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旧事小编 yiqianlingyitian2 2023-07-16 05:00 发表于广东

文/邹宇宸

      1971年9月15日下午,在蒙古国温度尔汗中国飞机失事地,当9号尸体因身躯高大而两手上举,装进棺材不能合盖,蒙古士兵请示是否可以折断。蒙古国外交部高陶布司长用目光征询中国驻蒙古国许大使的意见,许大使痛苦地点了点头。只听喀嚓喀嚓的骨折声入耳森然,之后按住棺盖钉上钉子……
      1971年8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蒙古国徐文益大使前往蒙古乌兰巴托走马上任,填补了将近五年的职位空缺,可短短20多天后,徐大使就卷入到了九.一三事件的阴云之中,并亲自见证了林彪等九人尸体处理的全过程。

图片

5号(林彪)尸体
     一场突然的紧急切会面,1971年9月14日上午8时许,徐文益大使刚刚结束用餐,一阵急促的电话声便开始吼了起来。电话那头的蒙古副外长额尔敦比列格用一种近乎焦躁的声音,要求在8点30分紧急约见徐文益大使。
      根据外交惯例,正常的外交约见至少也要提前一天打招呼,而这次居然要求在30分钟内便进行会谈,这让徐大使顿生不好的预感,究竟是边境上发生了什么冲突?还是苏蒙两国在串通一气搞阴谋?徐文益没有任何头绪,他不知道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将会大大超乎他的想象,甚至彻底击碎他的认知。

图片

图片

中蒙两国人员共同勘察现场
      8点20分,徐大使带着翻译驱车前往蒙古外交部,并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内见到了额尔敦比列格副外长。
      出人意料的是,蒙古副外长见面后没有剑拔弩张,他首先满脸愧疚的表达了对仓促约见的歉意。

图片

徐文益大使

      接着便直接转入了正题:1971年9月13日凌晨2点,一架军用喷气式飞机坠毁在了肯特省贝尔赫矿区以南10公里处,飞机上一共9人,其中包括一名妇女,他们全部遇难无一幸免,经多方查证,确信飞机来自中国境内。
      蒙古副外长又进一步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希望中国政府对军用飞机深入蒙古境内做出正式解释,二是目前天气还相当温暖,尸体需要在中方人员的协助和见证下,以某种方式进行掩埋和处理。

图片

      坠机现场
       此时的徐大使虽然不知道坠亡者就是林彪叶群等人,但是他毕竟精明能干,当即提出,要前往事发地点进行详细勘察。   
      9月15日下午2时30分,因为天气原因耽搁了整整一天后,徐文益大使一行人终于来到了事发地点,在那里,他一眼就看到了让他毕生难忘的情景:
      在一大片黑乎乎烧焦了的草地上,一个巨大的喷气式飞机尾翼正高高翘起,在这片焦黑色的草地上,大大小小的飞机残骸散落一地,这其中,9具尸体已经被白布完全覆盖,在异国他乡的草地上,显得格外凄凉悲惨。
      徐大使还注意到,在这片失事区域的边缘地带,一些蒙古哨兵一直戍守在那里,据说,事发当晚是苏联的军队第一个进入了这片区域,后来才主动撤出,改让蒙古军队进入,这一传言也与后来黑匣子不翼而飞的事实不谋而合。
      在蒙方人员的簇拥下,徐文益大使带领工作人员正式踏入飞机失事的核心区域,并开始查看现场的九具尸体。
      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照相机和摄影机咔嚓咔嚓,几乎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部分照片和影像,都是在这次拍摄的。
      在现场的勘察中,徐大使不仅看到了“旅客止步”的中文标牌,还在右机翼的位置看到了“中国”“256”等字样,至此,一行人终于确定,这架飞机就是256号三叉戟,而机上所载的便是林彪一伙人。

图片

三叉戟残骸,256字样清晰可见
      林彪等九具尸体就散布在飞机的残骸中间,经过考证,这其中的5号尸体便是林彪,他的牙齿因为剧烈的撞击已经全部脱落,眼睛也已经成了一片空洞,他不仅眉毛全部被烧光,就连鼻尖也已经完全烧焦。
      这其中,2号尸体是林彪之子林立果,他的面部虽然已经烧成了焦麻状,但依然可以看出他在最后时刻痛苦的表情。
     据现场的专家推断,林立果应该在烈火中挣扎过,就在2号尸体的附近,工作人员还找到了散落的林立果空军大院0002号出入证。
      除了二人外,1号尸体为林彪的专用司机杨振钢,他本不在登机的预定名单之内,只因为林彪登机时他在扶梯上拉林彪,慌乱间才被关进了256号三叉戟内。
       3号尸体是林立果的亲信刘沛丰,也是参与林立果《571工程纪要》核心人员。4、6、7号尸体是256号三叉戟的机械师,分别是邰起良、张延奎和李平。
      这其中邰起良最为特殊,因为他在登机时穿的是皮夹克,因此九人之中,只有邰起良的衣服没有被烧光,不至于完全赤身裸体。9号尸体是驾驶员潘景寅,后来对他所下的结论,最令人深思。
      对潘的结论在对现场分析的过程中,专家们还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现场有9具尸体,但每一具尸体上居然都没有佩戴手表,也没有穿上鞋子。
      这也就表明,就在飞机最后坠落的时刻,飞机上的9人都是清醒的状态,为了避免被强烈的冲撞扭伤了身体,他们这才卸去了所有的多余的物件。
      两国外交官商议后,许大使立即向国内做了汇报,经国内同意,两国立刻着手丧葬的事宜,到这一天,实际上已经曝尸荒野达3天之久了,必须立刻准备丧葬事宜。
      不过,由于失事的地点极为偏僻,不具备火化的条件,再加上蒙古国又没有火葬的习惯,最终在国内的指示下,徐大使采纳了蒙方的土葬建议。
      按照蒙古方面的习俗,失事的现场是不适宜死难者居住的,墓地应该选在高高的山头上,并且面朝东方,每天沐浴着阳光,这象征着吉祥和如意。
      当时,蒙方人员选择西北方向的一块高地后,他的历史原话是:“这里地势较高,向东可以看到失事现场,而且每天迎着刚升起的太阳,葬在这里好”

图片

       当天蒙古方面调集了一个班的士兵,连夜挖好了墓穴。
       关于坠机的原因,当时目击到的蒙古牧民是这样表述的。

图片

目击者之一的蒙古牧民讲述事件经过
      “飞机燃烧着坠落到苏布拉嘎盆地,第二天去看的时候,看到飞机摔断成了两个大截,里面的人都死了。现场被封锁了起来,到时候不让人靠近,我问死了几个人,有人告诉我,一共死了9个。”
       在第二天的下葬过程中,徐大使要求在墓旁边立碑,上面写“中国民航1971年9月13日遇难九同志之墓”,在下方的落款上,则标注上大使馆。

图片

埋葬尸体后立的石碑
      除此之外,徐大使还要求在墓顶放上一块飞机的残骸,这是故乡的唯一物件了,据说,最后选取的残骸是飞机的部分机翼,因为上面有“中国”两个字。
      入殓的过程中,9具尸体被裹上了红布、黑布,按照事先对他们的编号,依次一个接一个的放入墓穴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拍照声从未停止过。
      在放入最后一具尸体时,任凭蒙方人员怎样努力,都不能放入棺木之中,原来9号尸体身躯高大,再加上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不知出于何种原因,一直保持着双手上举的姿势,也就导致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入棺木一种。面对这种情况,蒙方人员请示是否可以折断,徐文益大使背过身去,痛苦的点了点头,只听得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声音,所有尸体这才全部入殓完毕。
      接着,徐大使等中方人员挨个上去填土,送他们最后一程。填土完毕,也立好了墓碑后,徐大使带领大使馆人员站成了一排,他们表情沉重,按照中国的习俗连鞠了3个躬,向这些死难者致哀。

作者简介:邹宇宸,1949年生,河北潍坊人,曾在《解放军画报》服役,转业后在地方文化系统工作,退休后爱好史料搜集研究。有数十篇文稿见诸报刊。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