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慈禧最后8年,清末行新政,最重要2条,1是“跟美国好,学西方”。2是:“立宪选举,定年限。”第1条是她主政40年的延续和发展。第2条是新的。慈禧路中断了百年,今天再接力。

慈禧主政48年。前40年重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四大名臣,打开中国开放自强之路。最后8年从八国联军之祸猛省,2次下“罪己诏”,行新政,走上复兴轨道,最重要标志是对内定“君主立宪”时间表,对外与美国交好。可惜慈禧早逝,新政夭折。100年后今日中国,仍未实行宪政,现在我们呼唤慈禧路,就重在定出宪政时间表,对外首要与美国交好,这2条是重中之重,以保证中国走上复兴正轨。

 

一扫把慈禧妖魔化

过去百年,不论国民党或共产党,都是出于“革命”需要,把慈禧“妖魔化”,把她扭曲为最坏的统治者。我们青年时代所受的“革命教育”,都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历史资料逐渐与公众见面,尤其到了海外,更能看到历史原貌,使我们了解到,慈禧原来是了不起的伟大政治家。旅英作家张戎400页《慈禧 开启现代中国》,更为世人提供了慈禧全貌。

 

25岁慈禧  果敢发动政变  铲除8顾命大臣

1861年,慈禧丈夫咸丰帝去世,肃顺等8人帮(顾命大臣)腐败专权,无理排外,策划逮捕,虐待英国谈判代表巴夏礼( Harry Parkes)一行30多人,导致多人惨死,引发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焚烧圆明园,咸丰帝逼逃承德,不久承德病故。慈禧看得清楚,如果肃顺8人帮继续专权,必将灾难连连,祸患无穷,将毁了大清国。她果敢联络慈安太后,恭亲王等,发动政变成功,只杀了肃顺等3人,无流血,无动乱,全国上下称快,英国大使大感吃惊。两广总督说:“从此有希望了。”曾国藩在日记写道:“服皇太后英断,为自古帝王所仅见。”政变拨乱反正,改变了中国命运。慈禧时年方25岁,从此开启她实际掌权48年。

 

慈禧第110 1861-1871 现代化起步

1861年慈禧开始主政,朝气蓬勃,5-6点钟就起床,7点上朝。在曾国藩,李鸿章领军围攻,美英洋枪队助攻下,消灭了太平天国,开始和平时期,进入“同治中兴”。慈禧主持开放自强,接受西方现代文明,开办“同文馆”,翻译西方科技文化资讯,开办现代科技教育。引进工业机器,开建采矿,炼铁,机器制造等现代工业。开始建立造船厂,海军从无到有,初步建立,1869年成功自造了9艘战船。

慈禧任命英国人赫德( Robert Hart)做海关总税务司,建立了高效率,无贪腐的现代海关,大大增加了国家的关税收入。赫德一直主持海关20多年,受到慈禧嘉奖。1866年赫德返英国休假,慈禧专门派退休官员斌椿,带几名学生,随赫德去欧洲游历考察。斌椿一行游历了欧洲11国,受到英国女王接见,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出国考察团。

1867年,慈禧积极打开对外关系,派出中国有史以来第1个外交访问团,访问欧美各国。但因刚开放不久,缺乏外交人才,慈禧接受恭亲王建议,任命即将卸任的美国大使蒲安臣(Anson Burlingame),为特命钦差大臣,带领30人代表团出访。蒲安臣一行顺利访问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会见了各国元首,受到热烈欢迎。蒲安臣一行访问俄国时,他不幸途中病故。慈禧赏他抚恤金。代表团由官员志刚带领,继续访问游历考察欧洲各国2年,回国报告慈禧,得到慈禧赞扬。

任用外国人掌管一国海关这样的要害部门,任用外国人当本国的外交使团长,在中国无先例,是慈禧首创。在国际上也少闻,由此可见慈禧的开放胸怀和胆识,实践也完全成功。

 

慈禧第210 1871-1881 收复新疆  走出国门  加速改革

1875年,慈禧派左宗棠西征,历3年收复新疆。新疆于1860年代初期,亲俄穆斯林首领乘太平天国之乱,统辖了大部分新疆地盘,投入俄国势力范围,面积之大,相当于英,法,德 3国领土总和。俄国也侵占了重要城市伊犁。慈禧决心西征,收复新疆。但西征难度很大,朝中多数反对,连李鸿章都说:“兵力财力,万不能达。徒收数千里之旷地,不值。”但慈禧意识到刻不容缓,因俄国已占领伊犁4年,再拖下去,伊犁属俄国将成既成事实。慈禧果断派左宗棠西征,左将军远征数千里,历尽艰难,2年收服新疆大部分领土。慈禧又派大臣崇厚,去俄国谈判,收回伊犁。俄国要求一大片土地作交换。慈禧拒绝,俄国威胁战争,9万军队调来。慈禧作打的准备,同时再派大臣曾纪泽去谈判,指示“据理相持,刚柔互用”,结果最后达成妥协,中国收回伊犁,付给俄国500万两银子,作为俄国10年来“代守伊犁”的赔偿。西方观察家评论,是中国“外交大胜利”。英国时任俄国大使达佛林(Dufferin)说:“中国迫使俄国做了他从来没做过的事,把已吞下去的土地,又吐出来。”

收复新疆前后历时5年,慈禧以铁的意志,指挥西征和谈判,紧张焦虑,卒至病倒。随着收复结果圆满,才渐渐复原。新疆如无慈禧坚持5年收复,其命运可能是部分被俄国蚕食,其余部分被俄国鼓吹独立,变成亲俄的俄国势力范围。今天中国就像没有蒙古一样,也没有新疆了。

中国历来不向外国派驻外大使,也不许外国大使常驻首都。1867年开了首例,允许英国派大使常驻北京,但还一直没对等派驻英大使。直到1875年,慈禧决定走出国门,任命郭篙夀为第1个驻外大使,常驻英国。以后又加派他为驻法国公使。1876年慈禧又任命陈兰彬为驻美大使,以后又加任他为驻西班牙,秘鲁公使,常驻美国。1880年慈禧又任命洪钧为驻德国公使。洪钧是个老学究,坚决不穿洋袜子,要穿从中国带去的布袜子。后来,走路磨起泡,才感到洋袜子舒服,改了习惯。任期満返国时,“和平演变”了,带回一架滑冰车,献给慈禧。

慈禧关心美洲华工的权益待遇,过去是无人管的。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去西班牙属国秘鲁,古巴等华工,有30万人,这些“契约华工”被“发卖为奴”,在种植园长期受非人待遇。陈兰彬受命调查,与西班牙公使签订了条约,解放了华工,停止了契约华工贸易,并给自由移民的华侨,以最惠国待遇。

慈禧励精图治,加快自强,1875年颁旨现代化采矿,开发河北开平煤矿,发展为工业城唐山。1881年,中国第1条铁路,开平铁路通车,自制火车头。电讯现代化也开始实现,慈禧下令福建先架设电线通台湾,1875年创办电报局,逐步在全国架设电线,全国城市通电报。

 

慈禧第310 1881-1891 中法战争   继续改革自强

1884-1885中法战争,慈禧“以战逼和”,结束对抗,稳定了边疆。

1883年,法国侵入越南,越南被迫成了法国的保护国。中法军队在越南交兵多次,中方损失惨重,清朝一片罢兵求和声。慈禧断定中国保不住越南,越南有长期抵抗中国控制的传统,中国出兵,越南不知感奋,暗地媚敌,中国许多败仗,皆是他们内应所致。因此慈禧拿定放弃越南,只求稳住边境,防法国人越界。但慈禧拒绝软弱求和。她先把软弱求和的恭亲王和军机大臣撤掉,换上强硬的醇亲王做首领,积极备战。同时派李鸿章与法国代表谈判。李鸿章与法国达成协议,法国承认中越边界,中国默认越南是法国保护国。但后来法国外交部要向中国索款2亿5000万法郎,清朝朝中多主妥协,李鸿章也主张让点步,息事宁人。慈禧说无理勒索,一个法郎也不给。慈禧还提出请美国调停,但法国拒绝。慈禧咬牙宣布:“法人狡横,无理已甚,唯一意主战。”

1884年8月,法军进攻台湾,击沉中方舰艇,炸毁福州造船厂。法国挑起战争,目的是勒索。慈禧愤怒,对法宣战。在强敌面前,中方输多赢少。但到1885年3月,中国军队在镇南关打了大胜仗,震惊世界。法国总理被迫辞职,继任总理很快与中国达成和解,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在天津签订了《中法和约》,法国1个法郎也没得到,中国全国振奋,当时许多人都说,打了大胜仗,为何不乘胜追击?反而撤回边界。慈禧深谋远虑警告说:“若不乘胜即收,孤军深入,越地终非我有。”

慈禧指挥中法之战,前后有理有节和洞察越南的智慧,让人们感到她的英明。80年后毛泽东在中印边境战争中,胜而后撤,见好就收,是否吸取了慈禧的经验?我们不得而知。30多年前邓小平指挥中越边境战争,也有类似“进而快退”的策略,不知他是否研究过慈禧的经验?

慈禧主政第310年,继续改革自强。1885年,慈禧决定系统地派政府官员出国考察,培养人才,制定了《出洋游历章程》官员可自选题目项目,回来呈交报告,总理衍门推荐,慈禧裁决,任命适当工作。这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盛举。作为海军现代化标志的《北洋海军章程》,1888年由慈禧批准。章程中第1次提到国旗“黄龙旗”,中国自古以来第1次有了国旗,象征中国开放,走向世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已买了2艘铁甲舰和其他军舰,派人分赴德,英,法学习海事,驾驶,制造。

电气现代化也加速进行,1888年,慈禧买进发电机,率先在西苑安装电灯,各省电气公司纷纷成立,电灯很快在各城市推广。1889年,北京有轨电车通车,交通现代化也加紧进行。发展外贸方面,开放所有通商口岸直到重庆,国家关税收入倍增,使慈禧甚至可决定拿出1000万两银子,进口洋米,救济灾民。美国驻华公使田贝说:“她对人民,仁慈悲悯,对外国人,公正。”“所有外国人,都对她赞美,而人民崇敬她。”

1889年,光绪帝已17岁,慈禧将归政,从前台退居后台。慈禧30年结束了中国自我封闭,引领古老帝国开放,走向世界。一个现代中国雏形已初现,创始人是慈禧。

 

慈禧第410年(1891-1901)中日战争  维新变法   义和团与八国联军

1894-1895中日战争(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是意外又是意中事,因日本明治维新十分成功,励精图治,远走在中国前面,日本军队已训练成为高效率的战争机器,中国海军吨位实力尽管略超日本,但上下训练质素远不如日本,当日人发现中国水兵在炮管上晒衣服,就大增战胜信心,更不论炮艇走私。中日战争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结束,日人说:“中国如死猪卧地,任人宰割”和平条件狮子大开口,而且指名李鸿章来日本。慈禧召见军机大臣说:“势难迁就”,“撤使归国”。慈禧要像中法战争那样打下去,但光绪,恭亲王,军机大臣等,都不想再战,怕日本攻进北京。日本要台湾,要辽东半岛,要巨款,慈禧对光绪说:“两地皆不可弃,撤使再战。”日本下最后通牒,不答应就派10万大军直犯北京,慈禧1人未能说服光绪等,光绪被迫接受日本条件,李鸿章与日本签约。中国遭到极大屈辱。

1898年维新变法(戊戍变法),是中日战争大败顺势逼出来的。日本明治维新变法图强成功,成为亚洲第1强国,中国也必须变法图强。过去教科书一直说,维新变法是康有为主导,慈禧反对。但历史事实表明,维新变法是慈禧主导,光绪帝合作。光绪根据慈禧圣意,拟定圣旨《明定国是诏》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要“博采西学,通经济变”《国是诏》揭开了变法大幕,后来康有为插进来,要成立他主导的“制度局”,控制权力,被慈禧识破,命他去上海办报。康有为拒绝去办报,视慈禧为他权欲的障碍,指使同党要袁世凯出兵包围颐和园,图谋对慈禧下手,被袁世凯告密,康有为急逃海外。慈禧处理了康有为事件后,变法继续进行。她发布上谕:“所有一切自强新政,已行者应实力举行,尚未兴办者,亦当次第推广,不得因噎废食。”但暂停科举制度改革。

1900 义和团与八国联军  慈禧开始对义和团还算公允,对付教案“持平办理”,对行抢劫的义和团“严行禁止”,后来偏信仇外保守派端王,纵容义和团,想借义和团对抗洋人,大量义和团涌入北京,形成“逼宫”形势,杀死德国,日本外交官,慈禧又误信各国欲逼她退位的假情报,最后演成支持义和团,攻打使馆区,惹来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慈禧犯下主政40年来最大罪过,被迫西逃西安。

慈禧在逃亡路上,已认识错误,在去西安途中,就下了“罪己诏”。到了西安,又颁发了“自责之诏”。

 

慈禧最后8年(1901-1908 清末新政   与美国为首西方交朋友   筹备君主立宪

慈禧清末新政在逃到西安之后,不久就开始了。慈禧收到与八国联军的“议和大纲”之后,   得知比5年前中日战争失败后的“马关条约”,宽松得多,只要求赔款, 对洋人多了好感。尤其是赔款办法,不增政府负担,只是从提高进口关税增加收入来解决,虽然长到39年,但没有增加政府额外负担。慈禧又颁发了“自责之诏”,表示“悔祸”,说列强“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兵民死伤数十万,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人民,自责不暇,何忍责人。”

反思之余,她实现大刀阔斧改革,1901年1月,慈禧在西安发布划时代上谕,揭开“新政”序幕。“懿训以为取外国之长,可补中国之短。”“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器械而已。此西政之皮毛,非西政之本源也。”即将行之改革,“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总之,一切制度,无不之内。慈禧随着再发谕旨说:“唯有变法自强,为国家安危之命脉,中国民生之转机。为臣民计,舍此无他策。”

后来人们看到,联军占领天津2年,现代化城市面目一新,临时政府交权时,帐目清楚,每1分钱都有记录。居民首次享受了自来水,街灯,电车,电话,成堆垃圾消失,公共厕所诞生,排污系统开始建造,西式警察维持治安,人们对西方有了好感。

1901年4月,慈禧在西安成立了“督办政务处”,总管改革。10月启程返京,经陕西,河南,何北3省,沿途官民迎驾,接连数里,十分风光。一路还游览了华山等胜地,满足了慈禧多年渴望旅游。11月途中传来李鸿章去世,慈禧失去最得力外交官。李鸿章口授了遗疏呈慈禧,称“受知最早,蒙恩最深”,“伏读迭次谕旨,举行新政,力图自强,臣在九泉,庶无遗憾。”慈禧赏银5000两隆重治丧,又下令为李鸿章建祠。慈禧与李鸿章共事40年,共同把大清从封闭带入世界。

慈禧一行长长的车队,历时3个月,最后一程,联军特别为慈禧预备了皇家车厢,请慈禧乘火车返京。义和团作乱时,铁路被破坏,车站被毁,联军帮助修复了铁路。官民,卫队一道迎驾,军乐队奏乐,慈禧气派回到北京。一归来慈禧便率先往东陵拜祭祖先。

慈禧返京,很快厉行新政。1902年颁布谕旨,取消满汉通婚禁令;倡女性解放,劝改缠足,指出缠足“有伤造物之和”。慈禧不像我们计划生育强行,不用暴力禁止缠足,而要求对百姓“婉切劝导,渐除积习,不准扰累民间”。慈禧关心“推广女学”设立女学堂。后来1907年派出第1批女生赴美留学,其中有宋庆龄,宋美龄。

1903年,清政府首办“商部”,拟定“商律”,公司注册章程,鼓励成立公司,慈禧批准“奖励公司章程”。同时国家银行成立,国币单位定为“元”。

1905年,慈禧颁令废科举,建立西化教育体系,教英文,穿制服,建图书馆,体育室。3年建立新式学堂上万。

1905年,慈禧颁令废酷刑凌迟,袅首,戳尸。禁止刑讯。同时批准改良监狱,不得虐待犯人。建立文明法律制度,设立法律学堂,并速成讲习法律。

1906年,经几番周折的第一条大铁路京汉路通车,此是张之洞力主,慈禧批准的现代化标志。

1906年,英国国会辩论,结束鸦片贸易,如中国禁烟,英国配合。慈禧抓住机会,颁发上谕:“限10年内将洋土药之害,革除净尽。”激起国人无限兴奋。英国政府同意,印度鸦片出口每年减1/10,跟慈禧10年计划配合。

慈禧几年新政,中国出现许多“生平第一”,第一盏路灯,第一桶自来水,第一部电话,第一部电影,第一场运动会,第一个公园动物园,第一座博物馆,第一所农业试验场,第一所西医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堂由英国医生开办,慈禧送10000两银子。许多人读到生平第一份报纸,开始养成每天读报习惯。

慈禧也有自己的“第一次”,她第一次请中美混血儿进颐和园,给她照相。不但照标准相,还打扮照佛像,穿京戏服照相。同时她第一次请美国女画家,给她画像。

慈禧跟美国为主的西方人交朋友

慈禧返京不到1个月,就安排与西方公使团夫人儿女举行招待宴会。公使团首席夫人是美国莎拉 康格。庆亲王把所有夫人,孩子都一一介绍给慈禧,光绪。慈禧跟他们都一一拉拉手。她特别叫人把康格夫人领到面前,拉起她的手,情绪激动地说:“我悔恨,我痛心发生那些不幸的事,这是严重的过失。中国以后会跟外国人做朋友。”宴会上慈禧邀请大家一起祝愿和好说:“和为贵。”皇太后与外国客人一起坐下同桌就餐,是破天荒第一次。

以后慈禧经常叮嘱给外国使馆送宫廷礼物。甚至康格夫人的女儿生小孩,慈禧也送婴儿礼品,这也是皇太后的第一次。

慈禧鼓励中国女人跟洋人交朋友。康格夫人邀请宫廷贵妇去美国使馆晚宴,慈禧派她的养女固伦荣寿公主,代表慈禧,率领11位贵妇赴会,随从共400多人,包括60名禁卫军,场面壮观,令人惊叹。公主带来皇太后的问候,说皇太后“希望中美友好永远继续下去。”

以后慈禧经常与康格夫人见面长谈。慈禧告诉她的西逃艰难困苦经历。康格夫人谈她看到的真实中国,西方人对新政的观察和反应。慈禧得到珍贵的信息。康格夫人还接受美国媒体的采访,描述慈禧令人同情的进步新形象。《芝加哥论坛报》大标题是“中国统治者正致力美国化其帝国。”

1905年,美国公使夫妇离任返国。康格夫人行前向慈禧道别。他们坐下像女人与女人一样聊天。康格夫人离开后,慈禧忽然从身上摘下一颗玉石,叫翻译送给她。这颗玉石像护身符,伴她执政数十年。

为了改善慈禧在西方的形象,康格夫人想出一个主意,建议请画家画慈禧肖像。慈禧同意了。1903年,美国女画家卡尔来到慈禧身边,给她画巨幅肖像。慈禧让卡尔破例住在宫中。经过11个月,肖像完成。慈禧与女画家交上朋友,几乎无所不谈,能一起开怀大笑。

卡尔出宫后,写了本书,记录她的独特经历。书名:《在中国皇太后身边的日子》(  With the Empress Dowager of China ),于1906年出版.

慈禧肖像 1905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展出后,  赠送给罗斯福总统.  以示友好。在白宫举行的庄重仪式上, 中国公使说:” 皇太后的礼物,表示她对美中友好的赞赏”. 罗斯福总统说: “让我们永远记住,两国都希望友谊天长地久, 都强烈关心彼此的幸福,发展.” 慈禧肖像至今仍在美国国家博物馆保存展出。

慈禧太后的好意,感动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特意派自己的爱女艾丽斯,于1905年前往中国旅游,开展外交活动。慈禧太后对罗斯福总统女儿很欢迎,她坐在宝座上,专门接见了艾丽斯。慈禧太后和艾丽斯亲切握手,聊天,前驻美大使伍廷芳做翻译。1906年,艾丽斯要在白宫举行婚礼,罗斯福准备为之举办白宫最隆重的一次婚礼。消息通过清政府外交人员,传到慈禧太后。慈禧决定送一份特殊礼品,特意让人准备了一大衣箱,装满了最名贵的丝绸衣物和锦缎,专程送到白宫。艾丽斯看到如此精美的礼物,非常高兴。

1907年,罗斯福总统善意要求国会授权,退还一半八国联军的赔款,用作中国教育费用,派留学生出国学习。此后英法德各国都跟进减免赔款。罗斯福的善举,减轻了中国负担,为中国培养人才,做了好事。

1903年,慈禧还交了个美中混血女友.这位名叫路易莎 皮尔逊的女性, 父亲是美国商人,母亲是上海人. 此时她已是中国驻法国公使裕庚的夫人. 1903年裕庚任满返国, 慈禧喜欢他们, 邀请路易莎做她的外事顾问, 2个女儿德龄,容龄做贴身御前女官 . 2女英,法文都好, 做慈禧的翻译. 她们母女长期在日本,欧洲的经历,供慈禧随时咨询各国政治, 社会情况。 他们陪伴慈禧4年. 德龄,容龄出宫后,还写了长篇回忆录.

慈禧为何选择美国?

慈禧选择美国为主交西方朋友,我体会是根据她40年主政经验,她没发现美国人有坏心眼,比起其他列强,比较信得过,对中国有利无害,早期美国人洋枪队,帮助平定太平天国,出了很大力,给清朝好感。后来她派美国大使蒲安臣,率团访问欧美,是根据对蒲安臣在北京6年的观察,觉得他诚信可靠。蒲安臣竭力不负使命,途中病卒献身,又增慈禧好感。

在列强中,美国相比英,法,德,俄,日,在清朝眼中是善邦,只是生意,外交来往,没侵害过中国,更无纠纷打仗。英国,法国,都有2次与中国战争记录。德国比较好,只租借了山东青岛。最厉害是俄,日。俄国夺去近150万平方公里领土,相当于几个大省。日本夺去台湾,勒索了巨款。

慈禧筹备君主立宪

慈禧明白,现代皇位,只能靠制度固定。选举产生的国会,可赋予大清王朝统治权。慈禧曾说:“外国能上下一心,所以厉害。维多利亚女王背后,是国会那些强人。”

1905年7月,慈禧颁发上谕,派王公大臣“分赴东西洋各国,考求一切政治,以期择善而从。”任务是“考察各国宪政,归来后施行。”慈禧下令设立“考察宪政馆”。考察团1年后返京,慈禧接见,谈了2小时。考察团写了数十卷报告。

1906年9月1日,划时代的上谕,宣布奉“皇太后懿旨”,中国开始“仿行宪政”,“预备立宪”,“军民一体,呼吸相通,博采众长,明定权限。”慈禧呼吁国人“尊崇秩序,保守和平,预备立宪。”全国各报纷纷发“号外”。当时在日本的梁启超说:“今夕见号外,从此政治革命,可告一段落。”清政府接着推行了一系列准备工作。

2年后,1908年8月,慈禧批准了《宪法大纲,议院法,选举法,逐年筹备事宜》。议院还没有之前,1907年先成立了“资政院”,作为过渡机构。1908年,慈禧批准了资政院拟定的议院章程,议员产生办法。《选举章程》草案经慈禧批准,1908年8月,向全国公布。

在批准章程时,慈禧强调:“慎始慎终”,要求制定“开设议会年限”。当时主持章程起草的庆亲王,力陈“不可设定年限”,说这样大的转折,宣布设定年限不妥。慈禧坚持必须设定年限,指出不设年限,各级官员就可能消极怠工,可能虎头蛇尾。只有定下年限,展示逐年应筹备之事,方能鞭策行动。慈禧坚持宣布年限,让全国民众看到皇太后的大决心。

慈禧决定9年颁布宪法,举行议员选举。9年中每年要做的事,一一列出。其中一项,逐年增加民众识字比重。当时文盲占99%,要求到第9年,识字提高到5%。当时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呼道:“选票葙将激起怎样的震动啊!”丁说:“只要她活着,能指望她把事业进行到底。她紧紧抓住缰绳,豪不迟疑地把国家战车,驶进前人没走过的路。”

宪政路  长又长

慈禧于1908年11月15日去世,终年73岁。慈禧夏天起就开始病重,逝世前1个月,她还忍着病,穿起很重的朝服,上朝庄重地接见西藏达赖13世。她深虑西藏局势不稳,竭力使西藏妥善留在大清国内,亦可谓临终尽责了。慈禧陵墓经历1928年匪徒盗墓,1966年红卫兵破坏,面目全非。前几年看到新闻,知北京政府已拨1亿元整修,令人感慰。慈禧去世后,不久发生革命,袁世凯借力使力,清王朝被迫退位。若慈禧在世,袁只有下跪待命。100年过去了,中国仍然宪政无期。所幸蒋经国贤明,台湾率先行宪政,至今已20年。大陆红江山,红二代想不通,打江山,坐江山,天经地义,何烦选举?我不觉得中国20年内会行宪。行宪一要最高领导人,有很开阔的胸怀和很高的智慧。二要下面形成了很强的舆论逼迫。或者至少具备其中一条。如不丹国王,自愿主动成立议会和选举。现在中国还看不到具备任何一条。不过我相信,行宪是现代世界潮流,大势所趋,长治久安之道,中国百年前革命,目标也是行宪,可惜后来变质了,相信中国行宪定会在不太久的未来实现。

对历史转变认识   有个过程

我对慈禧,清朝认识的转变,回忆起来经过10年以上,看了许多资料,边看边思考,反反复复,才扭转几十年“革命宣传”形成的概念,很不容易。今后也还要继续探求思考。

 

参考:

维基百科

百度百科

唐德刚: 晚清70年

德龄  容龄 : 清宫回忆录

张戎:慈禧 开启现代中国

8/5/2016  读史笔记  锺闻

—网友推荐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