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怡忠 2023 年 9 月 12 日 思想坦克

2023以来中国政治、经济与外交利空不断

中国在去年底对新冠肺炎疫情采解封政策后,经济并没有如原先预期出现的快速发展,反而呈现欲振乏力的状况。不仅出口连降,国内消费也不足,此时出现的房地产问题更是重创中国经济。外国分析机构现在多看衰中国,认为这是结构性问题长期累积后,被清零政策诱导而全面爆发的经济问题,无法在短期解决。国际上不再讲中国何时会追上美国,而是争论中国衰落的速度,到底会是慢慢的消风,还是会出现快速的萎缩。连像桥水基金的达利欧(Ray Dalio)这位过去中国经济万灵论的旗手,也在看贬中国经济的未来。

偏偏在此时还出现秦刚「被」离开外长(至今秦刚既未请辞,也未被宣布逮捕,只是秦刚先是忽然不见,然后北京忽然宣布王毅回锅担任外长),还有整个火箭军高层被拔官,换上一批过去没有管理导弹经验的将军主导。在其外交与军事部门都在出状况的此时,还有日本媒体说习近平八月在北戴河被曾庆红为首的大老痛骂。虽然不知道此消息是否为真,但在写作此文时还没看到官媒出面辟谣,这个现象也显示中国内部肯定出了某些问题。

822─910从金砖峰会到G20峰会

八月十八日在华府的美日韩峰会之后,陆续有数个多边峰会吸引了世界目光,其对印太局势也有相当影响。首先是8月22日─24日在南非约翰尼斯堡举行的金砖峰会(BRICS),之后在九月初在印尼雅加达则有东协峰会与东亚峰会,接着在9月9日─10日于印度召开G20峰会。金砖峰会发表了《约翰尼斯堡声明》,G20峰会也发表了《新德里领导者宣言》,东亚峰会也有领导者声明,但不意外的,东协峰会只有主席声明。

在俄罗斯总统普丁因俄乌战争牵连的国际法庭通缉问题而缺席的情形下,今年金砖峰会的主角显然是中国与印度。特别是本届金砖峰会是习近平近半年来首次出访,显示中国对金砖峰会的重视。由于本届出现金砖峰会成员的扩展,还有号称超过三十多国想进入金砖俱乐部的情形,以及会中也出现鼓励各国在能源及其他双边贸易使用本国货币等情形,认为中国已成功将金砖峰会转变为一个由中俄主导的新型抗美集团。只是这个解读可能失之偏颇。

很明显的,习近平八月下旬去南非参加金砖峰会(BRICS)时是怀抱着相当期待的,但到了现场后但却缺席某些会议,反而启人疑窦。而习近平想透过金砖峰会打造一个能与西方匹敌的集团想法,不仅本届的主席国南非不认同,巴西总统也以一句无意敌对美国与G7而使其破功。虽然金砖峰会有大幅扩张成员,但从新入会成员来看,很明显南非与巴西是其中三个新成员的主要推手。中国固然成功让沙乌地阿拉伯、阿拉伯联合大公国以及伊朗加入金砖峰会,但其最期待的印尼却表示无意迅速做出决定,选择依然留在外面。

而原先喊得沸沸扬扬的去美元交易也没出现。虽然从这次的成员扩张可以发现,金砖峰会未来可能会在世界的石油出口有重要位置,因为世界前六大石油输出国家就有三国是金砖会员,但要使其影响力超越石油输出国家组织(OPEC)与去美元化,这并不是透过国家就能执行的那么简单。

更糟糕的是,当习近平兴匆匆在南非参加金砖峰会论坛时,先是看到印度火箭成功登上月球,成为地球第一个在月球南极着陆的国家。其次是中国正当「一带一路」迈入十周年计划于十月举行大规模的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义大利却在此时通知中国要退出「一带一路」之合作。这个退出无疑对中国的国际威望与习近平对国内的威信都大打折扣。

不晓得是不是习近平真的有被老人骂而心情不佳,还是很怕看到莫迪总理的眼神,首先是习近平缺席金砖峰会的领导者商业论坛,以商务部长王文涛代替。其次在金砖峰会场边出现中印领导互动时,我们看到莫迪鹰眼直视习近平,但习近平却好像在回避无意多谈。之后习近平更是选择不去G20峰会,不管印度外交部的极力邀请。还记得去年习近平出席在峇厘岛的G─20峰会可是出尽锋头,有十个国家领袖排队要与习见面,习当时还在场边把加拿大总理杜鲁道当小孩子般教训了一顿。但这次却选择不出席,白白让莫迪总理在G20变成了「莫敌」总理。使此次G20会议变成了「见证印度崛起」的会议(India’s coming out party)。


印度总理莫迪。图片来源:达志影像/美联社

另一个问题是,当东协峰会与东亚峰会在九月初召开的前一周,中国却选择对外公布其「一点都不能少」的新式中国地图。除了既有的南海九段线外,这个地图首次出现把台湾包括进去的第十段图,也大剌剌的把中印争论边界通通画为中国领土。此举立即引发多国抗议,不仅台湾、印度表示强烈反对。

也首次看到东协的四个南海声索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汶莱),再加上印尼,先后发表声明对中国表示不认同。虽然因为柬埔寨等中国在东协的盟国之故,此次无法在东协提出针对南海的共同声明,但这次却有出现东协四加一的个别国家对中不满声明,还包括了过去没有发表过类似主张的汶莱,以及也是过去很少高声抗议的马来西亚,在这次跑第一表示反对,这都可说是在东协史上的首次。

由于中国此次地图发布是在莫迪总理直接跟习近平关照边界问题之后没几天,显然有狠打脸莫迪的意思。是不是预期届时去印度会被莫迪借着与会G7国家领袖的支持而要中国加倍奉还,所以习近平才干脆选择不出席呢?但如果真的是这样,这岂不是向大家承认习近平怕莫迪了吗?

去年G─20主轴是俄乌战争后的美俄沟通,今年则是见证印度崛起

G20会议是唯一包含G7与金砖五国成员的国际会议,虽然其一开始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协调与处理包含东亚经济危机在内的问题,但在俄乌战争后出现了「美国与西方VS.中俄」的对立关系后,因其同时包含G7与中俄等国在内的特性,使其促进地缘战略对话的成分就变得越来越大。去年在印尼的G20会议的焦点,除了是后疫情时代的领袖面对面峰会外,外界多将焦点放在G20会议是否可以出现美俄、美中等双边对话。在习近平还没宣布不出席今年的G20会议前,外界也将观察重点放在是否会有美中峰会与印中峰会,但当知道习近平不会出席后,观察焦点就改为看印度要做什么事。

而印度为了今年的G20会议,也处心积虑层层布置。从年初到现在的峰会已经举行超过五十场的部长与资深官员会议,地点是散布在印度各省分。印度更将今年的G20主轴定为「一个地球、一个人民、一个未来 」(One Earth, One People, One Future),把「全球南方」面临的困境、气候变迁诸问题等列为G20的主轴。今年一月更主办超过一百二十五个国家参加的「全球南方主张峰会」(Voice of Global South Summit),先把印度定位为让全球南方发声的倡议者。继之在G20会议上,再把自己作为让发展中国家与已开发国家有良性互动的对话促进者。

由于年初的「全球南方主张峰会」有一百二十五个位于亚、非、拉美与部分欧洲国家的全球南方国家参与,其中还有九国是领袖亲自出席。大大彰显了印度在全球南方国家心中的分量。而在这次G20峰会,印度除了与巴西、南非、印尼在对领袖声明的草稿拟定有密切合作外,也取得包括美、德等国的支持让非洲联盟成为G20的永久成员,与欧盟享有相同地位。以此表示G20愿意倾听全球南方的声音。而从最后的领袖声明文件来看,印度在争取G20对全球南方的重视上,可说是相当成功的。

印度成功让「全球南方」进入G20议程并在包括美欧等国支持下取得相当成果,包括负责对开发中国家贷款与援助的世界银行之改革在内,可说是从另一个角度见证了印度崛起。即便包括乌克兰在内,对领导者声明没有明确谴责俄罗斯表达强烈不满。这依旧无损印度在G20取得的成功。

印度做为全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虽然印度的经济规模与中国还是有一定差距,但当中国经济下行且前景不佳后,印度就立马变成颇具吸引力的另类投资选择。以印度这次在G20被世界认可与接受的态势,我们可说是正在目睹「印度崛起」。

中印在「全球南方」(Global South)领导权的剧烈竞争

当美中竞争日益激烈,以及在俄乌战争后,世界逐渐出现以G7为核心的美欧日澳等国,与以中俄为核心的中俄朝伊朗等欧亚大陆独裁政权的集体对垒。中国为了与美国一拼,而力图拉拢亚非拉等「全球南方」国家。今年八月台湾中美洲议会观察员资格被撤销,由中国取代,除了是中国要在国际全面封杀台湾外,也与其意图削弱美国在中南美洲影响力的战略意图有关。特别是中国在2018以后积极结合其「一带一路」计划、基建大撒币、与中国市场的诱因,在中南美洲甚至加勒比海等地区攻城掠地。

中国在联合国的主要伙伴,包括其G77集团,也多是属开发中国家的「全球南方」范围。这也是中国为何认为可以透过联合国完成其国际战略目标,因为占联合国会员国之多数,就是「全球南方」的国家。只要能掌握全球南方,中国在联合国就可以处于不败之地,相反的更可以让美欧日澳等国处于联合国少数的不利处境。

对于美欧等国来说,其过去对亚非拉的殖民剥削历史,以及之后以开发计画为名的依赖发展,让美欧等国在全球南方有着先天不名誉而需克服的过去,因此当中国以反殖为道德诉求以团结亚非拉等国时,即便大家都知道北京挂羊头卖狗肉,但美欧等国对此还是会陷于被动处境。这也是习近平意图改变国际现状时,全球南方给与其支持是如此重要的原因。

无论是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或是去年开始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GSI)、全球发展倡议(GDI)、全球文明倡议(GCI)等,来自「全球南方」国家的支持,都是这些倡议能否持续的关键。而这些倡议的共同目标,是确立以中国为核心,作为提供「全球南方」另类的政治发展选择,以便挑战以民主价值为核心全球国际治理体系。因此中国不仅要全球南方的支持以对抗美欧,还需要这些国家团结在中国的领导下,以中国的体系及制度为宗,建立一个与民主自由价值相匹敌,具明确上下位阶的国际威权体系。

但相对于中国要「全球南方」团结在中国的领导之下,透过南南合作以对抗美欧,同样有志于提升全球南方发言权的印度,其想法比较像是提供全球南方发声的管道,凭借其与已开发国家的友好关系,让「全球南方」的声音可以被已开发国家听到,有意提醒已开发国家但本身无意与其对抗,因此印度更像是个扮演「全球南方」与已开发国家的沟通桥梁。目前也看不出印度有意扮演「全球南方」领导者的角色,新德里比较像是不要让中国支配全球南方的制动阀。

但现在随着中国经济弱化,使其对「全球南方」影响力的经济支撑也受到限制,加上印度崛起,印度更有意在全球南方有其发言权。从此次印度主办G20会议的美欧态度,其对印度在「全球南方」扮演更大角色显然是支持的,这也意味着在未来中印对「全球南方」竞争会日益激烈,而这两国对于全球南方存在的不同看法,其分岐也会日趋明显。

中国走下坡与印度崛起,南亚地缘政治出现修习底德陷阱了吗?

有趣的是,几年前对美中竞争,有人信誓旦旦认为美国国力下沉与中国崛起,这两个因素会导致华府领导者担忧中国终将超越美国,因此华府会在中国国力还未超越美国前透过预先挑起冲突以抑制中国崛起,使美中陷入所谓的「修习底德陷阱」中。并以此架构理解这几年出现的美中竞争关系。

但现在中国因自身的结构性问题使其没有崛起,与美国国力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大,现在华府已经很少谈中国何时会超越美国了。但随着中国国力的下沉与印度的崛起,可能在印太,特别是在南亚,我们会看到的反而是中国基于担忧印度崛起而可能会透过(包括与其巴基斯坦盟友等在内)种种作为抑制印度的崛起,甚至为了预防印度崛起而出现冲突。

特别是因为中国不是民主国家,其领导者对于失去威信的敏感性更高,其对威望下降的可忍受性也远较民选领导者(因有民意基础)更低。在这个情形下,是否修昔底德陷阱反而更可能在印中关系出现呢?毕竟在中国的认知上,印度是不被认为有资格平视中国的二流国家。如果这个所谓二流国家在南亚与印太区域,以及在「全球南方」频频挑战中国的领导权时,北京如何应对是每个人的大疑问。除了美中竞争外,现在也应关注中印竞争了。

作者为读错书,入错行,生错时代的政治边缘人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