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恩惠 / 2023年7月28日  时代论坛

袁天佑牧师离世前一周,我们还在互通信息。他的抗癌自述写了差不多两年,这次总结化疗、放射治疗、标靶药物等方式均无效,寄往美国的基因排序配对药物亦落空。看似治疗无望,写来却是云淡风轻。文末提及会停止治疗两个月,期待睡眠质素改善,调息后再上路。未几却被突如其来的「突发性脑出血」夺了性命,享年七十一岁。来去如风,对谁都措手不及。

李怡先生及袁天佑牧师在一年内先后离世,两位热爱香港、深耕细作的前辈走了,对港人是巨大损失。借此一角记下我主催的一场饭局,及后李怡替袁牧《走进时代的信仰2.0》一书写序的缘由,以资惜别。


2017年8月12日,李怡及袁天佑首次会面。一个月后,袁牧请李怡为新书作序。

传媒人与牧者的距离

虽然同在一个城市,彼此都为信念坚持了几十年,但李怡与袁天佑并无交集。香港靡靡之音充斥着各个角落,假基督之名行恶的政客很多,神职人员亦不少。李怡曾经撰文狠批这恶俗风气,难免对教会职能失望。

袁牧二〇一六年退下循道卫理联合教会香港堂主任牧师岗位后,积极在脸书上分享讲章,他形容:「穿上西装不会变高层,返了教会不会变好人」,这两句话被传诵千里。袁天佑又记下光怪陆离:「过去几年,香港出现一个怪现象,不少人士参政,高举自己是基督徒。『是否当官,听从上帝旨意』、『上帝叫我参选』、『天堂有我的位置,因为我做好事』、『建制派是上帝给予我的政治角色』。」

二〇一七年三月,六七暴动纪录片《消失的档案》开始在社区巡映,从中文大学博群电影节首映、崇基神学院及宗文社放映,我才有机会认识关心社会的教牧及机构,亦是这机缘认识袁天佑牧师,及时任崇基神学院院长、历史学者邢福增教授。

从反国教运动、占领中环及鱼旦骚乱,教会对社会重大事件噤若寒蝉。直至反修例运动教牧团及信众站在前线唱Sing Hallelujah,缓和示威者及警方对峙之张力,外界对基督徒才改观。袁天佑服务的湾仔教会位于轩尼诗道东西区交通要冲,有「红砖礼拜堂」之名,是重要地标。过往游行从维园到湾仔,再下来就是中环,许多市民都会进入教会借用洗手间。犹记得教堂外的空地,常有团体在那里派发饮用水,为市民打打气。二〇一四年九月廿八日,警方施放八十七枚催泪弹后,成百上千示威人士涌入教堂地库、活动室及洗手间。红砖礼拜堂不纯粹方便游行人士,二〇〇九年教会对面的维景酒店因猪流感封闭,袁天佑亦借出教会让警方设立临时指挥中心。

二〇一九年反修例运动,游行市民都要经过金钟。著名建制教会向外公告,逢游行日必将门户关上,生怕市民内进惹来麻烦,红砖礼拜堂却总是开放。九月廿九日「全球反极权大游行」,我在现场采访。防暴、速龙及飞虎队蜂拥而出大抓捕,下午在金钟道一带疯狂发放催泪弹。记者根据录影统计,每一分钟约射出二十发催泪弹,拘捕了五十三人,其中「阵地社工」许丽明被控袭警,其余五十二人被控参与暴动,都在这一分钟内发生。当天吸入的催泪烟特别多,黄昏进了红砖教堂冲洗眼睛,义务救护员众多,特别感激教会雪中送炭,让我们稍息。


2019年9月29日,香港堂外防暴见黑衫青年马上搜身并进行拘捕。


当天是主日,晚堂崇拜在没有诗班下如常举行。

一场饭局衍生出一篇序文

李怡一九七〇年一月创办《七十年代》杂志社,历经廿八年,《九十年代》月刊于一九九八年五月划上句号。一九九五年《苹果日报》创刊,李怡开始写专栏,曾任论坛版主编,撰写社论、小评及「世道人生」专栏,直至报社被关闭,是华人地区最资深评论人之一。二〇一七年八月,我组织了一个饭局,让李怡先生认识袁天佑牧师、梁永善牧师及邢福增教授,跟好朋友王永祥作陪。


一场三小时的饭局,李怡对敢言的基督教牧者及历史学者多了认识。

袁牧事后忆述:「几小时闲谈,看见李先生的博学。但是他谦厚随和,更重要是他对时代的锐见和关怀。」袁天佑在圣保罗书院接受基础教育,一九七四年毕业于香港大学,除了宗教书籍,袁牧购入最多的,就是由李怡撰写的时评及散文。成长于认祖关社的火红年代,袁对时事的关注比许多教牧人员深刻。

邢福增教授是历史学家,带来了《从认同到重新认识中国》,李怡思想转变的文章合集,索取签名。李怡去年十月逝世后,邢教授在政大近代研究所图书库,找到一九五七年至一九六九年《文汇报》,李怡在左派阵营写的文章,还有给女儿作的诗。

这场饭局令李怡对基督教牧者多了认识,一个月后袁天佑讲章结集,邀请李怡赐序。当时距离李生重阳节回加拿大拜祭亡妻只有两星期,临行前还要为《一分钟阅读》录音,日程很满。李怡不愿意随便写,一是不答应,若答允就要看完全书才写。最后,李怡写下《不一样的心灵触动》,谈年轻时阅读小说《复活》的体验,谈信仰,并郑重推介袁天佑的《走进时代的信仰》。


2018年12月袁牧出版《无力的时代,有力的信仰》,笔者代送书。图为赶稿中的李怡。

后来书出版了,袁牧再次联络李怡并亲自送书。李生感念,这年代讲究礼数的人很少了。李怡去年十月在台湾病逝,袁天佑以「强权永远不会压倒真理,黑暗从来没有胜过光」怀念李怡先生。感慨失去一个真正爱国,爱香港及年轻人的长者。

李怡写的书序,形容关心社会事务、备受尊敬的袁天佑牧师,深研基督教义,却自称「对信仰也只是寻道者,也是个罪人」。许多神职人员,都与社会政治议题保持距离,他们也许想突显宗教的神圣地位。袁牧师却以《圣经》教义、以基督徒爱心,关注几乎所有香港的社会和政治议题,也不回避教会、宗教领袖和教徒在政治污染下的取向。

两位深受港人爱戴的前辈惺惺相惜,相濡以沫。李怡的最后岁月,从两次心脏手术存活下来,拼尽最后一口气留下《失败者回忆录》,要告诉港人及其下一代曾经美好的香港是什么样子。袁天佑七月六日说要暂停治疗,拖着病体却没有暂停讲道。他们的灵魂不论走了多远,都是不折不扣的香港魂。


2019年12月8日,笔者采访期间路过红砖礼拜堂,与袁天佑牧师留影。


2018年10月,《无力的时代,有力的信仰》出版,袁天佑寄语「生命会消失,档案留永存」。

(图片由作者提供)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