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印刻文学生活志》231期编了一个名为「不忧﹑不惧﹑不惑——纪念李怡先生」的特辑,内容占整本杂志四分之三的篇幅,因为我一篇短文也被选进去了,因此收到一册赠书。

特辑编得极有心思,内容包括两大部份,一是李怡「失败者回忆录」选载,二是港台海外新闻文化界人士的纪念文章。回忆录包括一篇首次访台的忆述,另外四篇回忆他与不同作者的交往。纪念文章以香港作家郑政恒的「一个人是一生行为总和」开篇,以李怡多年同事与朋友邱近思的「怀念老李」压阵,此外作者包括阮大仁﹑殷惠敏﹑王正方﹑颜纯钩﹑季季﹑沉西城﹑黄毓民﹑夏珍﹑张洁平﹑方苏﹑马家辉﹑马世芳﹑胡晴舫。 「印刻」总编辑初安民以「横流忍问安身处」作刊前语,概述他与李怡的交往。

作为一本台湾文学杂志,为一个香港作家与政论家出版纪念特辑,我看到的只有这一次,金庸﹑刘以鬯去世时可能有,但我没有看到,李怡的政论文字对台湾社会的影响于此可见一斑。我们纪念李怡,不只是因为他数十年坚持的自由知识分子的立场﹑不只因为他的文章和杂志对港台社会变迁的影响,更重要的还在于他的精神人格。

郑政恒对李怡的文字与著作有系统性研究,他的文章基本概括了李怡的重要著述;季季的文章不但回忆她与李怡的交往,也提供不少背景资料;方苏与邱近思都是李怡的旧同事,他们与李怡有长时间近身接触,文章感性与理性兼备;殷惠敏﹑王正方都是李怡器重的作者,他们的回忆文字也让我们看到李怡与作者惺惺相惜的关系;其余的作者分别回忆自己与李怡的交往,李怡政论文字对时代的影响,以及李怡的个人修养与品格的可贵,从不同侧面作了生动描述,这些文字综合起来,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李怡。

在殷惠敏文章结尾处,录下他和翟志成的挽联,两副挽联都写得非常得体,值得录下与各位分享。殷惠敏的挽联是:「半生金石盟,笔走龙蛇,斯人岂止三博士;一世香江梦,星沉宝岛,谠论犹存五车书。」翟志成的挽联是:「为大丈夫,直声鸣九宵,自古文章辣手着;是真男子,华岳矗千仞,从来道义铁肩担。」

特辑中不同作者都提到李怡的「失败者回忆录」,张洁平的文章标题直接发问「谁的失败?」,马家辉的文章以「人间正色亦千秋」为题,一开头的小标题即写成「向成功者致敬」,自然也是针对「失败者」而言。李怡将他的回忆录命名为「失败者回忆录」,我初看内心也打了一个突,后来看到他的解释,明白那只是他的自嘲,并非他的原意。

如果李怡是失败者,那么是谁成功了?如此反问一句,答案就很荒谬了。李怡失败了,那就是中共成功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成功了,董建华梁振英林郑月娥李家超成功了。李怡失败了,就意味着刘晓波也失败,刘宾雁﹑王丹﹑黎智英﹑黄之锋以至彭载舟都失败了。

有一种成功只是未失败而已,有一种失败只是未成功而已,成败不在世俗的得失,而在亿万生灵的福祉。这样来看,李怡就绝对不是失败者,他只是「出师未捷身先死」而已。

李怡数十年与专制政权对垒,直面各种攻讦与污蔑,从无动摇退缩,直至生命最后的日子仍枕戈待旦,将未竟的事业交付后辈。他一生实践了自己立志的初衷,实现了个人的价值,这样的人生如果是失败,那我就不知道何谓成功了。

心理学家马斯洛有一个「生命需求金字塔」,最底层是「生理需求」,逐级而上分别是「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严需求」,最高一层是「自我实现需求」。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每个人都有,爱与归属与尊严,就因人而异了,一个人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已不容易,如果他一生做到自我实现,那就更难更难了。

李怡坐言起行,把个人的价值发挥到极致,最终他的志业得到部份实现,他对社会人生产生了足以惠及后世的影响,这样的人生可以无憾。

马家辉与张洁平都提到他们并不同意李怡的所有政治见解,其实我也一样,但我们看一个人,不是看他的一时一事,要看他的整体和主流,不是看他的功业,是看他的人格。政治见解上的不同,只要立场一致,只属于认知范畴,泛民与本土派的分歧就属于这一种。

对于李怡,我唯一不接受的,是上次他被指剽窃他人文章,他不但没有认错,还诸多说词,我始终不明白他那样做的出发点何在。按理,以他的功力,要写出更好的文字也不是难事,以他的勤奋也不会在乎那一点功夫,何必做这种有损个人声誉的事情呢?更奇怪的是,事发之后还有一番大道理。

是他一时糊涂,还是早年文学青年时代留下的不良习惯,这就不知道了。这虽然是他生命中一点瑕疵,但相对于他整体的人格,终究瑕不掩瑜。人非完人,五十年写作漫长的人生足迹中,那只是不小心拐了一脚而已。

多年未读印刻,此次捧读仍觉亲切和满足。印刻一如既往地高屋建瓴,编辑功夫与美术设计都属一流水平,杂志的彩色广告页保持多年来的规模,证明台湾的文化氛围并没有因政治环境的变化而衰减。比较起来,香港至今未有一本文学杂志能编印到这样雅俗共赏的专业水平,这是香港人应该反省与效法的。

整体来说,香港的文学杂志与出版,与台湾同业比起来,仍有一段不小的距离,本来我们应该取法乎上,力图提高自己的水平,但今日连基本的言论自由都无法保障了,还提什么专业水平?要重振香港文学,也只有期诸来日了。

借此机会,感谢老朋友初安民先生对香港的厚爱,也祝愿印刻欣欣向荣,惠及更多读者。

—作者脸书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