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基督教传媒《时代论坛》周四报道,香港建道神学院在周一(17日)举办的「塑造香港教会前景会议」中,基督教宣道会香港区联会(下称「宣道会」)总干事范国光牧师指,在社会运动期间,宣道会有教会曾开放地方予人休息,后来「有两份报纸登此事在头条」,「负责管理的政府当局其后问教会『为何有此事发生?』,『教会为何在该处聚会?』」。
本台分别向宣道会和负责规管教会团体的民政青年事务局查询,民青局回应本台指,「并没有纪录显示曾于2019年联络有关教会」。宣道会截至周五(21日)晚上7时半未有回覆。
与会人士:教派感到「惊讶」和「忧虑」
虽然当局声称「没有纪录」显示特区政府曾查问相关教会,但有份出席周一会议的香港教会更新运动(下称「教新」)总干事梁国全向本台证实,范国光曾提及有关内容。他亦在反修例运动期间听闻这事,包括教会被政府人员问及「这处不是用作社会服务的吗?为何用作教会聚会?」,但不肯定是来自哪个部门,又形容事后令教派感到「惊讶」和「忧虑」。
梁国全说:正如范国光牧师所言,过去20、30年,与政府有共识,教会一直沿用社会服务单位聚会,或进行宗教活动,同时亦服务社会,开放不同人士进入休息、自修、阅读和活动等。而被政府查问后,大家都疑惑「原来这不是共识吗?」
翻查资料,2019年9月反修例运动爆发期间,亲中媒体《文汇报》和《大公报》屡发文,甚至以头版狙击,点名基督教宣道会香港区、循道卫理香港堂等多间知名教会,涉提供休息站和物资「包庇暴徒」,有关报道引起广泛社会忧虑。
据香港法例,大部分宗教团体受《基本法》、《法团条例》和《公司条例》下保障,可于有权享用任何地点包括建筑物或物业单位,但无明文规定用途。
报道:教会忧被收回办学权
周四《时代论坛》在报道中引述范国光指,对事件「相当困扰」,因宣道会有三份一的堂会都是办社会服务或办学单位,恐「牵一发动全身」,最坏情况是被收回办学权。虽然「经过1年零9个月与当局讨论」,最终仍能继续沿用场地,但经此事后「有危机感」,考虑在宣道会新一个「5年计划」中,架构重组、思索堂会的使用地方。
对此,梁国全指,教会与当局讨论有关忧虑「可以理解」,因教会营运背后始终有来自政府提供的资助,甚至场地,不排除当时随著社会气氛愈趋紧张,大批教会「本著服务社会的心」一贯对外开放,令当局开始收紧教会的动向,怀疑「为何有示威者会走入教会休息」。
梁相信,范所指的「1年零9个月的讨论」,是指教会多次向当局澄清多年来与政府对场地用途的共识,「教会的大门是向任何人打开的」。梁相信,反修例事件对教会来说也是一个转捩点。
梁国全说:被查问事件后,我们都在思考教会与政府信任方面,是否须重新多下功夫去沟通?
2020年《港区国安法》生效后,不少外界担心香港失去「一国两制」,宗教自由备受打压。梁国全回顾指,「暂时未有教会被官方限制使用社会服务单位或收回办学权」,但不少教会会「自我修正」,「变得更谨慎」,甚至开始思考一旦被勒令关门后的对策。
基督教堂会因应政治氛围 正考虑改变现行运作模式
梁引述「教新」在《国安法》实施1年后,即2021年6月至8月进行的题为「2021逆境中香港教会跟进研究」结果,指当时发现,在全港受访堂会中,逾30%堂会因应社会政治氛围,正考虑或已计划改变堂会现行的运作模式、关注《税务条例》88条对堂会的影响、鼓励会众组织及使用居所作聚会点等。
至于教会内政治敏感话题是否已成「禁语」?梁再引述调查指出,当中「已计划改变堂会现行的运作」的选项中,「将公开言论转为非公开」、「调整讲道内容」的比率是最高,分别占14.1%和11.2%。他认为,客观来看,「教会的言论可以理解为更『审慎』,情况与整个社会相若」。
梁提及,不排除因部分教会言论变得更「不问世事」、自我审查,令青年感「失望」,成为除了受移民潮影响、教会守旧等问题以外,教友近年流失恶化的原因之一。
记者:李若如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来源:R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