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知乎专栏

4月4日,在湘西张家界天门山景区,有三男一女喝下毒药后,相继跳崖自杀。这四个人分别来自福建、河北、河南、四川,他们素不相识,在一个”约死”聊天群里相约赴死,他们中年龄最大的35岁,最小的23岁。4个天南海北的人相约自杀,从地域分布和年龄结构表明,这个自杀群体不是某地域的特殊团体,而是具有广泛性的全国现象。其中那个23岁的女孩,在跳崖前举起她手中装有剧毒液体的水杯,向朋友圈发了最后一张照片:你好世界,再见!那种对生命决绝的告别,向死亡坦然的拥抱,令人痛彻心扉!

 迪尔凯姆曾经说过:”通常情况下,自杀是一个人在不在乎生活时,绝望至极的做法。当一个人放弃世界选择死亡的时候,往往充满留恋,而他们放弃的往往是其至爱。”(《自杀论》) 无疑,生命和家人是那四位自杀者的至爱,这样的至爱他们都决然放弃,可知生活中的痛苦重量,已将他们彻底压垮。从死亡中寻求解脱,已是他们仅存的渴望。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理性和思想。动物不会自杀,因为动物没有思想,动物只会本能地躲避痛苦。人有思想,人会思考命运,思考苦难,思考不能承受的痛苦之重。在中共专制社会,当一个人在人世间灭绝了所有生的希望,当生活已经无法继续下去,当绵绵不绝的苦难熬尽了生命的最后一点激情和动力,死亡就是他(她)最后唯一的解脱之道!

发生在中共国的这种”约死”的群体行为,跟西方社会的”约死”现象有着本质的不同。西方国家如美国、日本、西欧等,在几十年前的发达工业社会就已出现了”约死”现象,但西方社会的”约死”,都是由于工业革命给生活方式造成的巨大冲击,给自杀者带来的价值迷茫、生活没有方向、人生丧失存在意义等而产生的厌世心理所导致的。而中共社会的”约死”,却是因为习共暴政对民间社会的残酷压迫,导致底层社会凄风苦雨,民不聊生,自杀者们因为活不下去了,只能选择以死亡的方式来解脱现世的苦难。西方社会的”约死”是因为精神迷茫,中共社会的”约死”是因为活不下去了,生不如死!

这四位跳崖者,都来自中共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贫穷。家境贫寒,没有工作,失去生活来源,看不到未来的前途,对于他们来说,明天不再是一种期盼,而是更大的灾难。他们每个人都是杨改兰的化身:在绝望中求死!当卑贱如蝼蚁的他们陷入生无可恋的绝境时,死,就成了他们最后的抗争了。所以,他们在天门山上的纵身一跃,就是对中共黑暗统治的无声怒吼,更是对习近平暴政的血泪控诉!

在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中,生命的意义从来高于死亡。”好死不如赖活”的生命哲学,一直是贯穿人生价值的主线,中国人从来不思考”向死而生”的意义。因为贪念生,所以惧怕死。在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中,”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凡是能够活下去的人,谁愿意去死呢?这种生死观,教化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不断轮替的各种专制制度下,忍辱负重、逆来顺受地苟活下去。这种苟且的活着,也成就了一朝又一朝无比残暴的君王,一直延续到专制的巅峰一一中共极权的今天。

 然而,今天中共国不断涌现的”约死”群体,特别是张家界天门山跳崖的四位自杀者,有力击穿了传统文化的这道护栏。这个震撼世俗世界的旷世悲剧,隐含着双重的社会意义:它一方面有力控诉了习近平暴政的滔天罪恶,另一方面它给中国人的生死观带来革命性的嬗变一一如果向死而生,当生无可恋之时,死不足惜,更不足惧!

这对我们仍然活在世上的人们有什么启迪呢?毫无疑问,这一双重意义的融合会产生强大的化学反应:民众连死亡都不怕了,还有什么理由惧怕中共的暴政!如果我们从四位跳崖者的决绝告别中获得有价值的启发,如果我们能够将这种对苦难的消极逃避,转化为对制造苦难的中共的积极抗争,这个民族的希望之光,就一定会投射进这个被诅咒的黑暗国度!

这,也是我们对四位跳崖者的最好悼念!

2023.4.9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和立场)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