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能这么说!
作者:郭英剑
看到《新京报》所发文章《国家卫健委:我国疫情防控策略得到了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非常感慨!一篇文章可以出现个别问题,可以出现多个问题,但满篇皆是问题,所谓千疮百孔,那就还是应该指出来,所以,我斗胆提出些看法,供参考。
总的来看,这篇文章,只要经历了三年疫情的人们就会发现,从标题到内文的论据,没有一条是合乎情理的。下面说说理由:
第一,您说“把抗疫的战略主动权握在手中”,但三年来,在病毒面前,您何时有过主动权?
还不是疫情发作了,就封城,不严重了,不不,是您认为不严重了,您就解封。
对于封城与解封,您拥有的那不是主动权,而是决策权和为所欲为权!
这几年人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说:疫情肆虐——
这什么意思?意思就是,人们对疫情束手无策!否则,您把它捏在手里,您有主动权,它哪里还肆虐撒泼得了啊?
这个主动权的问题,您还真不能反驳,否则,人们有可能会误解,难道这病毒是您管控的?……
第二,您说,“为疫苗、药物的研发应用以及医疗等资源的准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话说的,太不客观!
从12月7日放开,到现在三周了,全国都依旧买不到基本的退烧药,各种医疗资源最丰厚的北京,居然需要外地医务人员驰援,您所赢得的时间在哪里?要是真的应付自如,有预判有预案,那些驰援人员,不应早早就在北京待着了么?
再说了,这药物、医疗资源问题,到底怎么回事?人们为什么买不到药?当年疫情爆发时,坚决不准人们买退烧药、感冒药,那些药都去哪儿了?有人说过期了!嗯,没事,您拿出来!专家不说了么,过期个一年半载的也还可以用,关键是您把它发给百姓啊!
第三,您说,“创新性地启用方舱医院收治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嗯,这个不该如此贴金。方舱,真不能叫创新,战争年代的战地医院就那么建的。
不过,您要说创新也行,算新时代的创新,但人们如此反感和厌恶,收的都是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顺便问一下,今天的无症状者,他们在哪里?),要靠强力推动人们才不得不去,您这说是创新,那有意思么!
而且,就在12月7日放开之前,很多地方还在大兴土木兴建方舱呢!这说明对解封根本就没有任何预判。
再问一句,现在放开了,哪些个方舱医院是拆了,还是改做它用了?
第四,您说,“人均预期寿命稳步上升,从2019年的77.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提升了近1岁。” 瞧这话说的,文不对题啊!
您是想说,是三年疫情让人们寿命延长了,还是想说是因为您的“疫情防控策略”让国人的寿命延长了呢?——您不觉得,这两者都不挨着么?
疫情过后,作为国家卫健委,不应统计伤亡人数么?您怎么统计起人的寿命是否延长了呢?
合着未来要是有一天打起仗来,国防部门不负责告诉我们伤亡人数,却告诉我们,前方的士兵经过这场战争,平均消瘦了3公斤,身体更加强健,也更加符合健美标准了!要这么说,合适么!
第五,您说,“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唉,不说“始”了,就您这“终”吧,那就不是“稳中求进”,因为全国人民都知道,您是嗖——一下子就放开的!
而且,您这一抖机灵就放开所造成的动荡,现在还把人们震得颠三倒四、躺倒者一片一片的呢!
第六,您最后说,“疫情防控策略政策符合我国国情,科学有效,得到了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这个结论,除了“符合我国国情”外,大都不符合事实。
首先,无论当年的百般封城,还是今日的突然解封,看起来跟科学都不怎么挂钩;
其次,无论是封城还是解封,哪一次您跟人民商量了?还不是想封就封,想解就解。
再次,您说得到人民认可,您经过调查了么?说话总要有依据。
我一直认为,您代表人民讲话,这没问题,您是国家的一个部门,有这个职责,但当您说,您的所作所为得到了人民的认可,乃至使人民满意,这种带有人的自我感受度的评价时,您是不是得问问人民,到底有着怎样的感受?!
当然,我知道,国人善良,还是会有人哪怕是到现在还买不到退烧药也还会说认可,但听到如此善良的人这么说,难道您不觉得良心会痛么!
何况,现在据说已经有超过两亿国人感染了病毒,未来还会更多,而放眼疫情时代的世界,我们是最后一个交卷的大国,目前极速染疾人数爆棚,还怎么好意思自夸呢?
最后,“经得起历史检验”这样的话,说早了!真的说早了!要想经得起历史的检验,那得等几十年乃至数百年之后的后人去检验啊!
您怎么能替后人把今天自己所做的事情就给盖棺论定了呢?也不怕后人不同意,被后人耻笑么?疫情时代尚未过去,无数人还在受难,作为负责人民卫生健康的机构,不该如此轻浮的言说,更不该如此急于去自我表扬与自我评价!
中国故人说,文章千古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