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王、戈巴契夫還有江澤民的共同點就是非常長壽,而且都曾代表一個時代的終結。(美聯社)

英女王、戈尔巴乔夫还有江泽民的共同点就是非常长寿,而且都曾代表一个时代的终结。(美联社)

2022年之所以是一个时代的句号,除了乌克兰战争这个划时代的事件,还在于几个影响了整个世代甚至好几代人的名人的告别。最重要的五个是伊丽莎白二世、戈尔巴乔夫、江泽民、安倍晋三等政治家,还有对我们华人文化有影响力的倪匡。这里讨论一下前三者,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非常长寿,而且都曾代表一个时代的终结。

如果以「时代的终结」而论,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去世是最好的象征。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登基,在位七十年,贯穿了两个时代——冷战时代和全球化时代。全球70岁一以下的人,都是在她统治期间出生。和一般的存在感很弱的「小国」君主不一样,英女王不但是英国的女王,还是世界政治舞台中,唯一处于C位的那个君主。

女王登基时,大英帝国才刚刚开始衰落的进程,殖民地还没有独立,她是大英帝国的君主。以后帝国斜阳,殖民地纷纷自治和独立后,很多国家依然奉女王为君主。英国通过打造英联邦,重整了帝国和前殖民地的关系,英女王成为维系英联邦的重要象征。

女王登基后,英国虽然衰落了,取而代之的美国却和英国同文同种,还建立特殊关系。英国固然衰落了,但与英语竞争「文化C位」的法国和德国衰落得更厉害。于是,英美文化的强势有增无减,英文进一步变为「事实上的世界语」,英文媒体的地位更水涨船高。所有的这些,都造就了英女王在世界文化中的显赫地位。可以说,如果要评选全球最具知名度的政治人物,英女王认第二,没有敢认第一。

女王勤勤恳恳,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履行君主责任,直到死前两天还勉力为新首相主持仪式。她严格遵守传统,绝不僭越干政,永远中立,大家都感到她永远是那套体系和制度的压舱石。女王固然是传统和保守的象征,但她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从早年的勇气活力,到中年的优雅知性,再到晚年的慈祥可亲,女王不断在与时共进地打造自己及王室的形象,演活了自己的一生。她不但令王室追上了时代,挽救了数次王室危机,也令大英帝国的衰落变得优雅和有品味。

在香港,女王被亲切地称为「事头婆」(老板娘),香港回归25年,女王在港人心目中依然享有崇高地位。一个有趣的对比,中共总书记江泽民也是今年去世。港人到英领吊唁女王的热情,比到中联办吊唁江泽民,差了几个数量级。

所有的这些,都让英女王成为至少两个时代的的象征。英国衰落是无可耐何,但套用流行的话语,「英国输了,英女王没有输」,英国不再是日不落帝国,但女王头像依然「日不落」。大家都习惯了女王的新闻不时出现,都习惯了有这么一个老太太陪着长大和老去。女王的去世,无疑就是带走我们这个时代的最佳人选。

第二位告别我们的名人,就是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英女王是时代的象征,戈尔巴乔夫却是冷战时代的终结者。在历史的意义上,戈尔巴乔夫才是更重要的一个。

在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全球还在冷战下。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成为苏共总书记,也是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位。在他带领下,开始了堪称苏联史上最大胆的改革开放。在80年代初,苏联看似庞然大物,但实际已千疮百孔。在经济上,计划经济在实力比拼中已被资本主义抛在后头,日益显示其死板,生产力低下的劣点,生产错配,人民物资短缺严重。苏联更沈迷于与美国的军备竞赛中,由于在高新武器开发中落后,苏联把大量精力放在昂贵却无用的扩充核武器库上。在国际关系上,苏联入侵阿富汗让自己的形象在第三世界中也插水,莫斯科奥运会遭受大规模抵制,入侵战争也令苏联疲惫不堪。最后,更重要的是,苏联政治的高压已落后于时代,「老大哥盯着你」的生活方式让人民再也无法忍受,西方自由世界的生活方式吸引了新一代的苏联人。

戈尔巴乔夫倡导新思维,大力推行经济和政治的改革,提倡「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平反过去几十年的政治犯,释放异见人士,解除了媒体审查机制,推行法治,积极调整民族关系,最重要的还是开始鼓励把国家和党区分开来。套用中国80年代的政治术语,就是「党要管党」,「军队国家化」等。到了1989年,还开始推行真正的选举。对外,戈尔巴乔夫积极和解苏联和西方的关系,和美国签订了停止军备竞赛的协议,准备从阿富汗撤军,承诺不再干预东欧国家的内政,也访问中国及从苏中边境裁军。一时之间,他成为国际最瞩目的政治人物。

在戈尔巴乔夫推行自由化以及宣布「不干涉政策」的鼓励下,1989年整个共产主义阵营风云变幻。中国率先发生六四事件,东欧随即发生中国俗称「苏东波」的东欧国家大规模抗议,团结工会选举上台(波兰)、推倒柏林墙(东德)、处决齐奥塞斯库(罗马尼亚),整个东欧如同骨牌一样倒下去。在这个历史关键时刻,戈尔巴乔夫站在历史正确的一方,信守承诺和政治原则,没有纠集华约军队出兵到东欧国家镇压,让东欧国家的人民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避免1956年匈牙利和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悲剧重演。

戈尔巴乔夫还顺势而为,1989年12月和美国在马耳他举行峰会。这在历史是继1945年美英苏「三巨头」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以来,又一次决定世界命运的关键会议。马耳他协议宣布冷战结束,东西方放弃对抗。戈尔巴乔夫还同意东西德统一,于是到了1990年10月3日,「两个德国」这个冷战时代的标志,也宣告结束。华约也陷入停顿中,到了1991年正式解体。自始世界进入了「全球化年代」。

在这个进程中,戈尔巴乔夫的贡献是全球第一位的。他不但没有让苏联妨碍冷战结束,自己还是冷战结束的积极推动者。我们能生活在30年的「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全球化年代」,他居功至伟。他也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对戈尔巴乔夫的评价并非完全正面,比如有很多人就把苏联解体的「悲剧」以及各加盟共和国的衰退归咎于他,还认为他是「历史罪人」。这种说法完全不正确。

如果以「时代的终结」而论,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去世是最好的象征。(美联社)

戈尔巴乔夫不是「苏联分裂」的罪人。在共产主义幻想破产之后,苏联人民也失去了胶合力。帝俄时代的扩张侵略,在二战中不正义地灭国和兼并领土、从斯大林开始推行的大俄罗斯主义这几个「原罪」,才是民族矛盾激化的元凶。戈尔巴乔夫才是最希望纠正苏联那种民族不平等,让各加盟共和国可以在更平等自愿方式继续在一起的那个。他希望用民主作为新的胶合剂,于是开放党禁,实行多党制和总统选举。可惜,他的努力被两股势力破坏了。第一是819政变的保守派势力,第二是俄罗斯主席叶尔钦。可以说,如果没有819政变,戈尔巴乔夫的设想很可能成功。由苏共中央发动819政变极大打击了苏共和作为苏共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的声望,苏联解体形势急转直下。这时俄国人选出来的俄国总统叶尔钦,又开始向戈尔巴乔夫逼宫,宣布苏共在俄罗斯是非法组织。这时他已经被架空了。最终在叶尔钦的主导下,戈尔巴乔夫的计划最终失败。

苏联解体后,各国的经济都试过大幅度下滑,人民生活质量大幅下降,但这不能归咎于已经下台的戈尔巴乔夫。当然还有一些俄国人怀念俄罗斯人耀武扬威的日子,把戈尔巴乔夫视为苏联的罪人。站在以大俄罗斯主义的立场),确实可以说戈尔巴乔夫是俄国的罪人。但戈尔巴乔夫不是俄罗斯领袖,而是苏联领袖。试问现在十五个原先的加盟共和国中,是不是至少有十三个国家(除了俄国和白俄罗斯)都在庆幸终于可以摆脱俄国的统治和压迫?因此,戈尔巴乔夫绝对是苏联的英雄。

戈尔巴乔夫结束了冷战,为全球化时代铺平了道路。现在他的逝世又和全球化结束同步,真是命运的巧合。

从年龄而论,英女王、戈尔巴乔夫还有江泽民都是同辈人。但感觉上,他们像是不同年代的人。其实,江泽民比戈尔巴乔夫还年长一些,但江泽民崛起之际,戈尔巴乔夫已快完成历史使命了。

江泽民崛起在中国六四事件,但真正大权在握是在1995年邓小平全面真正退出之后。江泽民之后是胡锦涛,但江泽民影响力贯穿胡锦涛时代。于是「胡锦涛时代」实际都是「江泽民时代」的延续,大家习惯说「江湖(胡)时代」(1995-2012)是非常有道理的。

如何客观评价以江泽民为中心的江湖时代非常复杂和困难。要客观的话,就要坚持不美化,也不丑化;但不美化固然不容易,不丑化更难。江泽民是中共领导人中被丑化的段子最多的一个,这「归功」于法轮功的强大组织、财力、宣传网络和持久性。

如何客观评价以江泽民为中心的江湖时代非常复杂和困难。(美联社)

在江湖时代,中国高度向世界开放,与世界接轨,加入世贸,吸引外国投资,搭上了全球化快车。中国真正从「社会主义」变成「资本主义」,允许私有化,采用市场经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很多人积累了以往无法想象的财富,也有海量的人走出国门,真正和世界连结。中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实现了「大国崛起」。中国取消了农业税,开始实现真正的「义务教育」(而不是以前的强制教育),还大力投资发展高等教育,开始建设医疗保障体系。中国大部分时间内遵守了韬光养晦的祖训和睦邻政策,基本算得上是和平崛起。中国不但收回了香港,而且在大部分时间内都较好地坚持「一国两制」的不干预政策。

最重要的是,江湖时代实现了中国罕见的「政治文明」:第一是坚守了邓小平等元老订立下来的「废除终身制」,还细化为「七上八下」的原则;第二是制度性地和平转移政权,即所谓「隔代指定制」;第三是实现了权力的集中和分散:一方面,江泽民创下了一人集三个顶级职务(中共总书记、军委主席、中国国家主席)的先河,但另一方面,从江泽民时代的江李体制、江朱李体制、到胡锦涛执政时的胡温体制、「九龙治水」等,没有一个人的权力是真正完全集中的,而是形成制度性的制衡。

中国社会也从六四后的高压走出来,虽然言论自由和民主实践无法和八十年代相比,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即便最挑剔的共产党批评者也会承认,那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年代,出版业、报业、互联网、社交媒体的相对宽松,公民社会在胡温时代开始崛起,而且那种由下而上引发关注讨论,再由上而下推进改动的模式,也确实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比如取消暂住证制度等)。

当然,江泽民时代也有很多黑暗点:社会高度腐败,贫富差距极大,环境恶化严重,延续强制性的计划生育政策,镇压法轮功,以囚禁刘晓波为代表的打压民权份子等。敏感的西藏新疆问题也争议极大。专业维稳队伍、信息防火墙、「河蟹」、禁止google等防控措施,也是江湖时代开始的事。中共在内里的意识形态上,一直不肯放弃传统的仇美仇日思维,在江湖时代后期,开始大规模扩军,更与东海南海邻国激化了领土和水域争议。但是,总的说来,江湖时代是成绩大于缺点。

江泽民令人记住的,不仅是这个时代的中国,还有他自己。有很多领导人有自己的卡里斯马(Charisma)。中国的领导人中,江泽民是一个有魅力的人。他以自己开放的「海派作风」和多才多艺令人怀念,还产生了「膜蛤文化」,培养出一代「蛤丝」(江泽民粉丝,蛤是指蛤蟆,指江泽民戴着大黑色框眼镜的外貌)。得益于在「旧中国时代」在上海交大接受的教育,他可以用英语和俄语会话,可以在外国即兴表演英文歌,可以当场用英文背诵美国总统林肯的名篇,可以用英文接受美国电视台记者的专题采访。

当然,最为蛤丝津津乐道的,非江泽民「怒斥」香港记者张宝华的一幕。当时有香港媒体报导指江泽民「发烂渣」(发脾气),但看了现场(尤其是现在再看),这样的描述是错误的。江泽民固然说记者「simple」、「naïve」,但内容也没有多错,态度更谈不上恶劣,他还赞了香港记者「跑得快」的优点。江泽民强调以一个「长者」的身分,近距离地两次走向记者,还专门用了广东话,惹得香港记者群娇笑连连,气氛活泼,算得上「谈笑风生」,江泽民的态度也算得上语重深长。中共最高领导人能在镜头中即兴说出充满感情和人情味的真心话,七十多年历史仅此一次。换成现在,记者连问话机会都没有。(当然,现在香港记者连跑得快这个优点也没有了。比如那条在西沙附近的海鲜坊沉船,自始至终就没有一家香港记者跑去看看发生什么事,差一点的在家当键盘侠,好一点的就是打电话追问,香港记者变得这么「懒」,令人感叹物是人非。)

随着2022年世界走进「去全球化时代」,中国也走进了习近平「登基」的年代。虽然习近平在2012年上台,不断收集权力,在2018年还修宪,但正式打破过去四十多年的政治传统,还是在今年二十大连任第三任。前总书记胡锦涛在众目睽睽下被「请出」会场,这个场景还被经安排进场的外国记者用镜头传遍天下。可以说,今年的二十大,宣告了从邓小平到江泽民等一手建设下来的政治成果最终化为乌有。江泽民在过去多年屡次传出死讯,但直到二十大之后,才真正逝世,中国正式和「江湖」告别。这何尝不是一种天作的巧合?

※作者为旅美学者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