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周实有帖:「柳鸣九先生去世了,今天,享年八十八。知道他的大名是读法国文学……」我当然知道柳先生大名,但是我更知道「柳夫人」朱虹先生,她为克诺普(Knopf)出版社,英译了我的《离魂历劫自序》,这段情谊我写在《寂寞的特拉华湾》中。】
『我读了英语世界大部分最近畅销的回忆录,你的回忆录是不同寻常的。比如有一种所谓「错失回忆录」如《饮》(关于酗酒)、《吻》(关于乱伦);也有所谓「病痛回忆录」如《潜水钟与蝴蝶》(关于全身瘫痪患者)、《挽歌:给艾瑞丝》(关于丈夫照顾老年痴呆症妻子);也有一本关于中国孩子成长的畅销书《落叶归根》。有知识分子深度的回忆录,我读到的只有一本《档案》(关于柏林墙倒塌)。然而我仍然为你这一本叫绝。我若用几句话描述你的书,那么它就是《挽歌:给艾瑞丝》跟《潜水钟与蝴蝶》相遇在天安门屠杀的背景下,然后加上一个大团圆的结尾。如果还要让我来形容的话,这本书贯穿了浪漫、动人、沉思等等魅力,一句话:不可思议!而且至今还没有出现一本世界级的天安门回忆录。』
颜秀娟(笔名颜择雅)到底是柏克莱比较文学出身,对英文图书市场了如指掌。她指出的书单里,我只知道那本《挽歌》。时下风行的英文回忆录,大多与私人病痛、灾难有关。1999年夏天,这位「时报出版公司」版权部主任来邮件称,美国蓝灯书屋集团的克诺普(Knopf)出版社愿出两万美元买《离魂历劫自序》的英文版权。她说,美国出版公司从来不会买一本他们还读不了的书,但她在国际书展上,只跟蓝登书屋副总裁珍威(Carol Brown Janeway)讲了我们的故事,对方就打算买了。
英译本、美国大出版公司,对我彷佛是天边的晚霞,绚烂而不真实。负责主编该书的时报出版公司副总编辑季季也告诉我,她力荐出版《离魂历劫自序》,就是因为它是华文文学中罕见探讨人类「深层意识」的纪实作品。而我自己,却都不知道自己写了一本什么样的书。
不久译者朱虹从波士顿大学(她在那里教授中国文学)来电话,文雅、纯熟的北京口音,约我见面谈谈。我们在纽约市碰面时她已译出一百页。照她的估计,这本书不是商业性的,不会畅销,因为美国读者欣赏水平不高;但这本书的内容涉及很多普世性(universal)的东西,读者面可能宽一点,也许知识者会感兴趣,不过要看出版社肯花多大力气做广告。她举《挽歌:写给艾瑞丝》为例,作者John Bayley是第一流学者,艾瑞丝是大作家,皆英语世界名人,此书也是大做广告才成为畅销书。
我们核对了好几种时间顺序——傅莉「恢复」的时间表:昏迷一个多月、何时算醒过来有意识、何时说话清楚起来、何时能走路等等;住院出院、气功班、上教堂等。这本书的线索很模糊,常常读得人摸不着头脑,再加上英文世界陌生的中文名字,可能成为美国读者的一个障碍,结构肯定要调整。另外,我用的一些概念如「贵人」、「灵媒」等词,她要千方百计去找英文文学中的相应意思。她颇懂西方的宗教文化,说我写的关于基督教的那些内容,「并没有让人一读之下就有新意」,也指出「方舟」乃是旧约的概念,跟新约里的基督不搭界。她要我负责核对所有引述的外国名称、用语、原文、中国人名、古诗文等。
聊天中,她跟我讲了她近乎传奇性的身世。她先生柳鸣九,是中国鼎鼎大名的法国文学专家。而她的身世,则是跟英文分不开的。原来,她父亲是哥伦比亚大学出身。日本人占领北京,父亲不愿她在占领区读日语,将她送进修道院,那里只有英语、法语和德语,也只学英国文学和欧洲文明,连物理数学都没学过(她至今不会算账),可说几乎没受过中文教育。五0年考燕京大学,她看不懂中文,也不会数学,于是把卷子翻过来,四大页从头到尾写满英文,结果竟以第一名被录取。大概燕京的教授们从没见过英文那么好的考生。
摘自《寂寞的特拉华湾》
—作者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