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来源,GETTY IMAGE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成为另一个无法忽视的相似点。
 livan 又见智能商业 2023-10-12 05:57 

从近两年的地产经营状态看,多家地产公司频繁暴雷,这实际上反映出地产的问题不是一个公司的问题,而是一个行业的问题,如果结合我国近三十年的改革之路,可以说地产的问题,是一个时代的问题。边发展经济边制定制度规范,无异于高速公路上边开车边换轮子。地产的隐患或许在开始就已经埋下,而这一运营机制决定,谁在这个位置上都会这么干。

不同的是许家印赌徒一样的性格,让这场对赌异常惨烈。

在面临债务危机时,许家印的处理方式过于激进,不仅不考虑国家和民众的利益,更希望在这中间狠捞一笔,反复挑战国家的忍耐力。许家印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惯性思维,之前大家都这么做,都没有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大而不倒”的理论,处理一个巨无霸需要伤筋动骨,国家未必有这个决心。

但事实告诉所有人,太过于疯狂只能换来灭亡

许家印最大的问题在于资产向海外转移,如果问题始终发生在国内,或许处理方式还会缓和很多,但是涉及到国际问题,则刻不容缓。从恒大身上我们来了解一下地产背后的商业逻辑,同时也分析一下哪里出了问题。

资产转移的方式很直接:国内的资产不卖掉,找个银行做担保,把国外的钱贷出来,然后在国外并购、消费……,简单直接。

01「重点是资金不要向外转移」

许家印借款的方式叫“内保外贷”,熟悉波波文章的小伙伴应该记得这个词,主要就是“用国内资产作抵押,由国内银行做担保,在海外借钱”。国内的资产有哪些呢?主要就是在建工程以及已经建好的房子等,换来的美债用作经营及其他用途。

这其实是一个风险非常高的借款方式,直接点讲就是:用银行的信用向美国借钱,以赚取自己的利润。在经济上行期风险还不明显,但是一旦还不了钱,国外就会找到国内银行,要求还债,国内银行需要消化抵押资产还债,但是这些资产都是烂资产,需要额外补贴,欠款就形成了。银行自然不会独自承担这一风险,于是一层层传导,最终风险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例如:许家印在盛京银行是最大股东,占股40%左右,欠了他们2000亿,盛京银行将这一债务转嫁给了上层机构,而上层机构接收后也拿不出这多钱,就会发放债务票据,债务票据最终由央行买单,央行为保障经济稳定,开始进行逆回购,将债务票据收到自己手上,就形成资金的新流向,这个资金的新流向相当于变向由全国人民替许家印还美债。

如果许家印的这些资产问题全发生在国内,则相当于借贷双方都在国内,钱从这个口袋流到另一个口袋,对整体经济影响不大,国家暂时不会管。现在国家城投建设欠款64万亿,比许家印2.4万亿要大30倍,国家依然可以有效管控。

这中间其实有个问题,就是“内债算不算债?”,从逻辑上,内债不算债,内债从未来讲会成为我们的税收手段,甚至前期投资。

但许家印涉及到境外,这时我们要付的债就是真正的钱,而且还是美元,相当于人民币花不出去,美元持续流通,变相窃国

02「地产公司的两套高风险模式」

在纯国内环境下,地产建设过程中一定创造过价值,不仅带动地方GDP、增加税收,而且购买政府土地也带来土地增值。整个建设成本中土地加税费占70%左右,建筑商成本占10%左右,剩下的房地产利润不到15%,从这里可以看出,地产对地方经济的带动能力非常强,反而是自身的利润空间有限。

所以,房地产第一套高风险运营模式是“低毛利、高周转”,以此来带动疯狂增长,相当于快消品模式干房地产。

那么,什么是高周转?本质就是指现金流的快速回笼与扩张。

我们举个例子,高周转的理想模型为:今天买地100亩花了1亿,明天就卖房收了3亿,后天再买地300亩花了3亿,大后天就卖房收了9亿。所有的工程款、税款都是滞后结算的,大量的现金流在我手上,我可以不断的滚动。

看懂了吗?为什么房地产要使用预付款模式,就是这个逻辑:买地—规划—预售—买地,快速迭代和扩张,最终实现盈利。

但是,当这种高周转的模式玩不下去了,低毛利的逻辑就会崩盘,所以大家才看到房地产商越大亏钱越多,就是低毛利的原因。

地产公司用钱的成本很高,因为国家早就有规定,不给房地产企业直接贷款,为了解决贷款问题,地产公司开始了第二套高风险玩法“通过影子银行贷款”。

影子银行就是各种信托公司,房地产拿自己的一个建筑项目做抵押,到信托公司去发信托,信托再把这个产品卖给银行,相当于“用信托的通道,借银行的钱”。

当然通道不是白通的,要交手续费,这样就变相增加了房地产的融资成本。同时,通过信托公司融资会导致很多底层资产变得不优质。如果银行直接审核,他对底层资产要求比较严,但一旦经过信托公司的美化和包装,银行再审核就不会太严格,因为,信托公司相当于一个担保公司,信托公司做了一层审核,银行对信托公司就可以了,不直接对开发商。

我们大多数开发商这些年疯狂增长,不是银行直接给房地产商输血,是通过信托公司来完成的,但资管新规之后,这个通道被掐死了,这就是为什么地产商从18年到现在集中暴雷。

房地产商现在输血的唯一一条管道是卖房、预售。但这条通道存在很多潜在的风险,特别预售这种模式是开发商摊子铺得大,抗风险能力变小。而老百姓是买涨不买跌的,一旦开发商烂尾了,谨慎的人都不会入市,停几个月,开发商就受不了了,因为开发商还有一些民间的集资渠道或高利贷渠道等,这个资金成本就高的离奇,可能在20%-30%之间,整体超过房地产开发商利润,这就是为什么开发商这两年赚不到钱,这种状态下,房子卖掉也亏钱。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