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周恩来 1963 年「国共秘谈」已经 26 年。现在接近「解秘」。穿过世纪风 云,历史透露了一段人们长期蒙昧无知的红朝真相。那场涉及两岸关系的秘会,在 七十多年分裂分治的惊涛骇浪中,不过是一瞬间。但观其前因后果,仍是一个充满 血泪、灾难和阴谋狡诈的连续剧的一幕。本文将周恩来主演的这场戏,放在 1958 ─1963 年这个于中国大陆前途有决定性意义的背景下加以描述。
中共特工首脑罗青长泄露周恩来秘密行程
1996 年 4 月,《开放杂志》报导罗青长(中共特工首脑)透露周恩来曾于 1963 年 12 月,专程到广州,由南海舰队司令吴瑞林率舰护航出海,和国民党当局秘密 沟通,就两党合作达成共识──这是两岸关系突破性的大事。信息由北京敢言者吴 祖光先生传出,但许多情节闪烁不明。
1997 年冬,北京出版纪念吴瑞林文集,发表罗青长文章《他曾为周总理护 航》,证实 1963 年周恩来「与台湾当局秘密会晤的重大行动」。罗在文中提到:时 间是 12 月初「会晤几天」、地点是「广东省边境」、共方人物是周恩来、张治中、 罗青长;台方是「两位能沟通国共两党关系的人」。会晤内容是「沟通了当时台湾 当局(蒋介石、陈诚、蒋经国)与大陆」,在一个中国问题上,达到默契和一定基 础的共识。罗文指出,这次秘密会晤,高度保密。 「不但有历史意义,也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1998 年 3 月,开放杂志继续追踪报导。研判会晤地点,很可能在距 香港 315 公里的「东沙岛」;会晤时间应在 12 月 8、9、10 三天内;台方人物,可 能性大的是蒋经国……报导曾引起媒体关注。
十二年之后,出现相关新证:中共杂志《文史博览》发表周晓青文章《1963, 周恩来在万山要塞「失踪」的那几天》(人民网 2019 年转载)。以更具体可信的报 导,证实周恩来有 1963 年 2 月神秘的南方之行,但否定了我们 1998 年的三条研 判。看来,我们过高评估了罗青长(1918-2014)证词的权威性。不过 2010 年的新 证,仍然不是该事件的全部解密。
新证周恩来秘会之地:唐家湾万山要塞
周晓青是万山要塞前工程部副政委周奎之子。他根据父亲等资料判断周恩来会 见一位「澳门商人」,地点即是万山要塞,此要塞位于中山县「孙中山故居」之南的「唐家湾」,被称为大陆四大海防要塞之一。周恩来一行的时程是──1963 年 12 月 7 日上午 9 时,登上 846 号扫雷舰启航,另有一舰护航,下午 2 时抵达唐家湾, 然后驱车前往要塞视察,召见 35 名机关校官,要塞司令杨敏大校介绍说,周总理 出国前来看望大家。 「周总理坐了一天船,要休息一下,还要同一个澳门商人谈一 些事。」会见后,周恩来、张治中和要塞军官合影留念(如图)。

万山要塞,和要塞军官合影(原图标示时间地点 1963.12.7)
文章说,周总理其实没有休息,而是在万山要塞的「某个地方」秘密会见了台 湾方面派来的特使,即「澳门商人」。会见中,周向客人阐述中央对台湾工作的 「一纲四目」方针,还托客人给病中的陈诚送去一些药品。
下午 6 时,周回到 846 舰。军舰返航时,天已黑下来,进入夜航。周恩来在舰 长室工作到凌晨一点,三点才休息。 8 日凌晨 6 时,846 舰返抵广州黄埔新港。上 午 7 时,周恩来和大家告别,结束这次唐家之行。 ──按照这个时间表,周恩来此 行,在 7 日 9 时至 8 日 7 时,不够一整天。和台湾特使会晤,只占四个小时。
这样,我们获得有关「1963 年国共秘谈」来自中共官方的两个实证版本——即 罗青长和周晓青的文章。对比之下,二者的异同点有:
一、会晤地点。吻合了罗青长强调的「广东省边境」。即现珠海市北面的唐家 湾。周恩来张治中和万山要塞军官的合影照片,标示「周总理与万山要塞区直属 队校官合影 1963.12.7」,是一个有力的证据。因此,「东沙岛秘会」之说不能成 立。因东沙岛迄今在台湾海防控制区内,有数百驻军。周断无冒入敌营之理。至于 具体会晤地点,周晓青说在「要塞的某个地方」。据知情人告闻,万山要塞守辖海 域宽广,包括万山群岛,大小岛屿上百个,如桂山岛、白沥岛等。周等乘舰而来, 应是有约登某岛相会,不会止于要塞陆地指挥部址。
二、会晤时间。罗青长提到「有一天多行程」,又说「会晤的几天里」──但 周晓青的描述,去程 5 小时即达唐家湾;回程夜航却 12 小时,才到黄埔新港。来 回时间差很大,存疑。周和台湾特使相会四小时,若登某岛,可能来回需时二小 时,会晤时间仅余二小时。
可见,罗周二文只有时间地点的相差,大体符合。另一重要旁证是 1998 年纪 念周恩来诞辰百年的大型纪录片《周恩来》中,有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提供的 「唐家会谈」一节。多年被疏忽。中央文献室是熟知中共高层机密的部级单位。周秘处国共会晤之事,料早已存在该室档案之中,应无疑义!
三、会见人物。罗周文章均掩其名。可以推测,既然周恩来赴东沙岛可能性 不存在,台湾亦无可能派遣蒋经国陈诚出海。但欲与周在此无名海防小岛相会之人,仍然费解。罗青长所谓「可以沟通蒋父子陈诚」之人,应是有资格直接或间接 会见国府最高层之「特使」,并非一般掮客(有说香港文人张稚群)。而且其人进出 要塞防域,亦属神秘(1965 年李宗仁投归北京后,对台统战谍影幢幢,及至 2013 年出版《毛泽东年谱》,公布 1958 年 10 月毛接见曹聚仁的详细谈话,更使周恩来 1963 年与台秘会者引人关注)。
秘会背景缘起于中苏之争后的金门炮战
四、秘密会晤的内容──这是会晤的关键问题。事关事件的来龙去脉。例如 「一纲四目」从何而来?更重要的是,周恩来如此匆忙的一日之行,所来何为? 「重大意义」何在?下面的分析显示:周这位中共「军机大臣」亲赴「万山会谈」是当时大陆内部和中共美苏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一个环节,虽然这个环节并非十分 关键,但周却是一个重要关键人物。
解剖变局,「台海危机」是一个切入的重要视角:1958 年八二三金门炮战,史 称「第二次台海危机」。 1958 年是毛泽东神经发高烧,鼓动「大跃进运动」的一 年,也是中苏从分歧到交恶的转折一年。哄动的大跃进、人民公社狂潮,令全国陷 入大饥荒。遭来苏共多次的公开批评,同时暴露中苏外交路线的根本分歧。赫鲁晓 夫依循二十大和平共处总路线,谋求「缓和」苏美关系,毛则坚持「帝国主义是 纸老虎」的反帝反殖路线,指示外交部「坚持和美帝国主义斗争,不和美国发展关 系」。国际战略的对立──成为中苏分裂的第一幕。
开场戏在军事上引爆。 1958 年 7 月中苏关于建立联合舰队与长波电台爆发争 执后,毛突然发动八二三对金门「大规模猛烈炮击」,从 8 月 23 日到 10 月 6 日, 发射 44 万枚炮弹,首日炸死三名国军指挥官。蒋在美军协防下展开海空战反击, 美军 8 英吋远射炮入阵,十月暂停。双方均有万人以上伤亡……此金门炮战,毛蓄 意不通知盟约国苏联,挑战美苏关系,「给赫鲁晓夫头上泼一盆冷水」。 9 月份赫应 邀访问美国,其轰动效应虽未受影响,但对毛之恼怒可想而知,赫回经北京,不示 弱地予以回敬,批评金门炮战是不必要地「制造紧张局势」,「以武力试探资本主义 的稳定性」。苏共断然作出两项对策:1959 年 6 月撤销支持中共研发原子弹协定, 1960 年 7 月撤回在中国的 1390 名援华专家──台海危机引致中苏交恶踏入分道扬 镳的决定性阶段。

毛发动 823 炮战的动机何在?中共迄今不说实话。李志绥医生的见证值得留 意:他认为是「一场赌博」。并证实毛说:「赫鲁晓夫要和美国拉关系,中国就炮打金门,美国会插手,在福建什么地方放一颗原子弹,炸死一两千万人,看你赫鲁晓 夫怎么说? 」毛的类似话说过不止一次(如 1957 在莫斯科会议),他不怕原子弹, 不怕死几亿人。也预言过大跃进「起码要死五千万人」。其实中共从高层到前线将 领,对炮打金门多有不理解。毛内部回示称,台湾金门已是「国际阶级斗争中最严 重最复杂的焦点之一……我们要作长期打算」,并作出只炮击、不登陆、不轰炸、 打打停停、不攻击美军的规定。暗示他另有诡计藏身,摆出一副拿战争当儿戏的流 氓姿态(赫鲁晓夫讽毛是猫玩老鼠),两面三刀扮高明……(见毛年谱)
金门炮战、大饥荒给蒋介石反攻大陆一次机会
金门炮火不但恶化了中苏关系,更使台湾看透中共的虎狼心肠。毛亲笔代写四 篇《致台湾同胞书》,声明炮战是针对美国的。并耸人听闻提出「绞索论」,为炮战 辩护,称炮打金门犹如将绞索套在美国和台湾头上,胜败死活都操之于我……。毛 年谱大篇幅记录可见,炮战期间正是毛胡闹大跃进公社化的高潮,即使 1959 年庐山会议恶斗彭德怀,也只字不提金门战争,而后官史皆一笔带过。可见官方对毛一 手包办的这场不得人心的战争有难言之苦,回避了事。
遭到炮火突然袭击的蒋介石总统,对 1958 年大陆开始的疯狂运动,及其大饥 荒,洞若观火。从未放弃反攻大陆机会,1961 年大陆陷于水深火热之际,蒋制定 《国光计划》,拟以 50 个师攻入大陆(面对 400 万共军,计划遭到彭孟缉、陈诚反 对,美军顾问团怕苏联卷入也反对)。但 1962 年出现在香港的逃港潮,每天数千人 亡命出逃的惨况震撼海外。蒋作出训示:「3000-5000 人的突击队空投大陆,可以引 发推翻共党暴政的革命」。由叶翔之筹划「海威行动」,详拟特种部队陆战方案。在 美国拖延海空支援登陆后,空投计划毅然实施,1962 年底九支国军分队空投广东 沿海,并策建基地。行动持续到 1963 年 11 月 19 日,反共游击队在福建霞浦、南 日登陆──时已临近唐家和谈。 (国光计划殆至 1965 年失败。共军宣称歼敌 40 股 594 人,海威行动仅三分一生还。)
毛周内外交困,「一纲四目」统战台湾,适得其反
可见大跃进~炮打金门~大饥荒~中苏分裂~中印边界战:毛一系列独裁决 策,已在国内外造成极为严重的内外交困局面,被迫改行缓兵之计(中共常用词是 「让步政策」)。对内召开「七千人大会」,收拾残局,毛刘「三七开」分歧公开, 触动最高权力斗争。对外则企图以远交近攻、收买笼络,拉大旗,对抗美苏。 「一 纲四目」由此而来。毛完全低估炮打金门,遭到西方与亚洲国家的强烈反弹,企图镇抚台湾。1960 年 5 月对台易策,使出「一中两制」招降计。 1965 年成功统战李宗仁后,命周恩来召见曹聚仁、章士钊等,转告蒋父子:不和美国搞在一起,台澎 金马由蒋管,但不要来大陆搞颠覆活动。 「他不派白色特务,我也不去红色特 务」。 ……周恩来遂将毛旨概括为「一纲四目」:(即台湾回归祖国为纲。四目为: 除外交外军政大权归总裁;军政费用不足中央拨付;社会改革从缓;双方约定不派 人进行破坏对方之事)。其后,周命张治中、傅作义、屈武等给台湾当局写信,不 要「轻举妄动」。 1963 年 12 月「唐家会谈」便是制台之急招,由周亲自出马,旨 在诱制台湾反攻大陆的军事行动,摆平有如芒刺在背的一大「麻烦」。但台湾当局 在李宗仁投共后,更为警觉,坚拒诱惑,唐家会谈无下文。
谋求「一个中国」,当年只是幻觉。毛周应知,炮打金门离间美台关系,适得 其反,美台军援、高层往来更密切。国务卿杜勒斯赴台五次、总统副总统艾森豪、 詹森相继访台;台湾副总统陈诚、蒋经国也亲访美国。对金马的护航并不放松…… 加上中印边界之战(1962-10)全球 72 国支印反中,众叛亲离。毛周只好不远万里 去拉拢非洲十国小兄弟,唐家会谈后,周恩来匆匆上马「出访亚非十四国」。这场 72 天的远行,至今是周恩来外交的范本,而掩盖出访的败象。兹举二例:在突尼 西亚(突尼斯),周遭到总统布尔吉巴的面斥:「你要我们与西方为敌,你和印度交 战、你骂狄托,又骂赫鲁晓夫。别人不会说的,但我要告诉你,你这种论调,非洲 不会有人听,也不会受欢迎的!」。周出访最大任务是拉拢埃及总统纳赛尔出面召 开「第二次亚非会议」,以图利用不结盟国家重演 1955 年万隆会议光彩,结果,被 纳赛尔婉拒。中共对不结盟三巨头凌辱其二(尼赫鲁、狄托),纳赛尔情何以堪?他回答周恩来:「我感到很为难。」全程除了给缅甸 5000 万美元无息贷款,并未挽 回中共 1958-1962 外交的孤立状态(传周回国遭到主席刘少奇批评)。
结论:周在毛反苏三大战役中的位置
追寻 1963 年前后中共内外统战,周恩来依附于那架旋转不停的庞大专制机 器,以其外事经验,站在战后国际主流的对立面,只能是逢君之恶。炮打金门,毛 提出「绞索论」,周顺附之:「打而不登、断而不死,使敌昼夜惊慌,不得安宁」为 方针,深得毛意。亿万灾民刚从大饥荒的废墟中喘息过来,毛毫无收敛又挑起一场「反修大论战」,蛮横诋毁苏共改良路线,就在 1963 年分道扬镳大打出手。国事管 他娘,半年发出六篇《九评》文章(除斯大林问题外,指控南斯拉夫复辟资本主 义、攻击苏共的防核反战与和平共处外交……)。大有金门炮战之快意恩仇,誓将 套在美帝头上的「绞索」,套在苏联头上。何以唐家之会保密至今?显因这是一次 竹篮打水的骗局和失策。家丑不外扬。
周恩来衔命完成唐家会谈和亚非访问后,理应回归国务,落实重整经济的「八 字方针」。无奈,独裁者不悟,为夺取国际共运大权,甚至公开宣称不怕死人要和 核强国「打烂仗」。 1963 年写下豪迈歪诗:「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扫除一切 害人虫,全无敌。」周恩来闻到血腥气。 1964 年马不停蹄,策划大型歌舞史诗《东方红》,将毛捧上天。另一个投机家林彪也出马大肆煽动「个人崇拜」妖风, 将一艘被毛劫持的破船,满载党徒恶棍驶向茫茫黑暗中。
本文从厘清六十年前那段被尘封的狂热纪事出发,证伪求真,或可引申出一部 红朝外史──从 1958 年开始,毛泽东已无法遏制内心渴望的天翻地覆帝王梦,经 过 1958—1976 的十八年实战,步步紧逼,形成一套强加于全党全国的反苏战略, 这战略彰显于世的三个系列战役是:
第一战役──炮打金门。 1958 年 823—1958 年 10 月;主战两个月。第二战役──九评苏修。 1963 年 9 月—1964 年 11 月;主战一年。第三战役──文化大革命。 1966 年 5 月—1976 年 10 月。主战十年。这三大战役的特征,不是一篇宣言,也不是一次会议一个决议。而是利用国家权力、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和组织管理,从意识形态到社会动员甚至使用武器军 备,展开势不两立的拼死搏斗。
第一战役如前所述,以反美为掩饰,「联蒋制美」,挑战美苏战争底线,甚至 寄望美国动用核武,以战争手段玩弄权术,视金门军民为祭品,向苏联三和外交示 威。这是为不少史家所忽视的。第二战役,利用宣传洗脑惯技,全面攻击苏联改 革的合理性,九评狂作蛊惑无知大陆群众,力图占领国际舆论制高点,尽显毛共价 值观的愚氓与僵化,其贬苏之效无异于自残。第三战役文革,是妄图称霸全球的 一场总体战。毛不惜毁灭中华文化和民族的生存条件,无法无天,赤地千里,绑架 十亿臣民与现代文明为敌。终于换来林彪叛逃,独被四人帮推为「专政元首」。穷 途末路之际,竟拉拢两名白宫无耻政客,演出世界反苏大联盟丑剧,1976 年 9 月 至死方休。被台湾媒体盖棺论定:「大奸巨魔、恶贯满盈」。
二十年反苏修,革命不仅吃掉自己的儿子,竟连「老子」也不放过。红太阳烧 焦了大地,变成一具干尸──1963 年是一个富有启示的见证。迄今又是一个甲子 过去。醒悟者安在?令人欣慰的是,曾经在 1958 年遭到毛泽东炮火蹂躏的自由台 湾,已经历炼成一个坚强不屈的繁荣国家。
(感谢为本文提供资料与意见的朋友。2023-1-30 纽约,5630 字)
(文章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和立场,光传媒首发,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