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早上,香港基督教循道卫理联合教会前会长袁天佑逝世,享寿71岁。我不认识袁牧师本人,只拜读过他的文章,听闻过他的义行。
很多人都知道,袁牧师向所有人都打开教堂之门:自2004年起,他便开放轩尼诗道「红砖礼拜堂」的地库和洗手间给游行人士休息;2009年猪流感爆发,他借出礼拜堂给警方作临时指挥中心;2014年社会运动期间,则开放礼拜堂供市民躲避、休息和祈祷。
2019年,袁牧师曾走入被围封的理大,探望留守的学生。他一直关怀社会,悲天悯乱,与市民同喜同悲;更为民喉舌,撰文宣达舆情,痛陈时弊。袁牧师的高风亮节,为世所仰,跟那些一味给权贵舐痔吮痈、做杀人犯代理人的所谓牧师,实有天渊之别。
袁牧师过世后,我看了他最后写的几篇文章,特别想谈谈他在6月2日发表的〈远象将失望送走 黑夜中静候曙光来临〉(注1)。袁牧师引述圣经诗篇八十五篇,不只谈六四,也讲到如此时代,大家该如何自处,他多次强调「远象」的重要,鼓励读者「在上帝的远象中前行」、「不要失去远象」。
什么是「远象」?文中同义词是「愿景(vision)」。一谈「愿景」,我们很容易以为是企业雄心勃勃制订的目标、政府夸夸其谈宣布的计划,或个人每逢新年生日都循例展望的将来。这样理解的愿景,可以是坚离地的wishful thinking,一种空洞的自我安慰。但袁牧师文中所点出的「远象」不是这类,而是特指「上帝的远象」。
袁牧师解释诗篇背景时指出,被掳的犹太人最终返回家乡,「发现百业荒废,一片荒凉,毫无生气。重头开始,比起在巴比伦定居下来的生活,更不容易」,此时「愿景给失望让路(vision gave way to disappointment),期望给黑暗掩蔽了」。必须依靠「上帝给予人的远象」,才能把失望和黑暗驱散。关于「上帝的远象」,袁牧师是这样阐释的:
「前面的路可能仍是崎岖,充满困难和挑战,人要凭信心向前而行。假若公义是上帝来临的先驱,百姓更需要在生活中实践公义。因慈爱、诚实、公义与和平彼此相扣,在生活中对人的关爱、诚实与和睦也不能忘掉。」
你可能奇怪,这段话并无「远象」两字啊。我觉得不妨以箴言29:18补充,钦定本译文:「Where there is no vision, the people perish: but he that keepeth the law, happy is he.」和合本译作:「没有异象( 或译: 默示) , 民就放肆; 惟遵守律法的,便为有福。」
钦定本的vision,原文(希伯来语)是「חָזוֹן (ḥā·zō·wn)」,即「默示」,按箴言的前文后理,指上帝的话(也是祂默示的律法)。可见上帝的「远象」和「愿景」,不是人一厢情愿的幻想,而是明明确确写在圣经的上主训诲。
回到袁文,袁牧师所谓「上帝的远象」,就是诗篇八十五篇第十一节的「诚实从地而生,公义从天而现。」「诚实」(אֱ֭מֶת’,ĕ·meṯ)在原文中,有真理、忠实、确实的意思。整句话其实回应了人类自古以来最关心也最困惑的问题:「公义会不会来?何时来?」
根据「上帝的远象」,人必须在地上忠于真实地生活(诚实从地而生),公义才能自天上显现降临。换句话说,袁牧师鼓励大家「不要失去远象」,就是说毋忘真相、毋说谎,也勿矫情作态,迎合权力的恶俗(kitsch)。
像当年犹太人一样,香港人要「从头嚟过」是万分艰难的。如果社会的废墟未能立刻重建,你现在可做的,就是跟随「上帝的远象」,光复心灵,淬链品格,忠于真实地活着——这就是公义来临的必然条件。
愿袁牧师主怀安息。
注1 https://t.ly/d-B0w
耶稣说:「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请订阅支持十三维度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efirot
来源:作者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