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本篇取自《忽必烈的猎豹:八百年来的中国与世界》台湾版序。

很高兴您挑了这本书翻阅。我这本书的英文版与法文版,恰好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不久出版;说来也巧,因为书里第三章主题就是十四世纪的全球瘟疫大流行,真是造化弄人。此后,本书还出了西班牙文、义大利文与蒙古文版。如今您拿在手上的这本书是第一本中文版,说不定也将是唯一的版本。虽然有好几家中国的出版社表示有意出版中文版,但本书把中国历史拉到十三世纪来谈,这种研究取径是特定政治立场的人所咽不下去的。

如果忽略形塑的方式,就不可能理解中国。

本书特别之处,在于由外而内书写中国。如此的立论方式,能够把另一种观点带进中国的历史,将「自说自话」(self-narration)当成一种趣意盎然的历史人造物,而非某种能用于诠释、令人信服的历史事实。本书的立论基础,是「中国始终都是世界的一部分」。这句话的意思不只是「中国受到周遭环境所影响」,而是世界持续在形塑中国,如果忽略形塑的方式,就不可能理解中国。这种主张并不新鲜,每一种文化的发展都少不了别人。自从「中国」的概念在周代出现以来,中国人就在跟世界互动。其实,正是因为三千年前华北平原周边环境如此,所谓的「中国」才能出现。的确,所有的历史经验都是在地经验──我自己都是以在地事件、特定事物,乃至于个人对环境的切身观察,来做为每一本书与每一个章节的开场白──但历史学家仍必须体认到,事件、事物或个人观察的意义,取决于事件所发生的背景、事物所成形的脉络与个人观察产生的前因后果,而这些来龙去脉之辽阔,远超过任何人的政治立场所能局限或掌控。有了如此的体会,才能认真看待「中国」与「世界」的过从。

十三世纪蒙古占领中国,彻底打乱中国的体质,也改变了中国人设想国家权力的方式。

本书从全球角度出发,而书中最具争议的论点正肇始于此:我主张我们不要再把「中国」当成是始于西元前二二一年、终于一九一一年的大一统帝国;我主张我们不要再把「中国」当成随着一个又一个世纪、一个又一个朝代复制贴上再生的政权,好像船过水无痕一样。我在书中反而主张十三世纪蒙古占领中国一事,不仅彻底打乱中国的体质,其影响可说至今仍然能感受到。扰动的关键,在于蒙古人改变了中国人设想国家权力的方式。容我用最简明扼要的方式来解释这个主张:治国任务不再是对内问政咨议,对外折冲樽俎,而是在中央垂直提高权力,在边疆大肆扩张,一厢情愿追求中国的利益。我在书中用蒙古的「大国」(Great State)概念来把握上述的转变。早在蒙古占领中国之前,「大国」观已经在亚洲流传好几个世纪了,可一旦蒙古人将之灌注在中国,再想要移除就不容易了。

不讳言,身为汉学家的我,是在自己学术生涯晚期提出这个主张的。数十年来,我这个由外往内看的人在分析中国的历史道路时,总是选择去挖掘这道路在世界上的位置,而不是像中国某些史家与政治人物,讲陈腔滥调自话当年勇,仿佛走过这一遭的就只有中国人。愈是寻幽,愈能探赜。但我也意识到,本书是在世界历史上的特定时间点问世的。一九四五年,中国与其他国家以「联合国」的形式共创世界新秩序。然而过去这十年来,联合国安理会的三大常任理事国采取的单边行动,不仅让人想起十九世纪的大国政治,也严重伤害前述的世界秩序。十九世纪的国际政治文化为何会在二十一世纪卷土重来?如今,你我身处的世界不再稳定,甚至难以维系。对于眼下的世局,「大国」的理论无法提供一锤定音的解释。我这老汉学家之所以想请读者注意这个理论,是因为觉得我们得调集旧有资源,赋予新观念的灵魂,才能擘划出比如今世道更好的愿景。

史学让过去的经验能为今所用,助人明了世局的现在进行式。

想必会有一些华人读者觉得这种取径很费解,甚至冒犯了他们所珍视的「中国」概念。我把「大国」概念重新拉回中国历史,期盼能进一步了解中国是踏上什么样的历史途径才会走到现状。老实说,本书其他语种的读者(蒙古版读者除外)对于我这样的主张大惑不解。 「大国」概念不仅相当陌生,而且有悖于与几个世纪以来渊远流传、中外串通的标准「长城式中国」概念。请容我给我的台湾读者们一点建议:大家只要去读、去体会我收集起来的故事,再回想有没有什么是您原本不知道的事情,这样就可以了。书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充满意外,光是故事本身就很有意思,足矣。虽然足矣,但我最后还是要提醒各位,中国与世界之大,远超过我们任何人所能遍知,而国家力量也已成长到远远超出确保民众福祉所必须的程度,史学因此无比重要。史学让过去的经验能为今所用,助人明了世局的现在进行式,盼人心能日渐澄澈。

卜正民(Timothy Brook)
1951年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市,享誉世界汉学界的史学大家,师从孔飞力教授,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曾任教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伯达大学、多伦多大学、史丹佛大学等校,担任过英国牛津大学邵氏汉学讲座教授、美国亚洲学会前任会长。学术视野广阔,主要从事亚洲历史和文化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明代社会文化史、全球史。主编并参与撰写六卷本《哈佛中国史》,着有《纵乐的困惑》、《塞尔登先生的中国地图》、《维梅尔的帽子》、《社群.王朝》、《挣扎的帝国》等书。

文 / 卜正民(Timothy Brook) ON 2023-08-11  联经思想空间 Linking Vision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