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闻国家发展改革委设民营经济发展局,恭逢其盛,耑此驰贺。
民营经济发展局,肩负统筹协调、综合施策、促进发展之责,道阻且长,未来可期。
民营经济发展诸事,千端万绪,作为新设机构,该如何踢开第一脚?
在此斗胆进一言:不妨从民企及营商环境“最短处、最痛处、最急处”发力。
于今而言,上述之最短、最痛、最急何在?资金乎,技术乎,市场乎,人才乎?
凡此种种,自然多多少少,都系民企发展之需、现实之困,却犹未有倾危之患。
以鄙人之见,时下民企之心腹重患,则在于官患,莫此为甚。
至少鄙人新闻线索资料库中,近十年以降,从北到南,自西至东,几乎每一省份,均有新官不理旧账、政府不讲诚信之例证。
因其太过荒诞不羁,本人近期持续关注的事例有两桩。
一桩事发陕西韩城市。政府承诺的招商条款白纸黑字,换一任领导便不认账,已投资三亿元的“水科技产业园”项目被迫搁浅。
两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曾就此作出批示,省政协将此纳入专题民主监督重点反馈问题,省信访局将此列入全省信访矛盾化解攻坚战,市政府在行政诉讼中屡屡败诉。
然而五年来,继任的韩城市两任主要领导对此 “推拖绕”,搞“击鼓传花”,投资企业穷尽救济渠道仍求告无门。
另一桩事发山西大同市。十余年前,民营企业家刘建日两栋建筑面积58426.5平方米、各项手续俱全的商业设施,第三方资产评估机构此前的估值为12亿元。
政府却以区区3000万元拆迁补偿对价,一夜间予以强制拆除。
其间,当事企业家蒙污名、被设局、遭抓捕、陷囹圄、遇威逼。种种愆尤,莫可言宣。
大同市政府后与刘氏签订协议,约定一次性支付拆迁补偿款及安置过渡费6亿元。迄今所得零星补偿,尚不够基于赔偿款产生的利息。
尤其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当地清查“两不一欠”(新官不理旧账、政策不兑现、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口号正喊得山响。
好端端的两家企业,一天天被拖瘦拖垮。
纸面上的故事,看上去稀松平常。其情状之惨烈,却无不引人兴叹,心有戚戚焉。
来自地方官员的骰子,只消向民企轻轻一掷,后者命运便就此改写,沦落至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境地。
企业家精神,正是如此被摧垮的;世道人心,正是如此被折伤的。
倘若说,无视这类官患,非要就市场主体信心难立、预期难稳,究诘其风源,实为揣着明白装糊涂。
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去定义,这类问题的渊薮,在于官痞、官赖甚或官匪。
市井坊间的痞子无赖,未见得有多么可憎,至少它们不装,一副老子就是奸狡歪赖的本色。
官痞、官赖,则一般是好话说尽、坏事做绝,一脸“本官说啥事啥”的骄矜。
过去的土匪,打家劫舍,占地为王,杀人越货,其圈子也不乏某些规则,比如“几不抢”。
这些官员下手的民企,大都是招商引资来的,多为纳税就业大户,说起来都是自己人。严格说来,其所作所为,连匪都不如。
新官不理旧账,政府不讲诚信,映照出某些官员的心智与德性,已退化为小市民的政治市侩主义,逮至诉诸赤裸裸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民企向来皮糙肉厚,在夹缝里生存习惯了,举凡生产要素方面的问题,终究都会通过市场的办法自我解决。
它们并不奢望得到什么特别的关照。地方政府官员,秉持一点契约意识、规则意识,不人为制造问题,民企就千恩万谢了。
唯独之于官痞官赖官匪,徒唤奈何,伊于胡底。
我深信民营经济发展局,会有很多作为。于今之计,让“不理旧账”、“不守信用”的官员,“不”得别那么心安理得、气定神闲,乃为急务。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通知》提到,要对地方政府违约失信问题,进行挂牌督办,曝光一批典型案例。
倘能如此,算是抓到点子上了,善莫大焉。接下来,就看民营经济发展局是否敢作敢为了。
让伤害民企的官痞官赖官匪,屁股真的坐不住——去问问众多民企,这大抵会是他们对于民营经济发展局,所寄予的格外期望。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MXpFU4GiFzyZjdxyXiGt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