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范学德 范学德2017
作者:范学德
微信公众号:范学德2017(fanxuede2017)
配图:作者亲自拍摄

导读:恩师张岱年先生写信告诉我:“我平生最高兴的事情有二:一为45年8月15日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二为76年10月听到四人帮被粉碎的消息。你的书写成,应是第三件最高兴的事了。”

我连自己的生日都常常忘记,别人的,能记起来的不过一个巴掌,其中就有恩师张岱年先生。
之所以记在心里是因为那年那月那日太特殊了。
那是1989年5月17日,我到清华大学参加庆祝张先生八十大寿的会议。会匆忙召开,匆匆结束。
结束后我走不了了,张先生就邀我住到了他家中,时间大概是20号到22号。

前年张先生的儿子尊超听后大惊,他说:“你是唯一的一个在我们家住过的外人。就连我们家的亲戚都从来没在我家住过。”
我听了也大吃一惊,说:“这是我莫大的荣幸。”
我离开那天是23日,正是张先生的生日。是不是吃了长寿面,记不得了。那几天都是师母做饭。
我们忧心忡忡。
当晚上我在天安门广场边上待到深夜,然后步行到北京火车站,乘第二天早上的车赶回沈阳。至今还记得,火车票是在人民大学校门口的售票点买的。

就这样,我记住了张岱年先生的生日。
从1986年5月开始,在中央党校理论部读研究生的我,有幸成了张岱年先生的私淑弟子。那时,我时常骑自行车从万寿山背后的中央党校出发,骑到位于蓝旗营的北京大学中关园48楼103室,聆听张先生的教诲。
当年秋天我成为第二个有幸看到了张岱年先生哲学手稿的人。此后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藏身于图书馆中,我查阅了张先生从三十年代起发表的绝大多数哲学论文、著作,还有其他手稿,写出了《综合与创造——论张岱年的哲学思想》一书。
当我最初的几篇论文写出后,我曾请张先生过目,先生总是说:“很好。很好。”
除了个别的错字外,张先生从不改动我的文稿,特别是我对他学术成就和哲学思想的评价。他只是反复叮嘱我:“不要评价那么高,高了就名不符实了。”


去年,张岱年先生的儿媳刘黄转给了我张先生的两则日记。
1987年6月14日的日记写道:“作者对于我的思想观点理解较深,晚岁得此知己,实堪庆幸。”
1987年秋我返回辽宁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教书,这期间,除了电话外,还同张先生保持了书信联系。这些信件,我带到了美国,将近三十年来,几次阅读。现在,我打算陆续公布这些信件,供研究张岱年思想的学者参考。
第一封信张先生写于1987.11.7

信中特别说:
“1949至54年之间未发表文章,曾写了三篇,却无人敢要,如发表,恐早就受批判了。”
第2封信是1987.12.2


知道我的书稿基本完成,张先生:“你对我的思想如此热心研究,实在感谢之至。”
又说:“太感谢你了!每想念您,便感到安慰。”
特别注明一点,即使已经到了八十年代中期,1986年,中国哲学界也几乎没有人对健在的中国哲学家、中国哲学史家进行研究。张先生听说我要研究他,也觉得不妥。
但我想试一试。

(左边第二位是刘老师)
我在中央党校的导师中国哲学家专家刘宏章老师特别鼓励我研究张先生,并做出一些指导。刘老师也已经过世了,很想念他。他毕业于北大哲学系,是张先生五十年代的老学生。
第3封信是1987.12.12

我当面和在信中,都说了一个想法。希望效法鲁迅,把1957年批判张岱年先生的文章作为附录收入书中。张先生不同意。
在研究张先生思想的过程中,我曾去北大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查阅资料。非常惊讶地发现,在张先生被定为Y派前后,中国哲学史界最著名的学者,从任XX,到汤XX等,都发长文批判张岱年的“反动”言论,而汤XX几位在北大小报上发的长文,用心与用词之狠毒,就是要置张岱年先生于死地。
我曾复印了这些资料,张先生不看。他在信中说:“当年一些人对我‘落井下石’,只是暴露他们可憎的灵魂。58年我见到批判我的文章3篇,我都采取‘鸵鸟政策’,根本不看。近年才知道不止3篇。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我常诵这样的诗句。”
张先生说过:“当年我想过自杀。”
张先生还告诉我,当年批判他的同事与学生,WG结束后,只有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史教授萧萐父向他道歉过。
第4封信写于1988.1.30。
这也是我与张先生通讯中最重要的一封信。全文录制。

学德同志:
来信收到,十分欣慰!
年来你努力撰写评述我的思想的文章,我非常高兴。看来全部书稿即将写成了。这是我最感喜慰的大事。我平生最高兴的事情有二:一为45年8月15日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二为76年10月听到四人帮被粉碎的消息。你的书写成,应是第三件最高兴的事了。
鄂培同志编我的文集也很勤奋,你的书稿写成,当请他阅读一遍。
专此即祝
近好。
岱年
88.1.30
张先生的回信令我非常震惊。
为先生,也为一个时代。
后来,
也为自己。
2020.5.21 于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