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他给一个住在6楼的顾客送餐,爬完楼梯,敲开门后,发现顾客留错了地址。他联系顾客,得到了一个新地址,送达后发现还是错了。
直到又要了一回地址,累计爬了18层楼后,终于见到了顾客,一个年轻的小伙子。
底层中国的行吟诗人 被文学拯救
其实早在2020年,真故就写过王计兵的故事。那时候他还没走红,没什么人关心一个外卖大哥的境遇。
他出身江苏徐州农村,中学都没有读完,先后做过建筑工、捞沙工,捡破烂、摆地摊,开翻斗车,最后才来送外卖。人生是一串漫长的辛劳和漂泊。
一直不变的是,他始终在隐秘地写诗。《赶时间的人》出版时,他累计写下了4000多首诗。
“大多写在干活的间隙,写在废报纸上,烟盒上。有次写在自己的一支袖子上,密密麻麻,满满一白袖子。”
送外卖后,创作甚至有了井喷的态势。因为“当你特别苦闷的时候,心里突然有很多话要说,总想写一写”。
他记录下一个推着电动车的外卖员:
他俯身推车的姿势
多像一棵倔强的树
在风中不屈的样子
瘪了的轮胎和脖颈的热气
让他看上去
他们在城市穿行,身影随处可见,却没有自己的名字:
我不叫兄弟
兄弟在别的城市
我不叫父母或孩子
他们都在乡下
我明明一动未动
名字却跑丢了
你可以叫我:上一个
王计兵看见的远不只是个人的辛酸、委屈,他记录了更多在人间奔波的劳动者:外卖员、绿化工、保姆,或者一个刚刚从脚手架上爬下来的农民工:
当我们奔波在通勤的地铁上的时候,当我们为了生活忍受委屈的时候,当我们跟远在家乡的父母打电话,说一切都挺好的时候,很难不被这句话戳中。
但《赶时间的人》提供的不只是抚慰,还有深层的理解和共情。细读他的诗歌,会很容易感受到一种近乎神圣的谦卑感。他是贴着生活、人心在写。那些为生活独自奔波的瞬间都被他展开、抚平。
《赶时间的人》有首诗记录了对女儿的愧疚:
你在人间奔波,不断吞咽来自生活的磋磨,内心深处还积压着对父母妻儿的愧疚。不能在父母身前尽孝,不能陪儿女长大,不能给妻子买一件贵一点的大衣。
人总是越活越多愧疚,这些劳动者心底深处的疤痕,都被王计兵记录下来。读者看完后,说这才是真正的劳动者的诗歌。
每一个在生活中独自奔波的人,都能在《赶时间的人》中看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