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道猴子就像我们,我们多少都有点网络中毒的征状。 (图片撷取自YT「Eric Duan」频道)
Youtuber Eric Duan 制作的影片《山道猴子的一生》引发一阵洗版潮,故事可谓微言大义,简而言之,除了呈现了一种社会风情,也是一条探究主角困境为何每况愈下的影像问题。
「山道猴子」是一个在便利店打工的台湾年轻人,一开始,观众以为他热爱电单车竞赛,但这恰好是对《头文字D》、《网球王子》那类竞技故事的反转。首先山道猴子没有特别天份,一开始炫耀自己的技术,最初是为了掩盖装备不够高级的自卑感。他在便利店打工,月薪37000 台币,而且要还学贷和信用卡债,还是硬着头皮,大费周章分期贷款,帮自己升级到「重铁」,将自己之前「技术比装备重要」的言论抛诸脑后。
升级新车是有虚荣,但他更大的虚荣来源,其实是自己的 IG 帐号人数。他买车玩车是因为本身喜欢车,还是更喜欢在 IG 打卡经营车手形象,已经十分明显。一切到头来,是为了在网络上得到更多赞和注目。后来又打肿脸充阔资助第一个女朋友买车,因为太在意自己如果拒绝,会在女友眼中「扣分」。
女友出轨分手之后,他正式觉得问题是由于自己不够优秀。在他的情景中,自己优秀与否是关于在车圈的地位、在网络社群收获的赞和艳羡。社交网络甚至比起玩车本身还要爽。
山道猴子最后是斗车时撞死,但你也会问究竟他是喜欢车,还是他需要车带来的认同。车寄托着这种饥饿。看来很孩子气,很草根。然而艺人可能想在 40 岁前赚到一亿,中产想在40 岁财务自由。富豪到某个时候就娶一个门当户对的「花瓶妻」(Trophy wife)。诸如此类。可能也原理相约。我们相信到了某个岁数或阶段,就要做到某些事。我们都被这种想像中的痛苦和焦虑束缚着。
山道猴子就像我们,我们多少都有点网络中毒的征状,网络感觉比真实更真实,那是交易着认同和多巴胺的世界。山道猴子当然喜欢辣妹,但似乎也更喜欢外界投来的目光,喜欢听到鲁蛇朋友说:「(你)现在第二春,很爽啊」,但是山道猴子第二个女友的心态,就比他健康得多。她不跟人比较。
第二个女朋友玩车,没有在追求很高的配备,「骑得很慢」,而且也没见她在网络社群出没,她表示自己「不是太在意车圈的事情」、「妈的跑山社团就一堆正义魔人,除了公审还会什么?我就是这样才不想混车圈,所以车圈有什么八卦、谁有吵架,我也都不知道」,她心态正常自信得多,所以无欲则刚。她甚至会劝三千多个粉丝的男友,刚开始卖周边,就不要卖那么贵,但山道猴子完全不听,就是要跟几十万订阅的 youtuber 去比。
山道猴子经济和阶级情况都不好,在学校、出社会,可能不幸没有获得太多群体认同感,很多事情都被比下去。连工作都不再稳定,未来亦然,只好尽力抓住一点精神的立锥之地。山道猴子耗尽自己的钱,连吃都在省,为自己编织一个更强大的形象,这强大完全是他想像出来,与现实严重脱钩。
山道猴子一生都在逞强,但其实跟他瞎聊「你的车很厉害啊」的朋友,心理质素可能也比他强。至少他们羡慕山道猴子的新车和 IG 人数过后,不会转身就变卖家当也去买新车。他们没有追求超过自己所应得的认同和地位,他们似乎是平实地接受了真实的自己。
※作者为香港评论者/作家
来源: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