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位在台湾社科界有一定地位的学者召开了记者会,传达连同其他30多位台湾学者共同连署的《反战声明》,声明的主要论点是台湾不该成为美国挑衅中共,进而在台海引发战祸的工具,台湾应该谋求和美中两大国维持等距的关系。
这个声明与记者会公开后,引起了不少批评的声浪。而其中一位列席记者会的政大传播学者郭力昕于3月28日在《独立评论》网站的个人专栏「无脸之书」中,写了〈反战声明与台湾社会的「窒闷空间」〉,除了回应某些对这份声明的批判外并呼吁台湾舆论需要对这类议题多些讨论、对话空间外,他还感叹他们的联合声明因为和台湾主流意见严重不合,于是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社会的批评并未改变反战学者的看法
而稍早同样列席3月20日记者会的知名传播学者冯建三在《联合报》投书〈不挑衅不仇中 两岸就和平〉,进一步阐明了和该份声明相关的论点,显示社会的批评并没有改变他的认知。他的投书篇幅并不长,只是为他和该份声明的论点添加更多「佐证」。他列举出来证明其论点无误的新事证大致上可以下列几项:
图片来源:翻摄自联合报
⑴稍晚于他们声明发表后一天在美国权威外交政策双月刊《外交事务》网站上线的一篇新文,由美国的中共研究新秀康乃尔大学政府学系的美台混血白洁曦博士所写。 ⑵罗列各项美国和北约在过去几年军事演练来证明是美国挑衅。 ⑶强调台湾原本朝「不对称作战」的转向已经消失无踪又重回购买传统大型武力的老路,而在他看来这是台湾无力负担的劳民伤财路线。 ⑷举出「不对称作战作战」概念的倡导人前参谋总长李喜明将军于去年出版的著作《台湾的胜算》忧心地指出台湾舆论「……在民间孕育出仇中、反中情绪」。 ⑸引用前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卜睿哲著作《艰难的抉择》一书中谈到芬兰为了维持国家的独立地位不受苏联威胁而在政治活动与言论上自我克制,认为这可以当作台湾的借镜。
冯教授兴冲冲的引用白洁曦新文,认为该文是近年来的「空谷跫音」,应该是看到看到该文中的一个关键段落「美国官员艰难而关键的任务是要在吓阻与挑衅间寻求平衡,决心的象征性展示、无条件的承诺防御台湾或是承诺要大幅增长在该区域的兵力都会过度倾向后者…」,这段话看似增添了冯教授等人的论点增添了说服力。
只是冯教授偏偏就省略了该段的最后一句话「……过度倾向后者,无意间反而挑起了美国官方想要吓阻的冲突」。这句话很无情地告诉了读者连堪称对中鸽派的美国代表性学者都认定美国官方是想要吓阻两岸间可能的冲突而不是去挑起,即使这发生了,也是误算而非刻意,这和参与连署的学者认定美国经常扮演刻意挑起战争角色的认知刚好相反。
事实上白洁曦该文的主要目的是反驳认为中共会在内部出现不稳时对外用武的观点,她引用了其他知名学者的研究指出中共过去的行为模式其实刚好相反:在内部出现混乱时,会进行对外政策的降温,即使有出现言语上的恐吓,实际动武的例子也非常少。她还强调认为中共出于内政需求对外用武的看法不只是错的还很危险,因为这隐含着美国不管做什么都无法影响中共是否对台动武的算计,而唯一能防止北京这种转移焦点式侵略的方法就是不让它有能力在这样的行动中获胜。
美国作为或可批评,但他们非挑衅
但白洁曦接下来讨论的另一种可能性便和这些反战学者的宣称相反了:她引用麻省理工学院知名中共军事专家傅泰林(Taylor Fravel)的研究指出中共经常在其关于领土和海上争议的主权宣称遭到挑战时是选择动武。但历任美国政府都在各种场合宣示美国遵循「一个中国」政策,拜登政府更反覆强调反对任何一方改变台海现状,美国国务院去年5月底公布的现况清单(fact sheet)第三段明确写道不支持台湾独立。换言之,在最有可能引发中共动武的议题上,并没有美国挑衅的证据存在。
冯教授还举出美国在东欧、地中海带头举行的各种演习来试图证明美国才是逼俄罗斯对乌克兰动手的主谋,并想以此类推到台海情势上美国也是展现同样的倾向。然而就和冯教授选择性的挑出白洁曦文章对自己论点有利的片段一样,中共和俄罗斯,还有伊朗,甚至还有别的国家(今年2月南非加入中俄的联合军演)也是经常举行联合演习,只可惜这些似乎在冯教授的眼中都不存在,而只剩下美国帝国主义对中俄的苦苦相逼。
搞不清基本事实便开始立论
然而冯教授的投书最大的问题还不是选择性的挑出证据来支撑自己的论点,而是身为具有社会地位,以专业形象获得敬重的大学教授连一些重要的基本事实都搞错便开始立论,他对台湾军购现况的认知就是最好的例子。去年5月《金融时报》报导了美国以前所未见的强势作为要求台湾将对美军购从传统的先进战机和战舰改为反舰飞弹、空防与飞弹防御系统、情报监视与侦查、指挥管制系统以及早期预警系统等,该篇报导还明确指出这些就是2022年3月副助理国务卿Mira Resnick和国防工业高管的谈话内容。
而且这种美国军售政策立场转变不只是嘴上说说,华府已经通知台湾不会批准购买12架MH-60R反潜直升机的申请,这是在美国已经取消了原本发放的给E2-D早期预警机的出口许可之后。当然这样的强势作为引发了一些反弹,包括让美台商会会长韩儒伯发表公开信提醒这种军售项目的大转向有影响台湾国防安全之虞。
但冯教授的投书是认为李前总长提出的「不对称作战」是专业的见解,而美国政府也已经以此为对台军售的新方针积极推动。可是冯教授却在投书中完全搞不清楚状况的写道「原先为人肯定的不对称战略,如果已成明日黄花,原因何在,和美国有关吗?」,浑然不知不对称战略或是其更正式的名称「整体防卫构想」是台湾现任军方高层不认同这构想而在所有文件中停止使用这些词汇,但对于美国拜登政府的对台军售政策并没有影响。
还有一个冯教授问题重重的引用是关于卜睿哲以台湾为主题的书中提到芬兰自我设限的例子,事实上在冯教授所引用书中内容的下面一整段就是「不要误会,我举芬兰为例并不是暗示台湾应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国的竞争中采取中立姿态,两边的处境差异很大。不过也不该在讨论的开头就先排除芬兰的妥协方针,台湾的政治人物兼学者张亚中也曾公开支持以芬兰为鉴。但我在这里要谈的重点只是,外部的威胁有可能让一个国家的政治人物和人民为了好好应付共同的威胁,选择看淡过去的冲突」。
芬兰的自我克制并非通例,台湾未必适用
从这段话明显可看出,卜睿哲提到芬兰曾经采行的自我克制政策只是提供一种选项当作思考的素材,并非是当作台湾唯一的出路,而且他也指出目前台湾赞成这种路线的是统派立场鲜明的国民党党员张亚中,还有他真正的重点在于台湾该如何有效应对外来威胁─中共。虽然不是说身为少数派的立场就一定是错的,但冯教授的确应该思考一下为何芬兰模式只有他和张亚中会赞成,以及在台湾现在面对的处境比芬兰更险恶之下,中立真的是可行的方案吗?
最后一个要讨论的是冯教授引用李前总长的另一个观点─认为台湾民间仇中、反中情绪,更是将中国人民与中共混为一谈,此种风气的滋长,对台湾的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绝对有弊无利。李前总长在书中提出这点建议是基于此更能有效对抗中共政权,不要把已受中共民族主义宣传之害的中共人民推到台湾的对立面,该段落所出现的第五章「台湾应有的国防思维」中李前总长同时对中共政权的许多恶行和独裁政权的根本利益有很清楚地描述。
但冯教授引用这段并非是要提醒台湾社会没有必要陷入过度的反中情绪以至于和一般的中共人民为敌,而是暗示这种这种情绪也有可能是造成中共做出军机军舰越线的挑衅性动作有关,这很不幸又是一次对李前总长大作内容的不当引用,想借此呈现出问题是在台湾和背后的美国的形象,而非针对反中情绪造成两岸民意对立是否对台湾不利做出建设性讨论。
总之冯教授那一篇篇幅甚短的投书论点非常强烈,但在引用各方言论或「事证」想证明自己所言无误时却没有大学教授该有的专业与严谨,而是高度选择性的只写出对自己有利的部分、错误引用或什至是根本搞错状况就开炮,会发生这样的问题或许和他本人浓厚的反美意识形态有关。
也就是说他认为台湾民众的意识形态偏差让台湾的安全陷入了危险的境地,殊不知他自己在有意或无意间先做了一个因为意识形态而导致立论问题重重,沉浸在自己的平行宇宙却浑然不觉,这对他过去犀利、下笔批判台湾媒体乱象屡有洞见的良好形象实在是很大的伤害!
作者有个云霄飞车式的人生,曾很轻松的进了不太好进的美国学校博士班,以为自己会是华文社会科学界的明日之星,又因为一个乌龙,更「轻松」的被踢出来,开始闯荡亚洲江湖,到处求人下单,到目前为止的心得是「我32岁以前到底活了什么?」
来源:思想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