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教授主持岭南大学文学院与中文系的那些年,正是香港文学最鼎盛的岁月,那时香港学院里的学者,与社会上的作家,与爱好文学的写作者和读者,都有很密切的来往和互动。学者们都是报章杂志重要作者,是城市文学活动的重要推手,他们为当年香港欣欣向荣的文化氛围奠定深厚的基础。

在几个大学中,岭南大学因为有刘教授,更先后有梁锡华﹑陈炳良﹑梁秉钧﹑许子东﹑黄国彬等教授,致力研究香港文学,评论香港作家,提携文学新人,再加上个人的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更令人印象深刻。

岭南是小老弟,刚刚升等为大学不久,但以对香港文学的贡献,岭南远远把港大抛在后面。岭南之外,还有一批影响香港文学深远的知名教授,中大的黄继持﹑卢玮銮,浸大的钟玲﹑黄子平,科大的郑树森,反而港大自也斯离开后,几乎与香港文学没有太多来往。而岭南因刘教授的关系,与香港空前繁荣的文学氛围鱼水交融,互相增益,成一时之盛。

那是香港有史以来最自由而富足的时代,是香港历史上文化艺术的高峰。金庸梁羽生倪匡还在,刘以鬯罗孚还执笔为文,电影电视登峰造极,文学期刊与八卦周刊争艳斗丽,看完《八方》,还可以看《花花公子》,七百万人安居乐业,各有所好,各取所需。

那些年岭南时常举办不同的文学活动,有时邀请外来学者举办讲座,有时针对特别的议题举行公开论坛,有时更结合重要日子广发英雄帖,邀请来自中港台与外国的作家与学者,举办连串不同形式的文学活动。

刘教授常说「我们乡下地方」,意思是岭南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但每次岭南有文学活动,城里的文化人总是蜂涌而至,除了因为活动本身有价值之外,岭南的文人学者本身也具有磁石一样的吸引力。

我已经忘记有多少次参加岭南大学的活动了,从湾仔趁地铁或962巴士,通常要一个多小时才到屯门。那个自成一角的校园,幽静而雅致,很多熟悉的文友,也有外来的学者和作家久闻大名。之后开会讨论,各抒己见,之后是晚宴,杯酒言欢,好是很好,但通常都要用掉一整天时间。

记得最隆重的一次活动,是张爱玲国际研讨会,那时从美国来了夏志清﹑王德威,从台湾来了朱天文,大陆来了谁忘记了,香港出席的还有郑树森﹑蒋芸﹑许子东等作家和学者。本来我是不够格参加的,估计是刘教授厚爱,把我也塞进座谈会,要我谈一点张爱玲对天地作家亦舒﹑李碧华和钟晓阳的影响。

我胆粗粗跻身学术殿堂,虽然忐忑,但不好拂刘教授的好意,只好勉为其难作了准备。那天还发生一件事,就是刘教授介绍我的时候,误将我说成是天地图书总编辑,当时我还是副总编辑,为免无端叨光,一开口就声明自己只是副总编辑,惹来哄然大笑。

偏偏那天夏志清也老顽童习性发作,居然莫名其妙公开批评刘教授英文不好。后来读过一些文人学者写夏志清,才知道这位老先生经常口不择言。那天回程路上很不安,觉得落了刘教授的面子,他是主人,又是岭南文学院院长,夏志清是他老师辈,有资格信口开河,我一个小辈连上台的资格都没有,怎么可以如此放肆?

我在人际关系上向来笨拙,事后也不知道如何道歉,只担心我和他的关系会因此受影响。不料刘教授毫无芥蒂,就像从来未曾发生过那些事,一如既往地温润,一如既无地剖心置腹。从这件小事上,也可见到他的为人,他对朋友的珍视。

当年刘教授是岭南大学镇院之宝,中文系有活动,校长陈坤耀往往亲临现场,和我们见面。刘教授手上有资源,有时到城里来,就约一大帮文友吃饭。刘教授约人,每次都第一个到,坐在酒楼里恭候,他的守时也是对朋友的尊重与爱惜。有一次老作家孙述宪请吃饭,我也去早了一点,一张大桌子旁只有刘教授一人端坐,他自己守时,也很讨厌不守时的人。

我也忘记曾经和刘教授吃过多少次饭了,他退休后,我们有时会到黄金海岸一个小小的上海铺子吃饭,有时简单吃一个西式午餐,主要都是见个面闻聊日常。有一次我约他到中环苏浙同乡会吃午饭,我以为刘教授来过,就没有在底下等他,结果他迟了半个多钟头才到,他说在皇后大道中街上来回走了一个多小时,因为他不用手机,所以联络不上我们。

那时他已经八十出头了,体力精力都不如以前,想起一个老先生在街头蝺蝺独行,举目茫然,又让我难过了好久。

刘教授八十岁生日,岭南中文系同事凑份为他贺寿,除了他们同事之外,只邀请了郑树森教授和我。那晚在中环岭南会所,大家放开怀抱,高谈阔论,我在一桌子学者中间也不觉自卑,就好像我也是他们同事一样。

从那时到现在,九年过去了,回首恍如隔世。多年前,他曾约我一起到福建走一趟,我也答应了,但九六年移民后,每年假期都用来做太空人,后来家庭又发生变故,事情就不了了之。前年有一次和他通电话,他说可能和司徒老师会来温哥华看我,我说太好了,我家里有一间空房可以过夜,不过地方浅窄,不知他会不会不习惯。他说我们很随便的,有一张床就够了,谁知后来疫情蔓延,事情又拖下来。现在他人也走了,与他重逢的机会付诸东流,想起来内心怆然。

人生苦短,不如意事常八九,我安慰司徒老师,说我们只有更好地活下去,端正做人,用心做事,自我实现,才对得起他对我们的爱护与珍惜。做人最难得有情,最重要有心,亲情爱情友情,以情为舟可以渡劫波,良心善心爱心,以心为翼可以越风暴。

现在他已经羽化登仙,生死阻隔,只有想像他的音容笑貌来抚慰自己了,到这地步,就希望真的有来世。

—作者脸书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