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平坐看云起 孙立平社会观察 2023-01-31 07:16 Posted on 海南

小时候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当做一个感人或教育人的故事,对故事的背景所知甚少。这次俄乌战争爆发,才有兴趣去了解一下背景,原来,事情就是发生在乌克兰,保尔·柯察金就是乌克兰人。从时间上说,故事是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的国内战争时期。

在我们习惯性的话语当中,人们经常把中苏两国相提并论,因为两个都是由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的国家。但其实,两者有很大差别。

我们知道,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当新政权建立的时候,农村已经有了巩固的基础。而苏俄的十月革命,靠的是城市武装起义,然后然后将革命扩散到其他地方。所以就有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之说。根据当时官方的说法:那天晚上,属于波罗的海舰队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用炮轰击冬宫,革命由此爆发并迅速取得胜利。实际上这不是真的,而是革命需要传奇性的故事。

苏联解体之后发现的资料表明,实际上,当时阿芙乐尔巡洋舰正在大修,仅仅向冬宫打了几发空包弹(没有弹头)。当晚在冬宫附近并未发生武装冲突,守卫冬宫的仅有一个妇女营和一个士官生营,在人群的冲击之下很快就投降了。冬宫的防卫长官帕里琴斯基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起义人员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

现在看,当时的革命之所以如此轻易获得成功,实际上是脆弱的临时政府自己统治不下去了。所以,这就造成当时的一个独特的情况,统治者很弱,而革命者也很弱。换句话说,当革命者建立起全国政权的时候,对除首都之外的地方,掌控能力是很差的。于是国内战争随之爆发。像我这样年龄的人,或多或少都读过当年红军与白军作战的故事。

战争的混乱,以及当时为了适应战争而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体制,使当时俄国的经济处于混乱和困境当中。战时共产主义体制的核心,是余粮收集制,实际就是强制征收粮食。电影《列宁在1918》有一个情节:列宁的警卫员瓦西里与妻子互让一只面包,并坚定地对饥肠辘辘的妻子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从中可见当时粮食的紧缺状态。

粮食的短缺,经济的凋敝,使人们的不满情绪日益滋长,很多地方发生了暴动。这对于当时刚刚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列宁决定从1921年3月开始,停止战时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恢复了传统的商品货币关系,允许自由贸易,缓和和外国的关系,积极引进外资技术。当时的苏俄接受了美国的大量资金,也开启了短期的美苏蜜月期。

但在当时,无论是列宁,苏维埃其他领导人,都明确地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暂时的退却。

1924年列宁死后,布哈林成为了新经济政策最重要的支持者。但1928年该政策被斯大林废除,取而代之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斯大林想要迅速地积累资本进行国家工业化并达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他全面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农村集体化全面代替了新经济政策。

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