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的黑暗正在被阳光驱散,不知道属于我的公平正义是否能最终到来?”
8月16日,张煜医生写了一封长长的公开信,希望能够重新回到北医三院工作,继续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一位医生,以这种乞怜的方式获得工作机会,让人五味杂陈。
都说“好马不吃回头草”,这是精明市侩者的算计,而对张煜来说,屡屡碰壁之后仍然不灭重返北医三院的执念。
他简单澄澈的做人风格,让人感到心疼心酸。
每个时代都有先驱者,所有先驱者都需要为执著付出天大的代价。
作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张煜只要按部就班工作,至少可以保证在京城能够相对体面地生活,然而他并没有甘于寂寞自持,而是决绝地走了一条孤勇之路。
2021年4月,张煜撰写长文对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陆巍进行“医疗打假”,质疑其在肿瘤治疗中为了经济利益而滥用药物、不遵从标准治疗方案,导致患者人财两空的悲剧。
后来卫健委调查认定陆巍的诊疗原则基本没有问题,但是张煜执著失望且愤懑担忧地认为,这不是一件小事,是涉及大是大非的问题,并且立下毒誓:
“如果我输了,我请求卫健委吊销我的行医执照,终生剥夺我的行医资格,无怨无悔。”
2021年5月,上海市卫健委对于陆巍医作出警告并暂停执业6个月、罚款三万元的处罚,理由是未按规定告知患者替代方案等信息、未按规定填写保管或补记抢救病历等。
揭黑成名之后,张煜赢得了名声,也卷入了险不可测的舆论漩涡。
在北医三院,他从肿瘤内科被调到住院部工作,时常被陌生人投诉,要么对他的科普文断章取义进行曲解攻击,要么诬陷非法集资,每遇投诉都要一遍遍写材料、汇报情况,不断进行回答与解释,精神上不堪其扰。
直到2022年2月矛盾爆发,北医三院多个部门要求他删除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等所有个人社交账号,并从此不再在网络发声。对此,张煜无法接受,认为自己是为社会公益发声,自尊心不允许妥协。
最终,张煜被北医三院正式解聘,解聘理由是其行为对医院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多次予以提醒仍未停止不当行为。
失去在北医三院的工作后,张煜并没有屈服和妥协,相反变得更加强大,曾就聊城假药案大胆发声,曾在学术会议上毫不客气地指出专家问题,曾就北医三院解聘自己提出劳动仲裁,最终换来的结果是头破血流,被孤立、被冷落、被网暴,妻儿曾哭着劝他“别再管别人的事了”。
离开北医三院后,张煜曾面试过十几家医院和医疗企业,可是没人敢用他,直到今年2月中旬,家乡衢州接纳了他,到某区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工作。
入职前,院领导安慰张煜说,有麻烦我们就一起去面对。然而没有想到麻烦来的竟然那么快,入职三周,坐诊一周,匿名投诉造谣跟着来到了新单位,攻击他非法行医。
以为一切都结束了,但别人从未放过他,张煜最终决定再次离职,离职时他痛彻地说了两句话:
“今后,我不会再公开实名批判医生。”
“对公立医院不抱希望了。”
有人称赞张煜是揭露医疗黑幕的英雄,也有人贬斥他是为博出位的小人。
对于16岁就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从医长达23年、已逾不惑之年的张煜来说,想出名的办法很多,何苦选这样一条路子呢?
与张煜遭遇类似的,还有“走廊医生”之称的绵阳市人民医院超声科主任兰越峰。
由于反映过度医疗、医疗设备采购价格虚设等问题,兰越峰与医院之间的矛盾水火不容,2012年3月被停职后,兰越峰每天继续穿上白大褂坐在医院走廊,被病人称为“走廊医生”。
这件事曾登上过《焦点访谈》,主持人王志安称兰越峰是“精神病”,还引发一起侵权官司。
很多人分析,兰越峰之所以变成怪人,是因为性格缺陷所致。
不得不承认,张煜、兰越峰这样的医生确实不够圆滑、不会通融、不懂世故,不甚完美,偏执的性格缺陷让领导和同僚下不来台,让利益集团不得安生,让所在单位失去体面,然而这不正是医者所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吗?
如果大家都向现实社会妥协,都对见惯不怪的问题视而不见,是不是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好起来呢?
当医药反腐风暴席卷而来,当一个个医蠹露出丑形,当幕后肮脏的交易被曝光,我们才发现并不是张煜、兰越峰精神出了问题,而是其他的良心坏掉了。
乌鸦的世界里,天鹅果然都是有罪的。
没有人正视先驱者提出的问题,反而对着他们吹毛求疵,嫌弃他们不通人情世故,这是群体之恶、时代之罪。
基于良知的偏执,总强于麻木和市侩。不主张个人与团体、与行业对抗,前提是这个领域不能过于肮脏。
如果每个部门和领域都有较真偏执的人,或许医药腐败就不会那么肆无忌惮。
原来一直弄不明白,为什么张煜会受到那么多攻击,原来他的行为会断人财路。
水至清则无鱼,不是浑水摸鱼的理由。
有人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反过来思考,我们又该如何保护那些勇敢的先驱者呢?
不能让好人无路可走,哪怕他们存在性格缺陷,可是并不存在道德缺陷。
药王孙思邈有言:凡大医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道德是最高的法律,是最纯粹的信仰。
对所有从事医疗工作的人来说,正直的品德胜才是悬壶济世的良药,小人得志君子失意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天终于亮了,全国范围内的医药反腐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一个个医药系统里的蛀虫被揪出来。
事实证明,张煜医生反映的情况都是真的,蒙受的冤屈正在得以昭雪,然而北医三院注定回不去了。
讽刺的是,没有人敢剥夺张煜的行医资格,但也没有地方能够给他提供行医机会。
张煜身上固然有争议瑕疵之处,但比起那些闷头发大财的人来说,他的率真并非不可原谅的过错。
因言获咎被排斥,为工作生计发愁,
难道这就是一个抱薪者应得的下场吗?
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jdsCyiLSEcpw7gQ7pDyz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