16天里累计配送了75万份盒饭,其中7月23日一天配送了7.3万份盒饭,这个产能连郑州富士康1/3的需求都满足不了。

生产和配送之后,盒饭还是需要分发的。要完成24万份盒饭在1小时内分发完毕的要求,那就只能按人头领饭,同时多建几个取餐点。下图就是志愿者正在厂区内发放盒饭。

Image

估算了一下,每个点两个人,一小时可以发放1200份盒饭,那24万人至少需要配置200个取餐点,还得排着长长的队伍。

那没上班的员工怎么解决吃饭的问题?从现场视频能看出,宿舍区的经营性饭店基本上都关门了,而宿舍区又不是静态管理,厂子和物业都不管饭,所以谁负责给宿舍区没上班的员工送餐?

独家|富士康内部员工自述:混乱现象是怎么造成的?[5]

所以不是富士康抠到不想给没到岗的员工发餐,毕竟招聘也挺难的;而是没法高效执行,厂区是封闭的,生活区并不是封闭的,你说厂里怎么把快餐精准高效发给生活区的隔离员工?

要么是物业承担了分发快餐的活儿,但是宿舍物业不是富士康的,而是其他地产公司的,物业如果人手不够就没法干。

要么是厂里安排上百名志愿者,去住了十几万人的庞大宿舍区一层层楼一间间屋子发快餐;但这样需要建立在精准了解没上班的员工都是谁,都住哪里的问题,感觉有点难。

有一说一,隔离人员的保障是个极其困难的事,上海有人有钱吧?但是在今年上海的疫情高峰期,市级方舱在院人数8.64万人,区级方舱在院人数18.48万人,加起来27万人左右。

这27万人的保障力度,大家应该还有记忆,不管是饮水、餐饮、床铺、被褥、网络、治疗、发药,哪个环节没出国问题,哪个环节没被玩命吐槽过?

以上海这样的经济实力和施工能力,把产能拉到最大,在巅峰时期也仅仅能用方舱隔离27万人;郑州的资源总量必然比不过上海,所以郑州的隔离保障能力峰值,必然低于27万人。

何况郑州市政府跟郑州航空港区都是副省级,都向河南省政府汇报,市区和港区彼此之间很可能都没有行政领导关系,协作还是个大问题。

港区能够承载的隔离人数,必然存在一个上限,只要某一天不能及时转运密接人员,那就说明当天的隔离承载能力已经达到了上限。

当富士康的员工发现核酸阳性病人没被及时转运的时候;当富士康员工发现宿舍区的餐饮纷纷停业防疫的时候;那就能直接感受到,郑州航空港区的隔离能力到达极限了。

所以有的员工选择用脚投票跑路,也很正常。这个事件说明共存派经常说的「低收入人群需要共存」是忽悠人的;富士康的员工收入不高,挣的是辛苦钱,但是面对被同住人感染的风险,直接选择了跑路

这一次郑州航空港区发布的通告,「省、市、区增派工作组到富士康园区,要求企业压实主体责任,落实“四方责任”,严密疫情防控措施,备足防疫防控物资,增强防控意识,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松劲心态,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防疫政策、规定和要求, 确保生产经营闭环管理,筑牢疫情防控坚实防线」,还真是挺「不接地气」的。

郑州:省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向富士康园区增派200名核酸人员,增加核酸检测点_凤凰网[6]

如果航空港区管委会不能提供足量的核酸检测能力,不能提供隔离点和餐饮服务,不能解决阴阳混住问题,把问题和主体责任甩给一家将近30万人的企业,那企业又能怎么做呢?

目前最困难的问题,一是富士康二十多万人的吃喝拉撒;二是富士康的宿舍都是没有隔离条件的八人间;三是及时找出阳性病人隔离,四是如何维持生产。航空港区管委会能解决哪个

问题一现在基本解决了。富士康开放堂食后,不再强迫员工拿上盒饭回宿舍去吃。这种情况下,只要让员工固定分时、分批、分区域去吃饭,感染者的传播范围就相对可控。

Image

问题二仍然是个大问题,只要阴阳混住的问题不解决,那人心惶惶就是必然的,宿舍传染风险也持续存在。

这个问题光靠增强防控意识可解决不了。你看内工大的疫情,学生也不需要开工,都服从防控安排,老老实实在宿舍静态,但是疫情也没能得到控制,最后把学生都转运到包头隔离了。

郑州富士康既要生产,又要防控,还要在食堂吃饭,人数更是远超一所大学;这防疫难度比在大学高多了。

像2020年初的时候,郑州富士康做的就挺好的,《科学防控疫情 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开启批量复工模式_腾讯新闻[7]》,当然这背后都是成本。如果这一次的八人间宿舍,能做到一间只住一个人,那跑路的员工肯定少多了。

对于郑州本地员工,体温检测、轨迹查询都没问题的,回来就可以直接上岗。郑州以外的员工,需要先接受隔离观察。

目前富士康园区在生活区域划定了3个隔离区,可以安排近万名员工入住,隔离区内每栋宿舍楼为一个单位,一个房间只住一个人,一日三餐送盒饭到门口。

每栋楼、每个楼层都有专人值守,建立微信群,有专人陪大家聊天,入住人有生活上的需求,楼长会统一采购、送货上门。

在2020年10月这个情况下,只能依靠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因为港区管委会跟郑州市政府是平级的,互不统属),去协调出更多的临时隔离点。这个责任没法全部压给富士康,毕竟富士康也生产不出来具备隔离条件的房子啊

检测能力

问题三也是个问题,航空港区说又为富士康增派了200名核酸检测人员。200人一天能采样多少人呢?

两人一组,一人录入一人检测,4小时一换,一小时能采样260-300人,一天8小时最多采样2400人;即便满负荷加班,两个人一天最多采样3600人;200人的理论检测上限为36万人,正常检测能力为24万人。

而富士康厂区原来有多少采样能力呢?2021年1月24日,富士康园区由174个采样小组,加上137名工作人员、720名物业人员、870名志愿者,从1月24日7点开始持续到1月25日7点,完成了富士康20万员工的采样。

郑州航空港区共完成采样540400人 富士康生活园区设87个采样点_新浪河南_新浪网[8]

如果174个采样小组在穿着防护服的情况下,能坚持12小时不间断采样,那完成20多万人的采样,是有可能的;但是这种加班是偶发性才可以,天天这么采样,人先累病了。

在人民网2022年6月的这个报道《办得好| 企业员工核酸检测不方便?郑州航空港区:“一揽子”解决[9])》中提到,富士康厂区原有14个核酸点,宿舍区有11个核酸点,然后在厂区又增加了35个核酸点,每天采样时间为11.5小时。

Image

2022年7月20日,央广网报道,《郑州航空港区:企业员工“变身”核酸采样员 生产防疫两不误[10]》,

郑州市推行优化“15分钟核酸采样圈”,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核酸检测部执行副部长张辉表示,富士康园区每天样本量大约在3000管6万人左右。

说明富士康在今年7月,还是只有60个点,120个采样小组240人,采用20混1的采样模式,一天能够采样6万人。

由郑大一附院南院区承担富士康的样本检测。保障富士康员工按规定频次完成核酸检测,确保48小时完成一轮全员核酸检测,确保当天采样、当天上传检测结果。

好家伙,一天检测能力是3000管,20混一才能检测6万人,然后就表示能够确保48小时完成富士康园区20多万人的全员核酸检测,这些领导的小学数学是谁教的呢

在现在这个时候,显然应该采用密接次密接单采,健康员工5混1的方式,快速拿出检测结果,然后尽快转运隔离治疗。

但是原来的240人加上新增的200人,想每天完成上述精细全员核酸,每天工作12小时,采样能力可能也不够;核酸检测全部依靠郑大一附院,检测能力可能也不够。

疾控中心在核实富士康员工这种高度两点一线人员的时候,就应该把排查工作指派给富士康内部;另外富士康应该有信息系统与各物业整合,快速对接各宿舍区的人员住宿数据,确保能及时定位密接员工。

想在疫情下,维持生产,对于小厂是比较简单的,直接让员工在厂区里面生产生活,切断与社会面的接触即可。

但是20多万人的大厂,那可以视为一个集团军,想切断与社会面的接触,维持生产,除了每天额外发钱之外,还是需要管委会、富士康、N个物业公司、保供单位和员工的全力配合才行。

总之,人力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的防疫方式,跟第三产业的防疫模式完全不同,在城市里好用的经验,在大工厂里真的就水土不服了。

衷心希望郑州富士康能够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防疫手段;衷心希望上级领导多给资源、多给政策,而不是层层压实责任。

郑州加油!

参考资料

[1]舌尖上的中国:富士康食堂消耗巨大,8万工人一顿饭吃掉15吨大米: https://v-wb.youku.com/v_show/id_XNTAwMzIzNTgxMg==.html

[2]深圳制造:历史进程中的华为和富士康: https://m.gelonghui.com/p/285982

[3]保障背后的保障 日供万份盒饭的中央厨房: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3495063586697577&wfr=spider&for=pc

[4]「疫情防控 我在现场」兰州“中央厨房”快餐盒饭保障大家吃饱吃好: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9274028912270876&wfr=spider&for=pc

[5]独家|富士康内部员工自述:混乱现象是怎么造成的?: https://m.yicai.com/news/101579289.html

[6]郑州:省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向富士康园区增派200名核酸人员,增加核酸检测点_凤凰网: https://news.ifeng.com/c/8KYrT3MFcSL

[7]科学防控疫情 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开启批量复工模式_腾讯新闻: https://new.qq.com/rain/a/20200223A05GNL00

[8]郑州航空港区共完成采样540400人 富士康生活园区设87个采样点_新浪河南_新浪网: http://henan.sina.com.cn/news/z/2021-01-25/detail-ikftpnny1458406.shtml

[9]办得好| 企业员工核酸检测不方便?郑州航空港区:“一揽子”解决: http://henan.people.com.cn/n2/2022/0616/c351638-35317407.html

[10]郑州航空港区:企业员工“变身”核酸采样员 生产防疫两不误: https://www.zzhkgq.gov.cn/mtgz/6585593.jhtml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