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除恶务尽的军事反击,如果再度引起「阿拉伯联盟」的反抗,这又是「大中东区域战争」击鼓进军的讯号。 (美联社)
哈玛斯(Hamas)──一个伊斯兰主义的恐怖组织,10月7日以「闪电/渗透」的突击方式,兵分海陆空三路,对以色列进行了恐怖攻击,其残暴之行径令人发指。以色列随即向哈玛斯宣战,并迅速进行报复性反击。人称这是50年前「赎罪日战争」的翻版,或称「第6次以阿战争」,但是在我看来,情况恐非如此,这场冲突,极可能是一场「大中东区域战争」的序幕。
一场「双重代理战争」
目前,对支持或谴责哈玛斯这场「无可争议的恐怖主义行动」(indisputable act of terrorism)的立场,西方与阿拉伯世界(包括中国)呈现壁垒分明的态势。但实际上,这不是一场从历史累积以来的「第6次以阿战争」,因为发动突击的并不是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以「法塔」[Fatah]为执政组织),而是不受控制的哈玛斯武装团体,因而应该称之「以哈战争」(以色列vs哈玛斯)。然而,重点尚不在此。在我看来,这将是一场「漩涡卷入」(whirlpool-involved)的战争演绎,从以色列誓言血债血还的态度来看,一场多角力、大范围的「大中东战争」已经一触即发。
另一方面,我把这场「以哈战争」视为一场「双重代理战争」:第一重是「委托人」,那就是俄罗斯与中国,第二重代理者是伊朗(包括叙利亚和黎巴嫩) ,第三重代理者是哈马斯(包括真主党)。实际上,类似像哈马斯这种愚蠢的好战份子,多年来不过是利用宗教、领土、民族主义的口号,以牺牲无辜平民为工具,谋取伊斯兰神全世界的派系龙头罢了,必将如「盖达」、「神学士」、「伊斯兰国」一样灰飞烟灭。重点在于中东地区的「头号战犯」-伊朗,以及幕后的大国阴谋(中国与俄罗斯),他们无不期望「中东不和平」,并试图从战乱中渔翁得利。
中东地区的「头号战犯」-伊朗,以及幕后的大国阴谋(中国与俄罗斯),他们无不期望「中东不和平」,并试图从战乱中渔翁得利。 (美联社)
谁最不愿意看到中东和平?
谁最不愿意看到中东和平?这是回答「以哈战争」的关键词。一方面,这些幕后黑手采取的是一种「泥淖战略/消耗战略」,希望将原已逐步退出中东政局的美国,重新卷入漩涡并陷入战争泥淖之中,从而分散对俄乌战争与印太区域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一个战乱频仍的中东,将使这些黑手得以火中取栗、混水摸鱼。
如果没有伊朗的协助,加上卡达的资金援助,哈马斯不能拥有数千枚的火箭炮(一说是5000枚,一说是2500枚)。一方面,哈马斯没有制造与发射火箭炮的能力;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俄罗斯的技术援助,哈马斯不可能瘫痪以色列的情报系统。一般认为,对于突击以色列的行动,哈马斯没有理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但实际上哈玛斯认定「大有可为」,因为背后有「黑色大手」撑腰。再一方面,这次突击行动,哈马斯采取的是「极端不对称战术」,也就是利用「滑翔翼」(飞越边界)、「挖土机」(铲除围栏)、「机械摩托车」(挟持人质)等等,进行难以察觉的突击。最后,哈马斯利用「饱和式」火箭炮攻击,造成以色列「铁穹系统」(iron of dome)拦截疏漏,以达到对以色列惊骇式的攻击。如果没有中国隐身幕后「传授阴招」,这些智力低下的暴徒不能拥有如此战术诡计!
美国的中东政策再度面临挑战
毫无疑问,这场双重代理的「以哈之战」,将使美国的中东政策面临极大的考验。一方面,美国误判了中东局势已经趋于缓和,甚至认为在受到「温和阿拉伯国家」的牵制之下,应该危害不大,以至于在日前仅仅为了交换战俘,而解除对伊朗30亿美金的冻结;一方面,美国设想可以轻松自如摆脱令人厌烦的中东政局,殊不知,中俄两国正使出「鼓风兴浪」的策略,试图以一场廉价的突击行动把美国拽回中东!
这场双重代理的「以哈之战」,将使美国的中东政策面临极大的考验。 (美联社)
目前,美国已派出「福特号」航母战斗群前往东地中海,相信美国第五、第六舰队也处于备战状态。换言之,无论准备如何介入,美国都已走到一坑泥淖的边缘。美国愿意重蹈阿富汗经验?若如此,那就是「大中东区域战争」的启动。
就以色列方面来说,受到地理据点的限制,哈玛斯难以无法逃脱「加萨困境」,以色列势必天南地北的将其剿灭殆尽,甚至重新收回2005年交付给巴勒斯坦的加萨控制权。目前,以色列大批坦克和10万兵力已经集结在加萨边境,下令全面封锁加萨走廊,磨刀霍霍准备瓮中捉鳖。以色列除恶务尽的军事反击,如果再度引起「阿拉伯联盟」的反抗,这又是「大中东区域战争」击鼓进军的讯号。
※本文作者为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中国问题与国际战略学家
来源: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