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立法會選舉前哨戰剛開打,已經有幾位民主派參選人宣佈退出角逐,他們包括油尖旺區議員李傲然﹑公民黨余德寶以及離島區議員王進洋,筆者對他們顧全大局的高尚情操表示崇高敬意。
當初決志參選,是抱著為香港人的民主運動盡一分力的用心,當情況發生變化,有更強的民主同路人出現後,考慮到對方實力,考慮到應該更集中力量支持更有勝算的伙伴,他們主動退出競選,他們的高風亮節值得高度肯定。
九月選舉不容有失,雖然外部形勢對我們有利,西方各國趁疫情趨於平息,會集中火力對付中共,使中共窮於應付,削弱對香港人抗爭的鎮壓,但我們自己內部也應該爭氣,應該創造更有利的鬥爭環境,以便內外配合,爭取更好的戰果。為此,對九月選舉應作更充份的準備,動員基層,協調人選,籌集資源,策劃文宣,步調統一,目標一致,而其中重要一環,便是如何協調民主派內部的參選人,以免票源分散,給對手有可乘之機。
在過去的立法會選舉中,有個別人將個人利益置於全體利益之上,互相拆台,背後動手腳,以致讓對手火中取栗,只憑微弱多數而獲取席位。這些歷史教訓,一定要銘記於心,深刻反省,找到應對的辦法。
民主派內部已經有一套協調機制,臨近選舉時,也會有針對性的民調,作為參選人進退選擇的參考。筆者完全贊同與支持這些從大局出發的安排,也希望所有黃絲都支持協調機制,大家共上同下。
筆者也呼籲有意參選的民主派基層領袖,盡快分析選情,把握自己的選民基礎和問政能力,一旦感覺勝算不高,就盡快宣佈退出,讓路給更有機會的同路人。因為候選人越早明朗,越能集中力量作文宣,越能匯聚一班有識之士助選,也越使參選人有更多機會接觸選民,與各方互動,積累經驗。
假定同一選區內,民主派中人自己纏鬥,直到入閘也不肯讓位,那就亂了自己陣腳,益了藍營選情。選區內選情不明朗,力量分散無頭緒,選民無所適從。藍營向有中聯辦一手包辦集中領導,黃營若一盤散沙,唯有自嚐敗績。
近日退出選舉的三位都還很年輕,大把機會歷練自己,今次之「退」,正是為日後的「進」作準備。他們退出後,可以落力幫助自己心儀的候選人,可以通過助選積累參選經驗,可以有更多機會接觸選民,建立自己的群眾基礎。對他們來說,退可能是一時之失,可是長遠來說,相信反倒是得。得失寸心知,但得失也會互相轉換,今日之失換得來日之得,個人之失換來集體之得,何樂而不為?
最要緊的是,我們不是在爭某人的勝選,也不是在爭某黨的勝選,我們是在爭公義之勝選。沒有公義之勝,個別黨個別人之勝何足道哉?公義輸了,個人勝政黨勝有何意義?
因此,我們對那些顧全大局的政治新鮮人,應該給予高度肯定,應該支持他們﹑鼓勵他們,應該記得他們的名字,日後他們有機會再出選,我們應該把他們今次的退選,看作是他們服務香港人的一項不可抹煞的政績。
相反的,若有個別參選人,視集體利益於不顧,死纏爛打,攪亂大局,這種人便應該唾棄,公開讉責,一票不給。唯有如此,唯有選民自己認清大局,分辨是非,才會有我們共同的勝利。
民主國家大選中,黨內初選向來激烈,不同候選人互相攻擊不留情面,等到局面初步明朗,便會有人主動退出,呼籲選民支持自己的競爭對手。這不但維護自己黨的根本利益,也是一種優秀的選舉文化,我們不但要贏得選舉,還要贏得漂亮,贏得榮光。
誰有高尚情操,誰巧言令色內心卑劣,眾目睽睽之下,人人無所遁形。離九月還有幾個月時間,民主派候選人密鑼緊鼓投入競選籌備,該進則進,該退趕緊退,然後讓我們把所有力量都集中到最終唯一參選人身上,全力助選,不遺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