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媒体报导,麻生太郎前首相在八月八日的凯达格兰论坛中,发表日本将防卫台湾的「争议言论」。麻生的言论在中国遭到强烈批判,在日本国内也引起正反两面的看法。
然而,这在台湾并未被视为「争议言论」,《自由时报》的标题是「麻生太郎吁台展现不惜动武意志」,《联合报》的标题为「麻生:美日台要做好打仗的觉悟」,《中国时报》的标题则是「麻生太郎:吓阻才能避战台湾要展现动武意志」,各报均报导麻生强调吓阻力的重要性。
麻生究竟传达了什么意思?对谁产生什么影响?
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出席「『凯达格兰论坛-2023印太安全对话』开幕式」并发表专题演说。 (资料照,记者田裕华摄)
麻生说了什么?
笔者在现场聆听麻生的演讲。麻生并未用他最熟练的英语,我有点纳闷,为何他要以日语演讲。听完后的第一个感想是,「麻生的说法拐弯抹角不易理解,他要表达的意思能够准确传达出来吗?」事实上,他的言论并未被完全准确地传达出去。
麻生提到吓阻力,必须具备防御能力、执行该能力的决心,并将此决心传达给对手的重要性,这部分的说法有准确的传达。
问题在于,他谈及「要有不惜一战的觉悟。一旦有事,光花钱拥有防御能力是不够的」之后,模糊了主词又接着说「在有事之际使用(防御能力)。为了台湾的防卫、为了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使用它」,这部分发言中的「为了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几乎未被报导引用。
毋庸置疑,台湾和台湾海峡是两个不同的地名。从上下文来看,「台湾的防卫」主词是台湾,「为了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主词则是美国和日本。令笔者感到不解的正是这点。
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但这并不代表日本要为台湾进行防卫。日本既没有台湾防卫的政策,也没有相关的作战计画,实际的问题是,日本光为自身防卫已竭尽所能,根本没有余力防卫或支援台湾。被期待在台湾和日本两条最前线,承担介入和提供支援的角色,是美国和澳洲。
然而,做为美国盟友的日本若能增强本国防御能力,将可遏止中国对台动武。因为在日本留有足够战斗力的状况下,即使中国攻击台湾也必定落败。换言之,就算日本未对台湾进行防卫,而专注于自身防卫,也足以对「台湾海峡和平稳定」做出贡献。
类似拜登总统的「故意失言」
但是,这点几乎未获理解。有四成左右的台湾人民相信「日本会派自卫队保卫台湾」,大部分的中国人民则认为「日本鬼子对中国台湾具有野心」。
日本人直觉认为「麻生又失言了」。因为麻生是有名的「大炮」、「提款机」,但这次情况不同。随行的众议员铃木馨佑和一位不具名的政府高官表示,麻生和政府就演讲稿进行缜密的协调。隔天的例行记者会上,官房长官松野博一表示「不便对此发表评论」。麻生实质代表岸田文雄首相,发表他碍于立场不便表态的言论。
只不过,在「争议言论」之际,麻生并没有盯着原稿,语法也相当混乱。因此,即使曾与政府就演讲稿进行协调,但是否一○○%照着协调好的内容演讲,仍存有模糊空间。
麻生的发言就好比美国总统拜登的「故意失言」。美国政府对台湾有事,虽然维持战略模糊,拜登却有四度表态「保卫台湾」的「失言」纪录。拜登的发言,意在让中国相信美国会介入,以维持吓阻。
不出所料,中国对麻生的言论强烈反弹,台湾人民则相信麻生说的是「日本会保护台湾,台湾人也要有不惜一战的觉悟」。换言之,尽管麻生的言论并未被准确传达,却产生强化对中国吓阻力,同时又提振台湾士气的效果。
如果这不是政治艺术,那什么才是呢?这是我们这些重视准确性的学者,永远无法模仿的一门高等艺术,让人不得不感到钦佩。
松田康博
(作者松田康博为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驻日特派员林翠仪译)
来源:自由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