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宁 千字君的疫会言传 2023-01-03 23:18 Posted on 贵州
本文选自《天堂茶话》第七⼗章《破⾈共济——为何专&制者总是抗拒天道?》
对话者:老子(约公元前570 年左右—前 470 年),姓李名耳,字伯阳。公认的中国第一思想家,故有“老子天下第一”之说。孔子(公元前 551 年-前 479 年),姓孔名丘,字仲尼。公认的中国第二思想家,故其雅号为“孔老二”。
一日,天堂春日午后,湖边茶馆,老子、孔子相约前来茶叙,同时享受和暖的阳光。是为“天堂茶话”。
孔⼦:如您所说,天道⼀旦被⼈们发现并掌握,了解和实⾏起来并不难,可是,从古⾄今,为什么统治者们总是对天道不愿知、不愿⾏,总是要抗拒天道、钟情专&制。那时,我为了传播天道周游列国,可以说,被我说动的君王,我⼀个也想不起来。
⽼⼦:说的甚是。若是那时周王室肯⾏天道,我也不会在耄耋之年还去⾃我流放。可以说,在任何政体下,掌权者都对天道有不同程度的抵制。没有⾜够强⼤的道德、制度、法律与⺠意的压⼒,单靠良⼼发现,掌权者们是不会去⾃动⾏天道的。有些执政者,对天道很了解,但是就是不愿意⾏天道。他们不愿意“碌碌⽆为”。真是奇怪,在这个世界上,对政治家来说,要有为并不难,难的居然是去⽆为。每个掌权者都愿意伸⼿,不愿意收⼿,只有伸⼿⼲预的意志,没有收⼿⽆为的意愿。对统治者来说,去追求作为不学就会。⽽要去收⼿⽆为,不去作为,不去⼲预,不去扰⺠,怎么说也学不会。我看,不是学不会,⽽是他们打⼼底⾥就不愿意学。
孔⼦:君王们总是想独霸政权,不肯顺应天道把私天下改成公天下。这是不是他们总想把天下据为私有的私⼼在作祟?
⽼⼦:不怕⺠众⽆知,就怕统治者⾃私。统治者的⾃私也常常加剧⺠众的⽆知。统治者倾向于⾃私,是⽆需⽤任何材料证明的。⼈是⾃私的,统治者也是⼈,但是统治者的⾃私,不同于常⼈的⾃私,因为他掌握权⼒。统治者有些⼩私⼼可以理解,但是想独霸天下,这个私⼼也太⼤了!
有⼀些掌权者,有理解天道的能⼒,也有⾏天道的意愿,即便没有独霸天下的野⼼,但也总是想扩张⼿中的权⼒,满⾜⾃⼰的权⼒欲与其他私欲,明知权⼒应该受到节制,应该分权制衡,但是却⼀再试突破制度的藩篱,打破权⼒的平衡,去把权⼒往⾃⼰⼿⾥集中,把权⼒的触⾓向社会延伸。
还有⼀些统治者,准确地说,是专&制者。他们就是不肯承认有天道,认为⾃⼰的意志,⾃⼰语录就是天道。从公⼼说,专&制者担⼼⼀旦松动对政权的独霸会引起动乱。从私⼼说,他们当然也害怕⾃⼰失去统治权,失去对政权的独霸及其所带来的种种好处。这才是掌权者抗拒天道⽽⼜不愿说出的真正原因。对专&制者的担忧,可以理解,但是不必同情。
⼈类的政治先知早就发现了政治领域的天道:有权必腐,极权极腐;为此要“三权分⽴,制约平衡”;要⾏共和、⺠主、宪政。这样的道理不难懂,也不难⾏。可是,在⼀些地⽅,统治者却拒绝听,更不愿⾏。
掌了权的⼈总想掌更⼤点的权,掌了⼤权的⼈还想掌更⼤的权,直⾄拥有绝对权⼒,从⽽垄断权⼒。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政治权⼒的本质。即权⼒在本质上是积极的、膨胀的,⼲预的。即便是掌权者没有私⼼,但是⼀旦权⼒到⼿,掌权者就被权⼒所掌控,像着了魔⼀样,去积极有为,去⾃我膨胀,去横加⼲预。
因此,不对权⼒加以必要的分⽴与约束,掌权者们是不可能回到天道的轨道上来的。要⾏天道,权⼒必然要公有!要权⼒公有,执政者只能⽤选举的⽅式产⽣。当时,我对此的认识还⽐较模糊,现在看来权⼒公有是不⼆的选择了。在政治领域,没有权⼒公有,没有共和,就不可能⾏天道。
孔⼦:我也发现,背离天道与江⼭独霸是分不开的。⽽这⼀可以说是某国不曾中断的政治传统。为什么统治者总是把⾃⼰的江⼭放在天道之上?
⽼⼦:根本的原因是统治者想把天下江⼭据为私有。如果天下江⼭是私有的,统治者就很难去懂天理,⾏天道。不是他们没有能⼒懂天理,⾏天道,⽽是他们没有意愿懂天理,⾏天道。当官的,谁也不傻,他们最知道他们的私利在什么地⽅。⽽私天下,为他们不闻天理、不问天道,提供了最充分的制度环境,这样他们就可以放开⼿脚追逐私利,也就从根本上可以罔顾天道了。所以,与统治者的利益⼀致或者不冲突的时候,⼀旦与统治者的整体利益,或是决策者的个⼈利益发⽣的冲突的时候,公共的利益就要让道,⼀切服从于统治的政体利益与统治者的个⼈利益。
孔⼦:如何才能说服专&制者改弦易辙?我记得美国的开国者之⼀本杰明·富兰克林这样说过:如果你要想说服别⼈,就要诉诸利益,⽽⾮诉诸理性。晓之以情,动之以利。您觉得这样能打动他们吗?
⽼⼦:富兰克林讲的⼀点没错。即使你正义在胸,也只能⽤利益去打动统治者。你跟统治者说,只有⾏天道才是正义的,只有实⾏⺠主共和宪政才是正确的,这个话统治者是根本听不进去的。你对他们讲,⾏天道,⾏⺠主共和宪政对他们有多好;否则对他们多有害,如果内容新鲜的,他们会偷着认真听听的。然后,他们就会对你所说的利害进⾏分析计算。⽽且,你绝对不能低估他们对⾃⾝利害的计算能⼒。准确地说,他们都是计算⾃⾝利益的⾼⼿。但是我估计他们在经过计算之后还是决定不听你的。困难的是,在专&制国家,任何法律与公共政策,都必须充分⾸先满⾜统治者的私利,否则,他们是不会采纳的,不会去实⾏的。只有⾏专&制,才能保障他们当下利益的最⼤化,哪怕他们的⼦孙后代要为此付出巨⼤的代价。专&制统治是最能把统治者的当下利益最⼤化的,最能服务于统治者的私利、贪欲和专横的权⼒。因此,要靠利益诉求去打动他们是很难的。
我发现在专&制统治的核⼼集团中存在⼀种“破⾈共济”现象。专&制统治就像⼀艘破船,统治集团就是船上⼈。专&制的破⾈,就总是要沉没的。世界上还没有出现永不沉没的专&制王朝。专&制的时间越⻓破损得越严重,离沉没的倒计时越近。专&制的破船还有⼀个特点就是不允许在船上装备救⽣设施。核⼼成员中想要弃船者,必将受到共同的讨伐。所以,⼀旦船沉,乘船⼈都要落⽔。所以最⾼统治者也常常⽤“我们都在⼀条船上”之类的话来试图把⼈⼼锁在破船上,⽌息内⽃,防⽌成员弃船。因此统治集团必须死⼼塌地呆在破船上。这样的同⾈共济,其实是破⾈共济。结果是,在这样的严酷困境下,统治者被迫不惜⼀切维护统治,坚守专&制的破船,继续抗拒天道。
社会⼼理学研究发现,在⼈群中常有⼀种⾃我服务偏向(self-serving bias),⼜称⾃服偏差。有这种偏差的统治者,倾向于把功劳归于⾃⼰的英明正确伟⼤,把失误败归因于敌对势⼒和⾃然灾害等外在的因素。如果他们是公鸡的话,他们会认为,如果不是他们打鸣,太阳是不会升的,天是不会亮的。举个例⼦:如果“天不⽣仲尼,万古⻓如夜”这话是你说的,你就具有这种偏差。有这种偏差的统治者还会夸⼤⼈们对其拥护⽀持的程度。⻬奥赛斯库夫妇⼤难临头还觉得军队⼀如既往地效忠他们。这种偏差导致掌权者⼀边⽤外因来为⾃⼰的失败⾃我开脱,⼀边虚构想象的成功⾃我庆贺。
所以,这种偏差与⾃恋是常常分不开的,它导致掌权者对⾃⼰的感觉太好,认为⾃⼰太重要太强⼤以⾄于没有⼈能取代。他们的江⼭将千秋万代永不变⾊。这种⼼理偏差在给统治者带来⾃信的同时,也带来了⾃我欺骗,进⽽产⽣幻⻅有能抗拒天道永葆专&制的⾃信。即便明知专&制之⾈要沉没,也⾃欺地指望在击⿎传花中避开覆灭的厄运。
孔⼦:最后,问⼀个私⼈的话题,您⿎吹天道,⽽天道在中⼟始终不彰。统治者⽆意选取您的政治哲学,您是否也有过怀才不遇的感觉?
⽼⼦:我没有怀才不遇的感觉,是天道怀才不遇,不是我的主张未被时代选取,⽽是天道未被统治者所选取。对此,我只能感到遗憾。不幸的是,国⼈也在⼀直为此付出各种代价。
天道章句之七⼗
吾⾔甚易知,甚易⾏。天下莫能知,莫能⾏。⾔有宗,事有君。夫唯⽆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被褐怀⽟。
对于天道的教诲,统治者们很容易理解,很容易践⾏。那些执掌天下的⼈却不理解,不践⾏!⾔论要有主旨,⾏事要有根据。由于掌权者的⽆知,因此才不理解我天道。能理解天道者难得,能奉⾏天道者可贵。所以有道的政府廉洁俭朴⽽⼼怀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